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409)
[发了一笔不小的财,怎么还不高兴?]
皇帝转头看她。
宝音走近这样想也这样问了。
“有这么多钱入账,怎么看起来很烦恼的样子?”
皇帝冷笑一声道:“银子都没到朕手里,已经有人帮朕想好了怎么花这笔银子,让朕怎么开心得起来?”
“平时倒是没看他们积极,今日倒是让朕刮目相看。”
[唔,看来这笔意外之财的刺激还挺大。]
“朕不准备将这笔银子归国库,若放入国库,怕是不到一年这笔银子就莫名消失不见了。”
[这是谁的锅?还不是他自己弄的,允许大臣从国库借银子,回头怕是留下一堆烂账,倒是可怜了小四,辛辛苦苦收回旧账,还得背负刻薄寡恩的罪名。]
皇帝疑惑,要知道他现在可没有下旨允许官员借银子,未来什么情况下他会下这道旨意?
“若是你,你会将这笔银子用在什么地方?”
不花费一两银子修园子这事还是给了他很大冲击,他想听听她的意见,怎么将这笔银子最大利益化。
宝音面带深意看了他一眼。
“你问我这笔银子该怎么用?”
”我要是有这么多银子,会将这笔银子放入银行来推广纸钞,等全国都接受了纸钞,国家金融归我掌控,银子的用处便对我意义不大。”
皇帝深深看了她一眼,想多了,只要他一道旨意,她的金融帝国就得崩塌。
这片土地上的君王最不担心的就是商人。
商人对于朝廷来说是掠夺对象,就算是天下首富又如何,随便一个官员就能让对方笑着捐银子。
宝音很快换了语气轻快道:“当然这事朝廷才能办到,私人没有公信力,想要办到很难。”
她思考了几分钟,整理了一下思绪问:“从国家层次考虑,这笔银子最好的去处是在市面上流通起来,而不是被藏在地下。”
皇帝点头,若是这笔钱最后被人藏起来,还是解决不了国内的钱荒。
宝音道:“基建吧,基建才能带动国家经济发展。比如修铁路、建设新城市。”
后者不用考虑,没那个条件,前者修起后就有利益回报。
皇帝狐疑眼神看向她。
“别这么看我,我没有私心,要致富先修路,一条铁路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于漕运。”
“修铁路能让沿途路过的城市都收益,沿途修路的百姓能养活身后的家庭,经济盘活起来,收的税也就多。”
皇帝自然知道一条好路带来的好处,官道每年都征徭役修,不就是怕道路中断,会让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掌控吗?
光是北京到通州这一段,因为铁路出现经济就繁荣不少。
不过……
皇帝摇头:“怕是很难办到,朝中上上下下都盯着这笔银子。”
若是用来打造军事,他还能做主,可要是投给铁路,朝中上下怕是一致反对。
朝中可不知道铁路的用处之大,毕竟是贵妃自己的产业,他要是将银子全投入进来,信不信隔天她就变成祸国殃民的妖妃?
“最好还是用在军队和民生上。”
宝音眨眨眼也没有失望。
“那我再给你出个主意,你将这笔银子存入银行,存个定期每年收利息,然后发行国债,有这笔定期存款在,买国债的人也不用担心朝廷没钱回购。”
“用卖国债的钱来支付军费,用打下的地盘跟银行抵押,套现一笔钱后回收国债。之后引流民开荒,用税收来支付抵押的还款。”
“这样倒腾,钱还在你手里,地也在你手里,改土归流,这块地经营个几十上百年,还怕再闹腾吗?”
皇帝眼里露出惊讶之色。
“吃亏的是谁?”
怎么听她一番话讲下来人人得利?
世上有这样的好事吗?
宝音压低声音蛊惑道:“吃亏的当然是这块地原本的主人,只要将他们跟部族分化,部族的人能够有自己私产,能穿衣吃饱饭,关键是年幼的孩子无论男女都接受咱们的王化教育,等这一代孩子长起来,这块地盘谁还能夺走?”
皇帝脱口而出:“变夷用夏?”
他目光警惕起来,“身为满洲人,绝对不允许被汉人同化!”
[你反对有什么用,等到你孙子那会儿满人连满语都不怎么会说了,到重孙朝堂也只说汉语。]
[什么不被同化,少数人同化多数人,你做梦还快一点,满洲人想要统治这片土地就得学会汉语,最后不还是被同化了。]
皇帝心里一咯噔,打定主意让官学义学盯紧了旗人满语的教育。
入关才几十年就忘记说母语,这也太可笑了!
宝音挑眉:“同化的准噶尔部,是蒙古人,光击败对方是没用,要从思想文化语言驯服,这可是我汉族文化的最强大之处,多少次灭国亡种危机,最后结果不都证明了汉文化的强大同化能力?”
“当今世界四大古文明,唯有我华夏文明没有断绝,多少蛮夷入侵,最后不还是融入华夏这个大家庭?”
[用满人那短短历史来挑战华夏文明的同化能力,笑死,根本做不到。]
[华夏唯一同化不了的大概就是犹太人这个反骨仔,走到哪里都想复国,笑死,自己国家都灭一千年了,复哪门子国?最后不还是雀占鸠巢占了好心收留他们的国家还将原来的国家的人赶尽杀绝!]
皇帝沉默听着,见心声断了,提醒了她一句:“你现在是满洲人。”
别自称什么汉族。
宝音翻了个白眼,当她愿意做满人吗?知道那蝌蚪一样的满语有多难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