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佩(71)
杜从宜笑起来:“嬷嬷喜欢就多来走走,都亭侯府来的是谁?”
“姓刘的嬷嬷,带着礼来府上赔礼,说是昨日对你多有冒犯。说是都亭侯府的老夫人执意让人登门赔罪。”
杜从宜:“昨日的事情,昨日就过去了。咱们家可没有翻旧账的习惯。再说了我一个晚辈,可不敢让人家折这么大的面子。”
赵诚听的好笑,见她这么大方,就知道她昨晚没吃亏。
反正只要没吃亏就好。
邬嬷嬷见杜从宜一点不计较,真的没往心里去,心里感慨她是个宽心的。
也笑说:“那老奴也是十分放得下身段,又是赔罪又是磕头,说是今日之后就回家荣养了。就是想给你赔罪磕头,老夫人说咱们家没这个规矩,小辈受不得这个礼。只管款待,好吃好喝,然后再打发走。”
赵诚:“这样正好。事情既然过去了,就到此为止。劳烦邬嬷嬷和祖母受累。我们小辈年轻也顽皮,只要不给咱们府里惹麻烦就不错了。”
邬嬷嬷昨晚和老太太聊天,说起三房这小两口,老太太当时就说,姻缘天配就,两个人一模一样的聪明人,日子差不了的。
邬嬷嬷喝完了奶茶,笑着说:“我这茶也喝了,事也说了,该回去了。”
杜从宜回头和惠安说;“给祖母的准备好了吗?”
惠安:“准备了一小锅。”
“那就让云雀过去送送送邬嬷嬷。”
第036章 船在水中
惠安今天还惦记着学做绒花,只进来送了趟茶水,她不甘心还在练习劈线,那个银屏十分上进,娘子许诺她只要做得好,就可以去外面铺子里做师傅带徒弟。
惠安实在舍不得那么大的饼飞走,她昨晚躺在被窝里,还一直怪自己的笨手,怎么就学不会呢?眼睛看了一遍明明就是学会了,但是不争气的笨手,怎么就不会呢!
她太嫉妒银屏了,可使银屏手又巧,话也少。惠安都找不到她的毛病。
最后自己也不得不承认银屏很优秀。所以她才这么有危机感。
所以等邬嬷嬷一走,惠安就急着说:“我去学习了。”
杜从宜也不管她,和赵诚回房间,她还在考虑该不该和赵诚说昨天的事,踌躇中,赵诚问:“你不吃了?”
杜从宜:“我昨天在侯府出了点事。”
赵诚丝毫不在意:“这不没事了嘛,吃饭吧。”
杜从宜一想,你怎么能这么渣男?你都不问问我有没有受委屈?
她两条眉毛倒立:“我和你说,我在侯府被人骂了。”
赵诚见她劲儿劲儿的,特别有斗志,整个人立刻生动起来了。
“那你骂回去了吗?”
杜从宜;“我是……你什么意思?”
赵诚赶紧给她倒杯水,小媳妇还挺难哄的。
“喝杯水,消消气。你若是不解气,吃完饭,我带你去都亭侯府再骂一顿。”
杜从宜有柔肠百转,有很多想和他表达的东西,她想说说心里的不自在,和很多内心想要表达的感情,以及和这个世界的隔阂,也想解释她这么做的由,想听听他的意见,她此刻需要一个贴心的伴侣……
结果狗男人像个木头,一句话将她的情绪打的七零八落。
她没好气吃着早午饭,一下又变得不生动了。
等吃完赵诚问:“要不要去城外逛逛?去坐船。”
“要!”
刚才的情绪瞬间都忘了。心里的那个矫情小人立刻也不见了。
“但是你要等一等,我交代一点事情。”
杜从宜画了花样子,然后教惠安用缠线的方式,做缠花。银屏不愧是手工达人,看一眼就懂了,只管说:“大娘子只管去,我知道怎么做了,我来教惠安姐姐。”
惠安没好气:“就我最笨是吧?你个小蹄子。”
杜从宜跟着赵诚出门,也是从宋门出去,门口遇上他手底下的人,他也是和和气气,尤其手底下的兵都对他有些放肆,看得出来善意。
杜从宜有点意外,他这种二世祖,居然混的不错。
出了宋门赵诚直接带着她下了河岸进了一艘花船,船并不大,他站在船头给她指着岸上说:“夜晚两岸都是夜市,沿着南河往东,就是虹桥。”
杜从宜站在船头,兴致勃勃,四处张望,今日大约是市集,两岸这时候已经人声鼎沸,她开始回忆《清明上河图》里面的那些鲜活的小人物,感觉两只眼睛都不够用了。
赵诚今日则是出城看那些货船的。
到虹桥两人下船,上了虹桥,杜从宜还真看到了漕运的船自东而来,两岸有人驻足张望,有人争吵,有人吆喝,有人看热闹,有人沿街叫卖、牙人揽客、算命的卜卦、游医摇铃,牵驴子的主顾在人群里躲着人行走……
赵诚则是看到漕运船后面的红色船队,他领着杜从宜,穿行在人群里,穿过虹桥,还在桥上耽误了一会儿,接着沿着北岸向东靠近,岸上杜从宜随着他穿梭在行人中,十分新奇,也由着他抓着自己,在人群里穿梭,她满心新鲜,有种自己在画里游的奇妙感觉。
等到了北岸码头,赵诚问:“要不要吃东西?”
杜从宜:“不吃。我就是看看。”
赵诚找了个地方,安顿好她,起身在码头散落的脚夫里寻了一个问:“听说今天码头到运木材的船,到了吗?”
那精装的脚夫扭头看他,奇怪问:“没听说,只听说运粮船到了,还有一些零散的货船,你要不去其他地方问问。”
赵诚点头谢过脚夫,掏出几文零散的钱顺手给脚夫,脚夫只管感谢。那脚夫可能又觉得这个钱拿的不好意思,就顺口补充了一句:“只是晚上靠岸的货船也多,但那些船人家有自己的人卸船,不用我们这些闲帮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