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731)
有些只受到一两次邀请,有些是次次没落下,总体来说都是女学的学生。
其中最显眼的就是郭络罗氏,她明艳又大方,有种不服输的精神,在如今一大堆往汉女培养的女孩中是独一无二。
很明显这是上面给出的信号,皇家喜欢外向落落大方一点的女孩。
经常招年轻女孩来园子,可把皇太后欢喜得不行,特别是还有会蒙语的女孩,她更是召到身边陪着打牌。
从牌品看人品,几次下来皇太后算是摸清楚了这些女孩的性情,小声跟宝音说了看中的女孩。
宝音笑笑,“回头让五阿哥偶遇多见见,咱们不玩聋哑婚配那一套,总得找个让五阿哥称心的。”
皇太后是越看皇后越满意,这话皇帝可没跟她说过,到底不是亲生儿子,在五阿哥婚事上,皇太后也没有说话的余地。
宝音看着那些满是青春活力的女孩,心想她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愿意来园子的都清楚是怎么回事,不愿意的已经借病请辞,一次不来也就明白是什么意思,自然不会再请过来。
大概是明白这是给自己挑选儿媳妇,妃位以上都忙活起来,时不时叫了女孩来身边坐坐。
当然不可能每个都是福晋,在福晋进府之前,庶福晋和侍候的格格先备上。
这是皇家的规矩,后世有钱有势的都不缺女人,更不要说古代。
时间过得很快,八月里传来了好消息,皇帝打了胜仗,将回疆的一大片草原给打下来了,目前形势很好,若是撤军怕是会将大好形势拱手让人。
太子收到了电报要求尽快将过冬的粮草和御寒物资送去前线。
太子忙碌了几天,将第一批粮食和过冬物资派送出去,然后马不停蹄地来园子求救。
“……江南今年运送的粮食不足,多是用银子来交税,京城派了人去江南购买粮食,只是秋收后江南的粮食不降反升。”
这是个不妙的信息,一般来说秋收时粮价是一年中最低的,因新粮上市,陈粮需要低价出售。
粮食这东西是有保质期的,时间久了保存就会遇上问题,不管是受潮、发霉还是被虫蛀了,都会纳入损耗。
新粮需要入仓,陈粮食急着清空,自然是降价出售。
相应的市场粮价也会降低,这不降反升意味着今年的粮商嗅到了什么气息,还是捂粮惜售。
什么原因,太子心里明白着呢,定然跟江南抛荒土地有关。
他虽然知道哪里有粮,可朝廷那办事速度在那呢,所以他需要借助商行的渠道调粮。
“回疆那边比京城还要靠北,风沙也大,需要的物资也多,大军在外许多的物资不少,若是大雪封了路,再运送过去可不容易。”
太子的意思是乘着气温还不那么冷,一次性将过冬物资运送过去。
宝音静静听完,“送粮食过去不太方便,不如送些半成品过去,比如挂面、干粉条还有锅盔一类,回疆干燥,找水源也不容易,粮食送过去还得煮,送半成品食品过去方便。”
“煤炭倒不需要送太多,先送一批,再从当地找煤山挖一些,还有可以取暖的钢铁炉子送上千台过去,那边离草原近,那就送些羊毛衫羊毛大衣,这样我安排一支商队去送。”
第310章
宝音爽快答应, 太子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来之前不少人是不看好他的这次求助。
“国库那边暂时抽不出更多银子……”
宝音“嗯”了一声,“无妨, 跟你汗阿玛约定过了,这些欠款等他回来再算。”
这事没必要跟太子说,这笔钱自然是从债券资金里扣除。
***
一道调令下去, 多个城市的面粉厂开始加大面粉制作,面粉再运送到食品加工厂,数不尽的食品加工好后打包运上了车。
车是今日上的火车, 经过包头一路往玉门关开去。
包头的车站不是终点, 事实上京城到包头的那段路修好后一直在往西。
皇帝从不打无准备的仗,修江南的那条铁路时, 北方的也没有中断过。
包头、玉门关、酒泉等等, 他野心勃勃, 想要将丝绸之路全部拿下, 直到火车修到回疆为止。
前面打下的土地, 后方就派人抓紧修铁路。
战争是最快的催熟剂,大量的徭役俘虏都被派去修路, 这条断绝了将近上千年的丝绸之路再次回到了中原掌控。
源源不断的物资运送过来, 战争似乎也变成了简易模式。
皇帝从哈密坐车回来, 一路看遍了各种地貌, 心里满是自豪之情, 这是他打下来的江山。
新一批粮草到来的同时还有太子送来的信件。
“物资不用下车,直接拉去哈密。”
皇帝交代完后,拆开了信。
自从电报出现后,皇帝和京城的沟通多是发电报,电报是用最少的字来传达信息, 不免显得冰冷。
公事公办不是错,若是父子总是冰冷对话,时间一长,不免生疏不少。
皇帝更喜欢写信,写信多好,什么话都可以在信里说,家书家书,什么情谊都可以留在家书中。
只要不是重要的政务,皇帝更喜欢写信。
信比电报温暖。
太子的信不多,皇帝也不是不明白孩子大了,不喜欢大人管太多,他十几二十岁的时候也不喜欢皇玛嬷管太多。
可为人父母有几个不惦记孩子?
看完太子的信,皇帝心头高兴,“二哥,一起吃暖锅,让人宰杀只羊!”
裕亲王点头应下,然后说起了回京的事。
“过冬物资已经备下,缺的煤也从山西调转,后续还有一批物资,这边就交给臣,您万金之躯趁着火车没有停运,不如先班师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