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鸳鸯佩(199)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因为她见过优秀睿智的男人,比如她的父亲,几经沉浮,始终护着家人,保护者邹家老小,一辈子谨言慎行。

所以其他男人在她眼里,都不过如此。

聪明的人太突出了,连眼神里的余晖都和别人不一样的。

而她,只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

赵诚说的邹氏和杜从宜都笑起来,等送走邹氏母女,杜从宜才问:“你说老师将自己的藏品都借给我……”

“他不是借给你,他送给你了。”

“啊?”

赵诚见她难得迷糊。

汪伯言能把自己的藏品交给她,让她研习画法,可见是真的欣赏她的才气。

杜从宜回忆汪伯言给她的画的时候,丝毫没有提及赠予之言,依旧是谆谆教诲,让她用心领悟……

她以为他那么严肃,是真的让她学画中的技巧。

“老师,没什么事吧?”

赵诚想起这几天的消息,南方被水淹了,北方的雨也不少,今夏的损失很大。

汪相公已经好几日没回家了。

“没事。他是东府相公,忙是正常的。”

杜从宜才说:“二哥去了北方,二嫂去了城外,一直都没回来,你不觉得奇怪吗?”

赵诚:“不奇怪。”

事实上她要是不提起,他都想不起来这个人。

“你的郡主千金也去了,你当初为什么看不上人家?小姑娘长的白白净净,家世又好。”

她就特别来劲。

赵诚喝着茶:“我怎么知道?等我知道的时候,咱们已经订婚了。”

“你胡说什么?”

赵诚笑起来:“你看,说真话,你又不承认。”

杜从宜说不过他,改口问:“广和楼的花魁娘子,你见了吗?”

赵诚:“什么楼?”

“装什么?卞河花船里小娘子弹琵琶好听吗?再跟我装?”

赵诚只管笑,不答话。

杜从宜不死心,问:“那下次,能不能带我去?”

赵诚:“下次要很久了。”

“可以,只要你带上我,让我看看这些女娘子弹琵琶的技艺怎么样。”

赵诚:“到时候再说吧。”

杜从宜冷笑:“真以为离了你,我就没办法了?现在我是赵若甫的夫人,汴京城里已经没人敢轻易惹我了。”

嘿,学聪明了,知道仗势了。

两人只管斗嘴,赵诚对朝中吵翻天的税制改革只字未提。

但对今日出生的小孩都挺感兴趣的,毕竟端王府的新生儿出生率还挺高的。

至于赵诚和杜从宜,两人心照不宣,是不打算生孩子的。

因为不会养,也没法养。

第二日一早赵诚进宫去了,她去看陈氏的时候,陈氏院子里的人已经满了,陈家的人,周家的人,还有端王府亲近的亲戚们。

赵敬的妹妹赵昭容此刻来还带着她的儿子,去年生的胖小子,见了人就笑,特别讨喜。

陈氏围着被子半躺在床上,见了她就说:“昨日多亏了五弟妹。”

她笑着摇头:“一家人,不说这些。”

赵昭容也笑;“昨日五弟妹打发人满城寻稳婆,找太医,半个汴京城都知道大嫂生了个大胖小子。哥哥一早上还担惊受怕的。”

她笑着说:“那该发一马车的红鸡蛋,让人家都沾沾喜气。”

屋里的人都笑起来。

邹氏已经和赵敬说了,杜从宜自己奔走去汪伯言府上借太医的事,府里女婢们今日还在私下里玩笑说昨日杜从宜提着裙子在府里狂奔,丝毫不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夫妻两一模一样的热心肠。

赵敬连着几日被拘在官署加班,乍一听见老婆孩子有危险,吓得腿软,一整晚盯着儿子都不错眼。

他是真的受到了惊吓。听说早上被赵宗荣催着不准告假,才依依不舍走了。

陈氏看着状态还好,她还看了眼那个七斤六两的胖小子,闭着眼睛就是睡,眼睛也没睁开。端王府的长房长孙,这个名头现在很值钱了。

听说名字也是老王爷取的,老王爷特意去了趟静心观,请道长取名字去了。

她看完后绕路去了趟正院,老夫人今日乐呵呵的,见她来就笑。

她也觉得老太太可爱,问:“您高不高兴?大嫂生了个大胖小子,您做太祖了。”

重男轻女,贪生儿子是陋习,但开开玩笑也是可以的。

老夫人眯着眼睛:“你什么时候也能给小五生个大胖小子。”

嘿,那可难了。

杜从宜只管笑,不回答。

老夫人:“昨天,你受累了。”

杜从宜摇头:“我只是出门找人,不算什么。是大嫂辛苦了。您可要想好怎么哄她。”

老夫人特别开心,大约是她的重孙出生了,她发自内心的喜悦,因此送了杜从宜一对玛瑙的镯子。

邬嬷嬷今天忙着招待客人,见了杜从宜也笑着说:“中午就在这边用饭,等会儿大姐和周家的舅妈们都来了。人多了也热闹。”

杜从宜婉拒:“我已经答应了大伯母,教四妹,不好第一天开课,就失约。”

今日见了人,多半会催她生孩子,眼不见为净。

邬嬷嬷笑着摇头,老夫人却说:“忙着好,你们都有事情做,挺好的。”

第109章 基层

等杜从宜回院子里,见院子里居然有客人,说实话,她来这里根本没有主动交过朋友。身边称得上朋友的,都是来自这个身份的社会关系。

而且惠安也不会不把人请进来,远远看到云雀陪着人站在门口的游廊里。

等她进了院子,才看到那是崔娘子。

她已经很久很久没见过她了,上次见她还是在连颂的别院里听她弹琵琶。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