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鸳鸯佩(201)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他也是从基层上来,基层的工作不好做,他比谁都清楚。既然站在了管层,都要学会用人,该用谁,怎么用,也是学问。

赵策听的挑眉,就这么个小子,哪哪都不合心意,可每次都能说到他的心痒处,偏偏不求上进。骂一顿给一鞭子,才肯往前走一步。

因为他教训了一顿,几个月都不肯和他低头。

赵诚身上有股锐意进取的决心,偏偏他本人不上进。

真矛盾。

“行了,听说你夫人满城找太医。”

赵诚:“……”

赵诚不信他不知道。

“是。”

他连多余一个字都不肯说。

宗瑞赶紧接话:“官家可能不知道,端王府里的喜事,小赵大人的堂兄,也是官家钦点的进士赵凤石,就是他的夫人喜得贵子。”

赵策皱眉像是回忆了片刻,“赵凤石,朕知道。赐玉如意一件,紫玉葡萄一件,龙凤金锁一对。”

宗瑞笑的眯着眼应声。

他说完又冲赵诚说:“改日若甫喜得贵子,朕也赐你一件……这样吧,朕准你讨一件东西。”

赵诚听的好笑,他可一点都不想要。

而且他也不准备生孩子。

他在自由时代尚且没有成家生孩子的想法,更不论在这个鬼地方了。

“谢官家。”

之后赵策批复军中的密折,他也不用舍人执笔,而是让赵诚替他执笔,可看了赵诚的字,又瞧不上:“你夫人书画是一绝,一手小楷十分了得,偏偏你的字完全不上台面!”

赵诚这种羞辱根本当耳旁风,他的字经过杜从宜的操练,已经有了一些改善,尽管这样还是被赵策嫌弃到不行。

赵策见他毫不知耻,还乐呵呵的,嫌弃得很。

宗瑞见官家又有了脾气,吹胡子瞪眼的,乐呵呵地奉茶,和赵诚说:“赵大人不知,朝中弹劾你的折子都能装一箱,官家都按下去了。”

赵诚不以为意:“弹劾我?我不好财不好色,一心当差,无非是直抒胸臆,有话直说。”

宗瑞看了眼官家,才说:“弹劾你,飞扬跋扈,殴打张相公之子张尧……”

赵诚皱眉,想了会儿,才问:“这从何说起?”

宗瑞诧异,“难不成有人诬陷你?”

赵诚笑起来:“那倒不是,我确实打过他,只是事出有因。再说了,我和他之间的恩怨,年轻人血气方刚,我打他一顿,还需要由吗?这有什么好弹劾的?”

赵策都被他不要脸的直气壮逗笑了。

也是,年轻人就要有年轻的样子,不服输,不怕事,敢闯祸,也能承担后果。

宗瑞干笑:“小赵大人说笑了。”

赵诚问;“难不成宗大班也觉得我打他,是打了文臣的脸,打了张家一门八进士的荣耀?是以强欺弱?难不成张家没人能碰了?张家八进士是荣耀百年,那也是自先帝一朝给他们荣耀,他们才配以文传代。天下文人何其多,张家子弟不成器,自然有李家的,有王家的。子孙不成器,必定是立身不正,张相公与其弹劾我,还是多教导儿孙为好。你说对不对?”

他是经历过网络狂暴时期的人,互相喷人,甚至都不用过脑子,张嘴就来。

但宗瑞没见过啊,人都听得惊呆了,小小年纪说话这么诛心。

赵策冷笑:“你倒是能言善辩的很呐。”

赵诚低头乖顺:“官家谬赞。”

第110章 端王府红杏

赵策偏偏就喜欢看他这副桀骜的样子。

宗瑞也是气闷,官家怎么就欣赏这种无赖小子,脸皮忒厚了点。

不过,听他喷人,确实挺解气的。

张相公一门先是因为新旧之争,被罢相,那些人还不死心。后又被先太子的案子,彻底拖下水,这才多久,他们已经走动了林大人的路子,给官家上折子,愿意为摊丁入亩蹚水,骂名他们来背。

张家一门八进士,历经三朝屹立不倒,不是没有道。

赵策太清楚怎么用人了,在他眼里忠奸只是属性,最重要是怎么用。

正因为清楚,每每被刚直的纯臣气的头疼,无处撒气,偶尔拿赵诚解气。

没想到赵诚倒是知道怎么使唤纯臣,怎么用奸臣。

赵策怎么看他,赵诚一点都不在意,但宗瑞很在意,所以傍晚时分,宗瑞又给他灌迷魂汤,给他解释了一通复杂的关系,尤其隐晦提醒他张家的事情,之后又讲了一通大道,他听的好笑,他真真是奸佞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当晚上回家,杜从宜说了冯珍的事情,他就明白,张相公一派,已经迅速转型,找到了新的方向,协助林副相开疆辟土,举起了摊丁入亩的大旗。

他虽然喷张相公子孙不成器,但传世百年的家族的底蕴,不是说说而已的。

张家若是真能做成,荣耀两代人不成问题。

赵诚也佩服这些世家,每每风高浪急翻船的时候,偏偏掌舵的人能当机立断,弃船逃生,另寻机会东山再起。

正因为勇敢搏击,这些世代荣耀的人,才能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

杜从宜说完崔娘子的事,问他:“有危险吗?”

赵诚知道她被上次的事情吓着了,安慰她:“没有危险,只是他们想求生自救而已,不是大事。”

杜从宜问:“你上次不是拒绝过那位小李大人了吗?”

“此一时彼一时,当时他们妄想太多,贪心不足。如今是,官家愿意给他们机会。”

杜从宜:“所以,根本没有赢家输家,对不对?”

“可以这么说。”

杜从宜也不爱听这个,政治的荒唐,有时候令人匪夷所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