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鸳鸯佩(156)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赵诚解释:“她自小学习,胜在天赋好,只是自己有些不得其法,所以在研习各种流派的画法,汪相公的夫人一手工笔了得,也是声名远播,都是她该学习的前辈。”

说起杜从宜,他不自觉就会有很多话。

赵敬也发现了,他对弟妹十分宠爱。

赵诚说完,赵宗荣和邹氏也匆匆回来了,看起来也是被临时叫回来的。

赵诚起身,赵宗荣和周崇感情很好,那是亲舅舅,两人一直有书信来往,话语中都是亲密,邹氏则是站在老夫人身边。

赵诚对赵宗荣倒是观感一般,但真的觉得邹氏是非常敬业的女性,如果能给她一个机会,她应该会做的比端王府里的男人都要好。

第084章 武将

周崇外貌看起来,和他说话的风格完全不同,他看起来就是个非常随和的老头,有点偏胖,笑起来憨憨厚厚的,这会儿和赵宗荣说话,笑的像个弥勒佛。

但赵诚知道,他绝没有看起来那么憨厚,这老头不像是好人哩。

赵宗荣和舅舅看起来比和老喷子亲近多了,两人聊起巴蜀的事情,剩下的人静静听着,没等到晚饭时候,门外的女婢说,三房的人来叫他。

赵诚一个人起身出门,见来复站在门口,他好奇问;“怎么了?”

来复匆匆几步上前:“宫中有召。”

赵诚听了回头看了眼正屋,这叫什么事。

他回头打了声招呼,也没说宫中,只说是来了朋友,出去看看。

等回了院子,来的还是宗瑞。

赵诚就纳闷了,宗瑞是内侍省的大押班,相当于大内第一总管太监了,怎么腿这么勤,这种跑腿的活儿都揽了?

宗瑞见他皱眉,无奈苦笑:“小赵大人,您别皱眉了,官家在等着了。也是官家特意吩咐老奴来接您。”

赵诚干干地一笑:“您客气了。”

赵诚也不敢耽搁,跟着他匆匆进宫,一边走一边问:“这是出什么事了?不是说,让我年初七后当值嘛?”

宗瑞:“官家今日,一整日水米没进,昨夜来的消息,辽金骑兵联合南下,大名府危矣,河间真定两府失守,这是腊月二十七的折子,如今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赵诚脸色大变,再不敢耽搁跟着宗瑞匆匆进宫,今日宫中气氛完全不同,丝毫没有新年的气氛。而且他总觉得宫中的人少了很多,内侍更是看不见。

等进了殿,就见赵策一身酒红色的棉布衣站在窗口,听到了门口的动静,也没回头,只是问:“今日消息到了?”

赵诚一回头,嘿,宗瑞居然溜走了。

等他再回头,就见赵策盯着他。

他躬身也不敢乱接话,骑虎难下。

赵策今日一反之前对他的趾高气昂,反而笑着问:“朕食言在先,昨日让你回去养伤,今天就召你回来了。”

赵诚立刻说:“臣不敢。”

赵策问:“你说北方能收回来,可如今,他们越过了滹沱河,继续南下,大名府就在眼前,整个河北都守不住,怎么办?”

赵诚当然不知道,他只是新兵,又不懂兵。悍将在外,靠的是他们。说实话,朝中的相公们如果能闭嘴,或许会多很多战机。

赵诚不说话,赵策也不在意。

转而问:“赵诚,朝中相公们不想打,在外的边将想打,你呢?你觉得该不该打?”

赵诚四平八稳答:“官家想战,就能战。官家若是不想战,那就不能战,臣只听官家的号令。”

赵策静默了一会儿,点点头:“你说的对。”

“这河北路,朕一寸都不会让,不光朕不会让,朕的子子孙孙都不准退半寸!”

他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又像是说给自己听的。

赵诚其实解他,这个决定不好下。一旦开战,就是血肉绞肉机,也是财政的无底洞,前线、后勤这盘棋太难下了。

赵诚心里叹息自己真是个吃苦的命,怎么就不能遇上一个太平盛世,做一个富贵子弟,一辈子平平静静到老呢?

但表忠心还是要表的:“臣誓死追随官家。”

赵策:“你觉得朕该信在外武将吗?”

赵诚相信,他心知肚明,而且清清楚楚朝中的这些人该怎么用,谁最先锋大元帅,谁是帅臣,谁是败将。

可偏偏他还要问自己。

其实也是希望有人给他一些肯定吧。

赵诚肃然:“在乱世,只要能杀敌,能誓死守卫城池百姓的武将,都有或大或小的陋习,被人诟病,但只要大节不亏,敢战,敢守,就算战死沙场,也是可入史册的帅将,供后人瞻仰。”

他的态度明确,用的时候好好用,武将大都有些贪财好色的毛病,见过血、见过杀戮,止不住的,有今日没明日的人,你指望他做道德标兵,不现实。

像岳鹏举那样的异类,少之又少。

做领导,能约束住手里的人,第一能让人忠心,第二,能让手底下的人收敛,知道规矩。这就很难得了。

很多人说,武将们追随打江山的人,最后结局大不过,金杯同饮,白刃不饶。

又或者狡兔死,走狗烹。

其实未必全是这样。

当年都是一呼百应,结为兄弟,开始追逐一场豪赌,即便不敢想天下基业,也是想着能建功立业,成就不世之功。当时忙着奔赴一场又一场的血战。随着胜利越来越多,得到的权势、财富、地位越来越多。自然有的人杀不动了,有的人不甘心止步于此,有的人中途坏了规矩,有的人不听号令,有的人躺在功劳簿上,有的人有了私心,也有的人失了忠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