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652)

作者:玄北 阅读记录

“少年,想太多了,今时的一堆地契,到了下一个王朝说不定就是一堆废纸,前朝的藩王拿着一堆地契说皇庄是他们的,你会认吗?你会还给对方吗?”

太子被说得一愣一愣,这话太有道理了。

真要是有前朝的藩王子孙敢站出来,不管你是真是假,怕是直接推菜市口斩首。

宝音说得口干了,夺过皇帝手中的茶杯喝了一口。

太子并没有注意到两个大人的小动作。

宝音继续道:“这土地到了新王朝反正得重新分配,我们不卖永久权不是很正常?”

这话说得大清好像立马要亡了一样,太子不由冒出冷汗,连忙看向皇帝。

皇帝承受能力可比太子强多了,早年知道大清会灭亡,破防过不知多少次了,因为时时听她提起,现在承受能力已经提高了。

面对太子的眼神,皇帝从果盘里捡了一颗梨子递给太子。

“没有长久的王朝,三藩叛乱时,朕一度以为要退回东北了。”

谁知道吴三桂竟然想划江而治,不再北上了。

太子对于三藩的印象不深,毕竟他出生时就在打三藩,前方战乱并未影响到皇宫,三藩给太子带来最深的印象就是胜利后汗阿玛高兴东巡祭祀祖宗。

那是太子第一次随驾出行,年幼的太子离开皇宫对外界一切都好奇。

这会儿他突然想到宸贵妃就是盛京人,那年东巡后,隔年这位就进了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封为了贵妃,难道是汗阿玛早跟宸贵妃相识?

太子将这个发现强压在心里,接过梨子啃起来。

甜蜜的梨子汁水让他心情好了不少。

宝音继续道:“官方投资,每年利润一部分上缴,一部分作为银耗发放,也省得他们想办法从百姓身上榨取钱财。”

皇帝对此不看好,“百姓身上的那份,怕是也不会放过。”

他从未低估过官员的节操。

宝音摇摇头,“也不能一竿子全打死,还是有人两袖清风一心为民。”

不管是为名还是为利,哪个时代都少不了清官。

清算是清末,还是有汉官出来企图力挽狂澜。

其实也蛮有趣的,到最后满族王爷遗老们都放弃了,还是有一群有志之士想要挽救这个破灭的王朝。

也不知道到底是满人驯化了汉人还是汉人驯化了满人。

皇帝沉默听完她心里这阵子嘀咕,也塞了个梨到她手里。

多吃点东西,少想东想西。

“铁路局可以跟泰山商行划清关系,当然这个本来就跟泰山商行关系不大。”

铁路局从建立之初股份就有些复杂,有银行投资有内务府投资,还有宗室官员都投钱进去企图分一杯羹。

大头还是握在银行手里,毕竟发行债券这事就是银行搞出来的,二股东是内务府,内务府投入的是土地,大部分被占用的土地都是内务府去调配。

有些拿了黄庄的好地跟被占用的人调换。

剩下的则是看京城和通州的铁路开通后,看到了庞大利益找各种人脉关系挥着银子加入进来的。

可以说银行和内务府掌握着原始股,这些后来的才是B轮C轮投资。

越是往后,哪怕投入的资金越大,所占有的股份也不多。

“造船厂一开始就是独立,还拥有自己培养人才的学校,跟泰山商行的往来也是常规商业往来。”

宝音转动了一下手中的梨子道:“朝廷这边想要可以将淮安的船厂并入进来,还有一部分漕运,这些折算资金来算能分到的股份。”

皇帝心动了,无论是铁路局还是造船厂都是他看重的。

前者关系到大清统治安稳,后者关系大清未来在海上的霸权。

“当然也不是没有条件。”宝音先将条件列出来。

“朝廷这边可以成立公司,也可以派遣专人进这两个地方,就是不准官员直接插手,商业上的事用商业上的办法解决,严禁裁判下场!”

第264章

太子神情明显有些失望, 若泰山商行真是这样改制,很明显他是占不到什么便宜。

三人中只有他资本最弱,最后可能什么都落不到。

宝音瞅了皇帝一眼。

[要不你们父子继续聊聊, 我先撤了?]

皇帝伸手按住了她的袖子,“继续。”

她很无语,只能继续道:“银行那边虽然挂了泰山的名号, 实际上一开始就跟泰山商行撇清关系,回头换个更加响亮的名字也就是一转眼的事。”

“还有几个钢铁厂和制造厂以及服装厂,这些之前只接泰山商行的订单, 回头放开限制, 接取外面订单,慢慢能够摆脱泰山商行的制约。”

宝音看向外间已经小了很多的雨帘。

“泰山商行主要操控的就是这几个产业, 去除后应该不足为惧了吧?”

皇帝手指敲打桌面, 片刻后道:“还有农学院, 你不是还有个专门研究种子的学院吗?亩产千斤的水稻朕至今没看到踪影。”

这话不仅让太子吓了一跳, 连听了这话的宝音都是一愣。

仔细回忆了一下, 她好像一直没听到这方面的好消息,什么雄性不孕株到现在都没有线索。

“亩产千斤的水稻?”太子不禁出声。

宝音低头思考了一下, 才道:“这才几年, 得多给点时间。”

“等等, 亩产千斤的水稻又是怎么一回事?”太子忍不住开口询问。

宝音敷衍道:“就那么回事, 你汗阿玛指望培养出这么一个良种水稻, 你应该知道的,早熟稻种不是已经出来了吗?现在他期盼着那种能亩产千斤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