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刑(探案)(238)
“很实用。”
二人在集市上逛了一上午,手上已经提满了东西。
除去之前说好的米面灯油,还有笔墨纸砚和一些草药。
李希言这才慢慢往目的地走。
走到一个临时的草棚前。
容朗愣住了。
“你来安置灾民的地方做什么?”
“找个人。”
草棚下,一个四十多岁穿着孝衣的妇人看了过来。
妇人的个头不高,脸庞圆满,看上去温和可亲。
“二位是?”
李希言走近:“来送些东西。顺便想找孙夫人商量一件事。”
妇人有些意外:“你怎么知道我姓孙?”
“我记得,常刺史的夫人确实是姓孙啊?”
孙夫人笑了:“二位是公门中人?”
第119章 第八案:赌船案 河边浮尸 李……
李希言此行的目的就是常明的家人。
她并未隐瞒二人的身份,直接告知给了孙夫人。
孙夫人很是惊讶,连忙行礼。
李希言将东西放在桌上,立即扶住她。
“您是长辈不该行礼的。”
三人坐下。
孙夫人给二人倒上水。
“王爷和李少使来此有何贵干?”
李希言看了一眼四周的环境。
简陋的草棚外就扎着些干草,里面住着边境的灾民。
四周收拾得倒是很干净。
李希言指着桌上的东西说道:“这些米和药材不多,都是足够这几日熬煮些驱寒的粥。这布匹留着给小娘子们做骑马布用,还有这些笔墨纸砚,是给小孩的……”
孙夫人脸上的畏惧逐渐消失,只觉得心里熨帖极了。
她没想到这个传说中狠辣无情的酷吏竟然会如此周到。
“那我就收下了。”
李希言见她接受好意才拿出温涟的令牌继续说道:“这次来主要是帮温刺史跑一趟。”
“温刺史?”孙夫人眉毛一下皱了起来,“他的好意我心领了……”
“不是那件事。”
“那是?”
“温刺史已经和那些富商谈好。今年冬日,他们会把自己家里空置的宅子给灾民们居住,还会提供过冬的炭火。”
孙夫人圆满的脸庞一下笑开了。
“当真?!”
“自然,只是还有一事需要夫人帮忙。”
“李少使但讲无妨。”
“这些灾民在此至少要安置一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如何管理好他们才是个难题。更何况,等到突厥被打跑,日后还是要回去的。这前前后后的事情,只有孙夫人您这样和他们熟悉的人能够帮忙操持。”
孙夫人自然满口答应:“这是应该的。只要温刺史不嫌我多事就好。”
“这是什么话?温刺史还说只有夫人值得托付。这些灾民本就遭受了重创,他们只信服您和老夫人,您和老夫人还能带着这些孩子读书,照顾女子也要方便许多。除了您,如今还真无人能帮上这个忙。”
“应该的应该的。”一听是帮忙,孙夫人只有应承的话。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事需要您留心。”李希言不自觉压低了声音。
“何事?”
“细作。若有形迹可疑之人请您一定要派人去告知温刺史或者是我。”
孙夫人多年来襄助常明治理地方,在政事上非一般人可比,自然明白其中的重要性。
她郑重道:“我明白的。”
“阿娘!”
一个看上去十岁出头的小丫头从里面冲了出来。
她抱着一个盆子,里面放着粘血的纱布。
孙夫人将孩子揽住:“这是小女。”
小丫头长了一双圆圆的虎眼,看上去个头不小还很结实。
像只小老虎。
矫健有力!
“是个好孩子。”李希言一看这孩子的模样就心生好感。
她俯下身。
“你叫什么名字?”
小丫头的眼神闪了一下。
“大人叫我斑奴就好了。”
斑奴?还真是个老虎?
“是个好名字。”
“这孩子才出生的时候就虎头虎脑的,长大后更是爱跑爱跳,夫君……就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名儿。”
“这名字好。”李希言骤然觉得心底有些空落落的,面上还是不变的表情,“夫人是有福气的。”
母女二人虽然身着孝衣,但是眼神都是明亮的。
“夫君不在了,但是我们更要连同他的份好好活下去。”
“夫人能这样想,很好。”
李希言又打量了一眼这孩子,摸出一把漆黑的匕首,往前一送。
“喜欢吗?”
斑奴的眼神完全被这把奇特的匕首吸引了。
但是从小的教养让她不敢失礼。
“大人的东西自然是好的。”
“拿着。”李希言塞给她,“拿着它保护你母亲。”
斑奴看了一眼一旁的母亲。
孙夫人本是大气的人。
“李少使送给你你就拿着。”
斑奴先是行了一礼:“多谢李少使。”
她拿起匕首很是宝贝地把它揣好。
“我会好好保护母亲和大家的。”
李希言摸了摸她的头顶。
粗硬的头发有些扎手,让人手心发痒得想笑。
“好孩子。”
一回到院子,容朗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原来,你之前所言安顿好常明的老母妻女是这样的打算。”
“只有这样,她们才会接受留在此处,温刺史照顾她们也能说得过去些。而且还能解决好灾民的问题。等过段日子,朝廷的诰命一下来,老夫人和孙夫人有了诰命,日后也能安稳度日了。况且……难道你不是这样打算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