贵妃吐槽日常(清穿)(293)
在离开港口不到半个时辰便挂起了船帆,速度就跟吃了补药一样跟原来那慢吞吞航行模样完全是两回事。
路上有遇见海船,看见、超越、甩没了影已经成为常态。
他算了一下,靖远号速度足有普通海船四五倍,这还是往少的算了,因为他也不知道现在的速度是不是靖远号的极限。
夜晚烟囱的烟小了很多,船速度慢了下来,多是靠帆船继续向前。
也是因为这一片没什么礁岛,靖远号才敢这样大胆夜行。
如此这般过去了两日船竟然往大陆方向驶去,在入海口停了一夜,白天罗起信惊讶地发现靖远号停在了宁波港口。
这速度太让他惊讶了,要知道从福建过来有两千多里路,平时海上是要走半个月到一个月才能抵达,乘坐靖远号出发还不到十日,这还得加上在台/湾滞留的时间。
咚咚咚,这是船上船员敲鼓的声音。
腰间的小鼓声音响起,罗起信就看到不少船上住户伸头往下面看。
“宁波港到了,要下船的下船!”
一听到宁波了,不少人跑下来趴在船舷上往下望。
“这速度也太快了!”
“真到宁波了?”
“快快,那不是咱们家的管事吗?这是来接咱们了?”
靖远号初次航行乘客一部分是德盛洋行的小股东,一部分是准备回江南想坐海船试试,还有一部分就是像罗起信这样闲散的乘客。
他并不知道他买的是全程票,所以价格比别人要贵。
说到底靖海号首次出海只买船票必然是亏本的,不过靖远号赚的也不是船票,还有运送货物的运输费,虽然加在一起还是亏钱,但是意义很大。
一部分准备在宁波下的乘客欢快提着行李下船。
罗起信他们这些没下船的也被通知船要停靠两日进行补给,这两日他们可以下船去逛逛。
打听了船那日启程,罗起信拎着背包下船了。
只两天时间他没打算跑多远,宁波靠海,自然也有造船厂,他想去观摩一下涨涨经验。
然而刚下船他就看到岸边库房贴着跟漳州商埠差不多的采购告示,除了告示还有一张招生通知。
“船舶学院招生通知?”
他震惊,宁波都这般开放了吗?
要知道造船都是以家族传承为主,南北也分成了好几派,各家都有各家的绝活和不传之秘。
什么只传嫡系传男不传女都是默认潜规则,更不要说传授给外人了。
宁波这边竟然建了造船的学院还大肆招人,简直是超出罗起信的想象。
他看向下方条件,首先识字,其次男女不限,年龄有限制限三十岁前的,有吃苦耐劳精神,毕业后服从学校派遣。
“嘶!”
本来他还没在意,在看到下面写着杰出毕业生推荐到靖远号工作时他震惊了。
本来以为是宁波那个造船家族借着学院招生名义吸纳外来血液,那听从派遣很可能是控制学生的手段,可他看到了靖远号,顿时明白过来这学院恐怕是专门用来造新式钢铁船的。
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抛弃传统船业,培养属于自己的人。
罗起信想明白后恨不得传信给家族,最好派年轻一代来学习,不然他们罗家就得被时代抛弃了!
罗起信想要写信送回家,他开始找往老家去的商人。
“送信?”
一听他来意,商队的人哈哈笑出声。
“这个找泰山银行不是更方便?他们每月往各地去,也接送信任务。”
一听泰山银行能送信,罗起信立马去找宁波本地的泰山银行。
这家银行就在港口不远,靠近内河算是交通便利之地。
来银行办理业务的还挺多,这也不奇怪,泰山银行这两年发展迅速,还提供低利息借贷业务,抢走了钱庄不少生意,传统钱庄根本没法跟他比。
钱庄做银票生意是要赚钱,这钱银行直接省了,泰山银行的银票兑换银子是不要手续费,只是大额异地汇款才需要,当然你信任银行带着大笔银票去异地也不需要手续费,这得自己承担路上银票丢失的风险。
人家泰山银行这事难得敞亮,传统银庄跟它一比就衬得有些贪婪,银票换银子可是手续费的。
只这一招,泰山银行在各地快速落地,有些商人老家没有,还承诺帮着找落脚地,就为了自己方便点。
能在宁波看到泰山银行他不意外,他意外的是这银行何时开了送信的业务,要知道他在老家时还没听说有这业务。
宁波的泰山银行建造不是传统木制房,而是石头房,墙上涂抹了贝壳粉。
房子外形像一马蹄元宝,中间低两边高,房顶还竖着一根长长的铁针,看着有些古怪。
两边高的房子很好理解上面多了半层,透过玻璃窗能看到里面忙碌的人。
他进了银行,就看到墙壁上挂着的指示木牌。
寄信先买邮票→
他顺着指示方向看去,就看到一个贴着邮票出售点的窗口。
那地方已经有三人在排队。
他走过去排在了最后面,然后听最前面的人跟窗口里的青年拿着一张纸翻找。
也不知找了多久青年高兴道:“到广州要十文钱从广州到韶州要两文,你家是府城人,到时信到了韶州的银行会通知你家人去取。”
“一共付十二文钱,对了,要不要从我们这多买些信封和邮票,以后写完信自己贴邮票直接投到我们银行门口的那个大绿桶里就要,每天早上会有人取出来。”
“你们开通寄信业务以后我们就方便了,让别人带信就是不靠谱,上回我回老家了信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