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524)
刘三德身边还跟着一个人,正是之前跟他问路的那个人。
那人见到唐皮子眼里有明显的吃惊之色。
刘三德笑着冲唐皮子招手,“唐皮子,你回来得正好,走,去家吃顿便饭,正好有事找你。”
唐皮子那个无奈,这都找上门了也不好拒绝。
索性放下鸡毛掸子带上门跟着去了。
到了刘三德家才发现摆了两张桌子,唐皮子被叫到主桌去。
摆席吃的酒是米酒,这酒不怎么醉人,吃了一杯酒,刘三德跟客人说起话来。
唐皮子沉默地吃着菜,竖起耳朵听了一会儿。
他发现这位只问了今年的秋收情况,还有明年耕种问题。
“如今江南改田种桑情况严重,已经下令严禁这种情况发生,刘员外可要爱惜羽毛,要保住良田耕种。”
刘三德忙说不会。
听了一会儿,唐皮子猜测这人怕不是衙门下来的人,因为这嘴里教训意味太重了。
一桌席吃完,这位疑似官老爷的人并未在这里多停留,说是要去下一个村子便告别了。
刘三德亲自送人离开,唐皮子混了一顿饱饭还有些稀里糊涂。
没一会儿刘三德送完人回来,将唐皮子叫到了里间。
他端着茶碗像是思考着什么许久没有动,等唐皮子一碗茶都快喝完了他才开口。
“唐皮子,你可知道方才那个人是谁?”
唐皮子自然说不知。
“哼,那位可是咱们的县老爷!”
县老爷?
唐皮子有些吃惊,他们这位县老爷名声还算不错,比前面那几位只顾着搜刮的要好上不少。
这一位上位可是将进县城的那一文钱入城费给减了。
只这一件事,他对这位县老爷有了好感。
“县老爷怎么来了乡下?”他好奇地问。
刘三德叹息一声,“还不是朝廷改了制,县令无需再审案,只抓税收和教育这两样。”
“近几年将水田改成桑田的不少,怕收不上税就紧盯着咱不让水田改桑地,他不盯着那些刁民,只盯着咱这样的大户,欺人太甚!”
接着说起叫住唐皮子的来意。
“听说朝廷科举添加了律法、算学科,你凯兄弟还差一些火候,应天府那边开了一家学院,专门传授这两科知识,我打算送他去读。”
唐皮子想起刘三德的这位独子是对读书不怎么感兴趣,反而爱好经商。
真送去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这边走不开,就劳烦你帮我把人送到应天府去。”
唐皮子张口就想拒绝,结果刘三德掏出二两银子塞他手里。
唐皮子要说出口的话咽了回去。
这可是一个月的还款,只是送个人没什么大不了的,他立马答应下来。
“凯兄弟哪日去,我过来借他,保证将人送到学院去。”
刘三德笑呵呵道:“后日,你回来要是有事,就先忙去。”
唐皮子告辞归家,自家老娘在院子里等着,见二儿媳没回来,脸耷拉下来。
“就你一个人回来?”
唐皮子笑着道:“娘,这次儿子回来有正事。”
说着将百货铺子要收的东西说了。
“这价钱比村里要高不少咧!”
说着她还有些懊恼,“前两日有货郎过来收,远远没到这个价,这些人把我们给坑惨了!”
唐皮子问了货郎的收购价,知道是换了针线和油盐香皂,便道:“没什么好生气的,人家也要赚的。”
接着她又问,“这棉花是一直收吗?要是明年还收,家里的旱地我开春都种上。”
唐皮子眼皮一跳,“还别说,儿子也有这打算,就是不知这棉花种子去哪里找。”
说完了棉花种子的事,知道他愿意拿钱来买棉花鸭绒鹅绒,村里立刻有人将积攒的东西送来了。
“唐二兄弟,这晒的菜干收不收?”
“鸡毛要吗?”
“牛皮、猪皮要不要?”
唐皮子捡着一些收了,他带来两千铜钱还有那二两碎银子都花出去了。
换来的东西也借了刘三德家的牛车送回了县城。
两日后,唐皮子再次回到了刘家村,接了刘世凯便走。
刘世凯年龄不大,跟唐皮子家儿子差不多年纪,是刘三德生下七朵金花后才得了这么个宝贝蛋。
这小子是个嘴碎的,一路上就没挺过。
“唐二叔,听说鞑子皇帝进应天府的时候好些人去看,你住的县离得那么近有没有去看?”
唐皮子:“没有,没那么多人,官老爷提前半月戒备,不允许外人进出应天府,你说的很多人去看,没这回事。”
“我听说鞑子皇帝将船停在了水上不敢下船,还送了好几个貌美女子进船,那鞑子皇帝日夜笙歌这事总该真的吧?”
唐皮子是一头冷汗,这孩子怎么总问这些要人命的问题?
“这我也不清楚。”
第193章
将人送到应天府新建天理学院, 唐皮子才算是松了一口气,他甚至怀疑刘三德不肯自己送,是不是怕了自己儿子那张嘴。
等要回去的时候, 迎面来了一顶轿子,轿子是八人大轿,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能做的。
唐皮子连忙往后面退了退, 还是挨了一鞭子,回去的路上他心里委屈极了。
看着儿子又想想刘地主的儿子,他一咬牙, “儿子, 爹送你读书,你去不去?”
哪怕考个秀才, 自家也该换门庭了!
唐家大郎一听, 扭着屁股就往屋里跑, “我不去!”
唐皮子差点没气死, 冲着他喊了一声, “你不去,我打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