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鸳鸯佩(173)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这是和他诚心过不去了。

见他丧里丧气的,赵策就来气,问:“老实说,怎么了?”

赵诚肯定是不能得罪范德,只好说:“夫人离家,臣真转反侧夜不能寐,没休息好。”

赵策大约没想到他这么不要脸,好半晌都没回过神。

赵吉都不敢抬头,低着头偷偷地笑。

赵诚心想,他早晚是个溜须拍马的奸臣,这都是赵策逼的。

赵策骂了声:“出息!”

出奇地再没有训他,反而和身边的宗瑞说起了今日的军报。

辽金人确实北返,我军根本没追上,也不知道是不是不敢追。赵策心绪难平,就有点想动赋税了,朝中相公们不敢轻举妄动,催着春耕尽快落实。

总是朝中欣欣向荣,去年冬天罢免了一批人,一批人获罪,如今新年新气象,总归是不一样。

赵策又问:“听说,年前李相公的儿子,求到你那里去了?”

赵诚已经不意外他知道了,这人君猜忌心一点都不比其他人少。

他老实答:“是,大概是想托臣给官家递认罪书吧。”

“为何是大概?”

“因为他话没说话,被臣轰出去了。”

赵策听的大笑。

第094章 贵妇

赵策不管信不信,但对赵诚这个态度是很满意的。

赵诚不论是不是诚心,但对赵策的话也是绝对服从,在思想层面,是绝对拥护赵策,赵策说天下人不是好人,赵诚也绝对不反驳。

权力面前,人就是这样。

赵诚尽可能避免,但内宅的女人们可不这么想。

襄阳侯夫人的宴会上,杜从宜没来,原本想替高皇后调教的贵妇人,都有几分恼怒。

尤其是端王府的老王妃给回的礼,可见赵诚根本不给她们面子。

安平郡主看着回礼笑说:“端王府这位老王妃,也是个慈善人。对家中小辈们倒是护得紧。”

襄阳侯夫人轻描淡写说:“国事是重事,岂容她们放肆。”

高氏和姐姐高皇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姐姐稳住后宫,自然是要将储君掌握在手中,如今赵诚未必是官家选中的人,但官家能把他放在身边,将来必然要委以重任。

她们不错能错过任何机会了。

一个赵诚,一个赵吉,最有可能的两个人。

张相公一派在太子殁后轰然倒塌,让高皇后成了无根浮萍,再无根基。

赵诚的夫人,出身低小官之家,杜家名声不显,几个女儿倒都嫁的不错。

这不,都亭侯府就有一个。

都亭侯夫人马氏是个规矩十分严谨的人,为人有些刻板,但人品还算正直。

见了几位夫人只管打招呼,安平郡主问:“夫人没把小辈们带来?咱们这把年纪,就是喜欢看年轻人热闹。”

马氏听得意外,只是搪塞说:“她们在家热闹着呢。”

襄阳侯夫人直奔主题:“听说你几个儿媳妇都生的聪明,我倒是没见过。改日一定要见一见。”

马氏:“她们呀……”,她没答应也没拒绝,只管笑。

这会儿有点反应过来了。

能让高皇后的妹妹,这位家世显赫的侯夫人追着她打听,除了京中最近最出挑的子弟赵诚,也没别人了。

只是她不清楚对方冲她来,是什么意思。

说来也好笑,当年那位赵诚的夫人,差点就成了她儿媳,可见是命中注定,那位姑娘的疾言厉色她至今记得。

真真一点亏不吃。

“郡主娘娘气色不错。”

安平郡主听的一梗,都知道她忙忙碌碌一场,转头空。

女儿的亲事,因为刘家牵扯到吕大班的案子,匆匆定了,女婿才貌不出众,胜在听话乖巧。

马氏一回府就问杜从珍:“你四妹最近怎么样了?姐妹之间还是要多走动。”

杜从珍不敢答,婆母催促多次,让她去拜访四妹,她嘴里应声,并未真的去过。这会儿呐呐:“挺好的呀。”

马氏:“你四妹夫如今高升,一家人总要一起庆祝一番。”

杜从珍对这些一概不知,好奇问:“他不就是在守城门吗?”

马氏看着人,一时心梗,她是如何蠢笨至此的?

固然儿子不像样,可杜从珍就没有一点问题吗?

她脑子里乱糟糟想了一通,挥挥手,让她出去了。

杜从珍也知道不得婆母待见,乖乖出去了。她回了院子里就问碧月:“你知道四妹夫最近升迁了吗?”

碧月诧异,年初二回家不是大家都说了吗?难道姑娘没听见?

“听说升至官家身边了,惠安见了人就炫耀。”

杜从珍听的立刻呆住,居然升至官家身边了。真真是一步登天……

怪不得婆母和她生气。

可那也不是杜从宜的功劳,她只是……命好而已。

“明日咱们去二姐姐那边看看。”

杜从珍终于愿意出门了。

杜从宜出门没几天就是上元节,只是宫中一律从简,不庆祝不设宴,那日官家不见人。

唯独召见了赵诚入宫。

宫外各家不动声色的走动,端王府今年十分低调,老端王过了年就不见人,也不再教训儿孙了,赵诚又经常不在家,大家也看得出来他不是个能听进去教训的人。

所以都闭口不言。再者,官职决定了话语权,毕竟他位置特殊,赵宗荣是对他闭口不言。府中能管他的人不在,他可不是就是个单身汉。

导致赵恒这几天就赖在他院子里不回去。

正月十五等赵诚回来,已经亥时了。一进院子里,来安就紧张兮兮冲他使眼色。

他还诧异:“怎么了?你们大娘子来信了?到扬州了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