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399)

作者:玄北 阅读记录

至于配房没必要建太好,先盖茅草房子凑合下,过两年缓过来再扒掉重建。

庄头笑着问几家报名,因为牛车有限,当前就六户人家过来。

庄头立马转头去跟这个庄的庄头商量。

“隔壁庄去年开了砖厂,红砖也不贵,至于打地基的石料,你可以去门头沟那边,那边堆了不少石料,也没人管,每家拉个十车也就够了,这样可以省点水泥。”

王庄头点头。

房起元他爹和其中个庄户留下来看着运送过来的砖,也幸好没变温,睡在外面不会问题。

一行人回了庄子已经快傍晚了,庄头把人叫回来,一听盖房子的事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出这钱,也有几家抠门舍不得出。

“自己盖房子?”

庄头恨铁不成钢骂了一顿,“再过两个月就冷了,自己家盖这房子能盖起来吗?还有炕不还得找人搭?”

“自己盖你能盖两层楼?明年要是遇大水,大家都能搬到二楼,就你们几家打算淋雨吗?”

“省钱是这么省的吗?”

“将盖房子的事交出去,留两个人看着,其他人全去找活做,死干两个月这盖房子的钱也就赚回来了,你们自己好好算这笔账。”

“也别打着让庄上人去帮忙,大家都准备出去赚钱呢!”

几户人家顿时露出悻悻表情。

庄头又呵斥道:“我们打算集体去砖厂买砖,这买得多也能讲下价钱,你们不同意,回头自己去买。”

“没,没不同意。”

再抠门也得承认庄头说得没错。

真要是不听庄头的,那就得罪庄头了,回头还不得被排挤死。

庄头之所以是庄头,因为王家是庄子的大姓,当年王庄头他爹带着几个堂兄弟搬迁过来,后来生根发芽,王家繁衍成为庄子最大的家族。

一想到将要住宽敞的大房子里,大家都很积极,两天工夫砖全部给清理出来了,这回是不间断往新庄子送砖头,送石料。

那边定下盖房子的事,各家地基都分好,然后就出现了一大批人来盖房子。

先挖地基,十多个人负责一家,只两天工夫就挖好了,然后是往里面添石料用水泥砂浆磨平砌砖块。

地基非常深,跳下去都快到人胸口了,庄头看着很满意。

就这样连盖十多户人家地基,后面的等晾干,前面的地基晾干可以往上面砌砖了,先用的是拆过来的砖,砖都是好砖,比红砖还要结实,盖到一半,换一户,这样轮了一圈后,又挖地基。

一直反复,半月后一层房子起来了,开始封顶。

时间再倒退,各家各户都留了女眷盯着新房子的进度,庄头也留下来,和几个老兄弟一起盯着。

房起元将母亲留下,带上行李和房爹去找活做。

他是认过几年字,这时代让字算不上稀奇,大一点的庄子设了族学,有接别的庄子孩子去读书。

房起元认识一些字后就从别家的族学退学了,后来小汤山那边建立的学院,他也跑去学过一阵子,对算账感兴趣,还考了结业证。

春天那会儿他生了一场重病,为他看病快花光了全家积蓄,怕他在外面受累,之前的找的活,房爹是死活不让他干了。

回到家后,他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能帮着母亲打理菜园子,没想到一转眼碰上拆迁这种事。

房起元领着有些拘束的房爹和同庄的人去找伢子,衙门提前打招呼了,凡是庄子周围找活做的都得通过伢子,伢子跟招工的人说好后,又找到人就会领着双方去衙门签订契书。

这衙门设立的临时办公点就在清华园大门外,一排阔气的房子,看着实在是不像临时驻点。

人伢子领着他们去了第一间,听说是雇佣建庄子的,屋里的小吏问了几个问题,要了招工人的地契、做工人的户籍和官伢的身份牌。

很快抽出几张纸在契书上写起来,甲方是招工方,签名后在名字上画押。

做工的人小吏代签了,然后念到一个人名,就在名字后面画押。

房爹印了三次,大拇指头都红了。

房起元识字还会算账,不用去干苦力活,被人伢子领着去了第二间招工的屋子。

“会算账?还有会计结业证?”

第二间是内务府的招工处,对方看起来很惊讶,因为泰山商行培训的会计自己用都不够,很少外流。

哪怕离开了泰山商行,在外面也是被抢的存在。

理由很简单,户部的账改制了,跟泰山商行同步,外面的商人嗅觉多灵敏,哪怕不敢将账交给泰山商行出来的账房,也愿意养一两个,帮着改良自家账房。

房起元这样沦落到独自出来找活还真是很少见,不过没关系,内务府就喜欢这样的。

内务府对于这样泰山商行培养出来的账房先生是又恨又爱,因为每年上面都将审核内务府账务的事外派出去。

这些账房跟内务府没什么关系,也不会帮着隐瞒,就算收买了今年的人,明年算账的人又换了一批。

一批接着一批每一批都有小一千人,他们怎么收买?

后来内务府就摆烂了,贪污或许避免不了,只是手段更加隐蔽了,而不是把人当傻子,外面鸡蛋一文钱一个,拿到宫里报一两银子。

谁能想到断了买低卖高的财路后两个月上面就给他们涨薪水了,涨得不多,但好歹涨了,年底根据一年表现还有奖金,这到头来比他们贪的还要多一点,这也挺让人哭笑不得的。

其实这笔账也好算,他们贪污,大头都是分给了上面,现在不需要分上面,多劳多得,分到手的钱可不就多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