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鸳鸯佩(221)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杜从宜跟着老夫人浇花,老夫人问:“这段时间休息不好?”

她点点头。

老夫人:“若甫是个稳妥性格,他其实比他二哥成熟。小二走了这么久也没来信。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吴氏去世后,给赵恒了消息,他只回了句:知道了。

其余的,多一句话都没有。

当初赵诚还说,赵恒大约是对吴氏的忍耐到了极点。

杜从宜也很难为吴氏说话,明明第一次见她柔柔弱弱的,信佛、胆小,小家碧玉。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让她能把喜欢一个人这种事情,都做到这么绝情,把关系处到僵裂,打杀家里的仆从,眼睛都不眨。

当时赵诚说,赵恒其实特别心善,你别看他出了门是个公子哥,但从不仗势欺人。

“二哥在中军帐下,若甫说他会照看二哥的。”

她扶着老夫人出来坐在罗汉床上,老夫人拍拍她的手感慨:“咱们这一家人,不容易。你们祖父不管事,我这个人,不喜欢恩威太重。一家骨血亲人,媳妇娶进门,就是自家人。我始终相信,孝顺也好,家风也罢,都不在虚礼。可我也不是什么都是对的,我也会做错事。你二哥的事情上,我不也做错了。这是我的一块心病。”

那是她的亲孙子,杜从宜相信她说的。

“二哥会想得开的。”

老夫人摇头:“他想得开,是他孝顺,所以才不怨我。我心里过不去。”

“若甫常说,一个人的性格是天生的,二哥天生想得开。”

她总不能说,赵恒身边有了女人。

家里人都不知道,这是赵恒私下和赵诚说的。

她不知道怎么安慰老夫人,就说:“您若是不放心,就给若甫写信,让他去看看二哥,回来让他给你回信。”

老夫人明显也是焦躁。

杜从宜听的好笑,两个最提心吊胆的人凑在一起了。

第121章 战事

在开战前一日,赵诚带着吕本中到达真定府,城外已经布防做的差不多了,吕顺旗下有先锋六部,自东向西排开,他的儿子们也都冲在第一线,吕本昌一路上和赵诚炫耀,他二哥如何骁勇善战,十六岁就成名了云云。

赵诚只是听一听,并不当回事,别小看了这些古人,扬名声比现在互联网人都积极。

吕本昌见他不以为然,就说:“我二哥和我不一样,他十六岁就跟着舅舅在河间府,他的名声是自己杀出来的,剿匪、和辽人交过手。”

赵诚:“能在这地方驻守,必定不是凡子。”

吕本昌:“小赵官人和汴京城的官人也不一样。”

赵诚笑问:“汴京城的官人是什么样的?”

“酸气,瘟脚鸡,骑马都不会,就对我们呼来喝去的,爹爹总是陪笑脸,又是送礼,又是送钱。”

赵诚:“是不好伺候。”

吕本昌虽然长得魁梧,但是心思很细腻,还是个话痨,和赵诚私下练过几次,有输有赢,他很喜欢赵诚的直爽,尤其赵诚能为武将说话。

这一点很难得。

一行人一入城,管城防的人就来查验,转头吕本昌就喊了声:“二哥!”

远远看去,和吕本昌如出一辙的壮硕的男人,盔甲穿戴整齐,人顷刻间就到了眼前,对面的人对着吕本昌就使劲拍他肩膀,问:“你怎么来了?爹爹呢?”

吕本昌被拍的呲牙:“爹爹很好,这是汴京城来的宣抚使小赵官人。”

吕本骏看了眼赵诚,带笑的脸眼可见冷了。

赵诚看的好笑,看来汴京城的官人们,没少折腾地方的武将。名声已经臭成这样了。

吕本骏冷着脸,还是过来行礼:“见过小赵官人。”

赵诚:“不必客气。大战在即,一切以战事为重,我可否看看城防?”

吕本骏让身边亲军领着赵诚上了城墙,自己则带着小弟吕本昌扬长而去。

赵诚也不介意,来复反而嘟囔:“这厮好生无礼。”

赵诚站在墙头,看着翁城,前面的女墙,护城河,一系列的修葺工程已经结尾。

大战在即,路过的逃难的流民都不进城,听说西面山中开了路,让百姓穿山南逃。

吕本骏拉着弟弟问:“怎么这种时候,把人打发到军前来了,这是什么意思?”

吕本昌:“二哥勿怪,小赵官人和别人不一样,他是官家身边的人,是官家打发出来的,而且他也不贪财不乱说话。”

吕本骏冷哼一声,吕本昌才掏出父亲的书信给他。

等赵诚从城墙下来,吕本骏已经变了态度。

赵诚只当不知道,地方老兵油子甚至认中枢的都统制为干爹,朝中有人好当官,这话不假。

他问:“城中若有什么困难,记得和我说,我联系大名府那边。”

吕本骏:“就那个沈……”

他脱口就要骂沈晦几句,又忍住了。

”不用,赵大人怎么想起来这里,大战在即,还是随百姓一同南下吧。”

赵诚笑起来:“我二哥在你营中,可否让我见见?”

“是?”

“赵恒。”

“哦,赵将军。快请。”

可见赵恒在这里混的不错,都成了香饽饽了。

赵诚穿过半座城,在北城门附近看到赵恒的宅子,还挺气派,他进了门,前厅有位十分英气的夫人出来,见了吕本骏问:“吕将军,我家将军今日真不能喝酒了,现在都没醒。”

吕本骏大笑:“我不是来找他喝酒的,这是他弟弟,从汴京城来。”

那女子猛然看赵诚,一下有些手足无措。

赵诚温和问:“二哥没醒来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