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325)

作者:玄北 阅读记录

“剩了,不是还有旧债吗?”

她一脸轻松,“债还掉日子就好过了。”

“前几日伢子来说港口的船招人拉水,一天给十文钱,你爹和你哥去了,攒一攒这人丁费也够了。”

周西有些手足无措,他以为留了银子,家里日子会变好,没想到还是老样子。

他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爹娘过上好日子。

晚间周家壮劳力都聚集在了周大伯家,有人纳闷问,“亚仔他爹,你喊我们来有啥事?”

周大伯笑呵呵道:“好事,好事。”

话刚落音他儿子跑进院子,“爹,西仔来了。”

“西仔?西仔回来了?”

不少人之前并不知道周西回来,一听他回来都很惊讶。

周西一进院子就向众位长辈问好。

有长辈问他在南洋怎么样?

也有问他怎么突然回来了。

周西笑着说了这半个月发生的事,一听他们白天种地,晚上还要认字读书,院子里立刻鸦雀无声。

“怎么还教人认字?”

有长辈不敢置信。

周西忙道:“是真的。”

然后说了商行那边的目的,“人家说去外面见到一样面孔的人怕忘记自己从哪来,教咱们认字是不要忘记咱们的根在哪里。”

辈分最大的三太爷含含糊糊道:“人家说得对,我有一兄弟跑出去后就再没回来,唉,怕是根都忘记在哪里了。”

“诸位长辈,西仔这次回来是想带大家共享富贵的,以前苦家里穷,出去干几年拿银子回来岂不是衣锦还乡?”

周大伯没想到侄子是想将村里人都带出去。

他摇摇头,“我就不去了,年纪大了故土难离,你将你哥哥们带去。”

周大伯明显看出几个儿子意动,趁着自己年轻还干得动,也不拦着了。

真要拦着,这个家怕是要散。

同样一幕发生在另外十多个村子里,等靖远号准备起航,这次十多个村子的青壮年出动。

周西和族兄满脸惊叹上了靖远号。

“开这样的船怕什么沙鱼?”

“没错,这么大的船,一网下去得打上来多少鱼。”

这个周西不知道,不过他知道上一回邓海送了不少咸鱼干给他们。

妇人舍不得榨油,黄豆都拿来种了,咸鱼干最后蒸了分给他们。

“肯定有很多鱼。”

周西的亲哥拉了他一下,“弟弟仔,你不是说上船就有人教认字吗?”

周西烦了,他哥这一路都问十几遍了。

“快了快了,等安排好住处就教了。”

第125章

激烈的运动结束, 宝音大汗淋漓趴在他身上。

皇帝抚摸着她的背,静静地回味着云雨后余韵。

两人紧紧贴着,汗水顺着他腰线滴落在黄色的床单上。

没打过多久, 他抬起她湿漉漉的额发,认真盯着她问:“这次我出去,你真不打算跟着?”

宝音微微抬起头, 双臂交叠放在他心口,下巴往上面一搭道:“你不是去巡视黄河河工,我跟着去像什么话?”

这次南巡目的之一是巡视黄河, 其次才是去江南稳定民心。

皇帝环住了她的腰, 微微喘息:“一想到我们要分离少说四五个月,我的心呐就没个着落。”

[咦, 嘴这么甜?]

宝音凑上去亲了一下, 笑呵呵道:“我给你提供几个画图的人才好不好?”

“你不是嫌弃靳辅送来的黄河图不好吗?这些人擅长几何学, 会立体画, 都是我亲自带出来的学生, 你带在身边,让他们勘测地形, 咱们做一幅准确的黄河图。”

[还都是旗人, 他肯定会放心。]

宝音在盛京有了庄子后收留了不少孤儿, 这些孩子平日里帮着养鸡养鸭, 还跟着她学习。

她来京城后也派上了大用场, 帮她带出了不少学生出来。

这些人才是她最信任的班底,有什么渠道还有比皇帝身边更好?

当然这些她没敢在心里露出分毫。

[黄河图就不该将黄河画在中间,完全没有科学性所言,工程图自然是以数学三维立体图为准。]

皇帝搂住人一翻身,“你呀, 果然是我的贤内助。”

***

皇帝南巡是早就做下的决定,本来应该等秋收之后国库有了银子。

但无奈人有个有钱老婆,将日本那还未拿到手的租界港口租借给她二十年,允许她的人在上面经商,从她手里换了二百万两银子。

有了这笔银子,皇帝开始准备南巡。

五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他的计划。

……

风吹动了窗户发出阵阵响声,罗起信起身去关窗户,明明才正午,外面却是乌云密布。

进京的考生越来越多,京城大大小小的客栈都在涨价,罗起信觉得不划算,便搬出了客栈。

钟楼附近的一家客栈开业了,四方四正的三层楼房,每层有四十间,楼中间是个天井,每个房间都有窗户,采光还不错,关键是离书馆很近。

房间不大,租金也不贵,一个月也就五百文钱,里面床和桌椅都有,招租广告打到书馆时,不少学子跑去看房,一百多间屋子一日就抢走了大半。

罗起信去看了,比旁边的棺材房子要好上不少,房间内铺了木板,墙壁房顶都抹了白石膏,非常敞亮。

每层都有公共厕所,外面还有摆摊卖吃食的小贩,吃得也不贵,比住客栈划算多了。

罗起信是第一批住进来的,他住进来不久剩下的房间就被抢空了。

本来他是坐在桌边设计船舶土著,听见窗户被刮得咚咚作响,怕窗户上面的玻璃被震碎,才赶紧起身去关上窗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