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294)
青年笑道:“也是方便我们自己人,我们银行职员不少不是本地,也需要寄信回家,上面干脆开了这个业务,以后银行开到哪,信就寄到哪,你可以跟家里人约定,每月去银行一趟,这样也不会错过你寄的家信。”
“你们这邮票卖得也太便宜了,才十二文,我都有些不好意思。”
“都是顺便带信,这信其实是借驿站的人送,这钱也分他们一部分,积少成多他们也愿意赚点钱。”
罗起信明白过来,这信不是银行派人送,是借驿站便利,驿站那边也不费事,信直接送去当地银行,信件才多重,顺手的事,一封十二文,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数目。
排在首位的人高高兴兴将邮票贴好离开了,第二个人说了要寄的地址。
青年多说了一句,“你这个地址目前只有省府有设银行,信到若是有你们那个县的人,我们会拜托对方带个口信,你指定收的那个人拿着户帖就能来领,你确定要寄吗?”
对方点头,付钱贴邮票,又重新在信封上按照青年指定格式写信。
那人到一旁写后,第三个人将信递过去。
“我这是给我军营里的兄弟,能寄到吗?”
青年问哪个军营。
对方说了,青年点头。
“我们总行在京城,只要对方还在那个军营就能收到,你且放心,放置一年没人领取,我们会将信退回寄信地址。”
第三个人很满意,第二个人也写好了,将贴好邮票的信递给青年,还多买了几张邮票和信封。
青年撕邮票时叮嘱,“邮票可以多贴,不能少贴,少贴了会退回。记住出省是十文钱,省内是八文,不确定要寄的省多少钱就贴两张十文的邮票,咱们这寄信运费最高也就二十文。”
那人接过信封邮票道了谢。
轮到罗起信了。
罗起信见这里这么方便一时间不想寄信了,“能寄东西回家吗?”
青年微笑,“我们现在只做收信业务,寄货业务还未开启。”
“那好我寄信。”
他也买了邮票和信封,蹲在旁边去写。
突然扫了旁边的报架,以及报纸上一篇介绍船舶学院的文章,除去了文章竟然还有学院大门的图案!
“这报纸卖吗?”
青年点头,“卖的,十文钱一份。”
罗起信觉得便宜,他在老家买到的报纸都是五钱银子一份,还供不应求,因为老家没有自己的报馆,售卖的报纸都是江南和京城那边过来的。
路途遥远涨价也是应该。
让他遗憾的是看到的报纸都是落后信息。
“我要一份。”
他付钱看了船舶学院的内容,这比墙上那份招生广告详细多了,不仅介绍了船舶学院有哪些商行赞助,请了那些造船大师做老师,还重点介绍了靖远号,今日才靠岸,想来靖远号马上要迎接一大批上船观摩的人。
关于船舶学院的介绍只有这一篇,他小心将这一篇撕下来塞进信封里,该说的他都已经说了,就看家族那边的决定吧。
可惜新春招生已经在正月结束,下一届等明年,明年说什么他也要去见识见识。
至于现在,他要去远航!
罗起信逛了两日才回船上,这两日他尝遍了宁波本地的美食。
还得到了一个消息,江南这边的大商筹集资金准备开发松江府上海县。
“因为那边是长江入海口,风暴来临时是最好的避风港。”
开海禁之风已经传入江南,各种传言遍地飞。
据说朝廷打算只开几个埠口,上海县因为地理优越在选择之内,投资一个新埠口所带来的庞大收益值得一部分疯狂。
这是他在茶馆听到的消息。
朝廷要开海禁其实这些年就一直有传言,只是先前是私下里传,一年一年令人失望,去年突然出现了一个德盛洋行,凡是加入德盛洋行的人就可以不受海禁约束可以跟洋人交易,直接是把天都捅破了。
后来看朝廷也没有下令禁止,都明白这家洋行背后人背景深厚。
民间一直有传言内务府都入了股,之后德盛洋行就一发不可收拾,成了眼下的庞然大物。
听说德盛洋行掌控了沿海的走私生意,听说跟洋人交易得给德盛洋行缴纳保护费。
这突然冒出来的德盛洋行被传得神乎其技,罗起信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只知道这家洋行背景确实深厚,他不信各省没有官员弹劾,但是这些奏折进京后都没了下文。
朝廷似乎出乎意料放纵这家洋行。
有人猜测这是为开海禁试水,如今开海禁声音越来越多,朝廷命令还未下,江南这边的商人似乎已经断定了会开。
“真是奇怪的信心。”
罗起信摇摇头,才走到岸边就看到岸边拥挤的人群。
他吃惊少数也有上万人,连衙门都出动了衙役来维持秩序。
靖远号停在岸边,梯子已经放下来,前面上转一圈再从后面下。
他意识到等在岸边的人都是准备上船的。
“咦?”
他看到人群里竟然有人出售临时船票,还有孩童兴奋喊,“一张可以上船的观看票,十文钱一张!”
“刚才不是八文吗?”有人埋怨了一句还是掏钱买了。
罗起信呆呆地看着排队上船的人,这才看到每个人手里都拿了一张票。
“厉害!”
“到底是何人出的主意,这赚钱手段太厉害了。”
罗起信很佩服,因为这临时的观光生意,靖远号多停留了一天,然后在众多人依依不舍中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