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653)
说着若有所思,“跟其他学院相比,农学院似乎招生人数最少,也没什么名字, 都是夫子自己去收土地。”
她看看太子又看看皇帝,“你们两位想办法帮农学院多招些学生,就那么点人何时才能推进进度?”
太子忙道:“要是真能研究出来,我这边可以提供人选。”
若是真研究出了亩产千斤的稻种,他在民间的民声怕是会如日中天。
哪怕他知道真要研究出来,好名声肯定归自己的父亲,但他身为太子出人出力肯定也有收获。
皇帝看着自己儿子傻乎乎地跳进去,忍不住扶额。
“保成,你应当提前问问需要的是哪些人?”
太子满脸期待看向宝音。
宝音带着轻松的语气道:“自然是聪明人,要是不聪明连资料都看不懂要了有何用?”
“其次是对农学感兴趣,不感兴趣学不进去要了又有何用?”
“最后是就业问题,最好有编制,再设一个农部,专门管农业畜牧业,让这些学子有向上攀爬的通道。”
越听太子的表情越尴尬。
前两者还好说,后者完全是从户部手里分割权柄。
户部不止掌管税收,下面还有衙门管着农耕畜牧,这些权力分散到地方,就是某地种什么都得听地方衙门引导。
将农业权力分割出来成立一个农部,还跟六部平起平坐,这是他一个太子做不到的事。
太子目光不由投向了皇帝。
皇帝轻咳一声冲着太子道:“没事早点回去,喝完姜汤驱驱寒气。”
太子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就这样水灵灵地被打发走了。
他只好起身,恭敬告辞,原本想将披着的毛巾取下,被宝音拦住,“先披着,回去慢点,别淋着雨,最好泡个热水澡。”
太子不情不愿应下,原先带来的人已经慌张打伞跑了过来。
当然这群人身上都披着蓑衣。
太子被哄走后,亭子又陷入了沉默。
雨水慢慢停了下来,宝音将梨子放回盘子里,开口道:“你想要农学院?”
[这个可不能给你。]
皇帝摸着已经变凉的茶,没有再碰,而是推到一边去。
“为何将农学院留给泰山商行?”
宝音沉默片刻道:“农学院现在不合适变动,里面的学生多是泰山商行工作人员的子弟,这个没法分割。”
农学院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多是在各个皇庄游走,最多的工作就是选取优良种子培育。
将几千年的农作物家畜驯养变得更正规化,许多皇庄里就有农学院的试验田。
其他学院可以开挂,只有农学院不行,因为种子需要时间,需要天时,需要一代一代培养让基因稳定,这没法跟格物学院,靠着她给的资料能跳过错误选择找到需要的答案。
如今农学院也不只是北方有,基本各个省都有,手中的学生分一分,到各省又变得紧缺起来。
关键是其他行业可以从泰山商行身上剥离,农学院不行。
“你想可以安排人去学习,然后再开办一家。”
她给出了提议。
皇帝眉头一松,“且从宗学挑一批人过去。”
什么兴趣不感兴趣还不是他一句话,只要他想,多的是人愿意主动学。
对于太子来说难办的事情,对于皇帝只是张张口。
提拔汉人有些麻烦,提拔八旗子弟根本不算事。
[又来了,我们好事只想到八旗。]
皇帝不理会她的嘀嘀咕咕,起身道:“这些就按你说的来,走吧,雨停了该回去了。”
他冲她伸出手。
***
“……咦,这是农书?”
大阿哥见身边的哈哈珠子看起了农书有些惊讶。
“怎么对这个起了兴趣?”
这位哈哈珠子忙行礼,“是奴才弟弟最近在看这类书,听说宗学发了不少相关的书,是皇上的安排,九月里宗学还要考核,奴才弟弟发愁,奴才便翻翻,看能否帮到奴才弟弟。”
大阿哥将书还回去,“汗阿玛怎么对农书感兴趣?”
“这个奴才不知。”
“走,去探探口风。”
去哪里探口风,大阿哥派人打探过之后,兴冲冲往一个地方去。
避暑山庄新建了戏台子,南府也跟了过来。
宝音不爱看戏,隔了一段路搭建了一个高高大大的蒙古包,蒙古包被封是死死的,几乎不见光。
宝音最近爱看动画片,猴子谁不爱,这可是永恒的经典。
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儿,听着现场配音,别提多有气氛了。
厚重的帘子被人拉开,光透进来,屏幕上的影像不再清晰。
宝音回过头,就看见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门口。
似乎是发现里面的情况跟烫了一下一样松开手,然后又退了出去。
宝音若有所思,招来人去打探情况。
不一会儿有人来汇报。
“大阿哥?”
这次来承德本来大阿哥是不在名单上,小夫妻刚成家没必要跟着跑,还是惠妃出面,让小夫妻一起过来。
宝音想了想,起身往外走,还未走到门口就听见乐器声音突兀停下。
门外大阿哥大概是听到动静,等她出来,人已经乖巧等在门外。
“儿臣给娘娘请安。”
宝音伸手遮了遮光,过了一会儿眼睛才适应外面的光线,她转头看向大阿哥。
“是保清啊,起来吧。”
她抬起步子往前走,大阿哥嬉皮笑脸跟上。
“可是儿臣惊扰了娘娘?儿臣这里跟您赔个不是。”
宝音顺着石板小道走到了一座亭子里,亭子放着一个长长的凳子,是把完整的树木切割成两半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