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刑(探案)(270)
“万娘子家里有个脂粉铺子,原来出了一次杀人案就空下来了,地段极好,就在西市,价格极低,你要是不嫌弃可以租下来先弄个脂粉铺子。”
刘椒才不介意死没死过人。
“当真?”
“等回去,我介绍你俩认识。”
李希言也说道:“你到了京城,有事可以多走动,你一个人,终究还是要人帮忙的。”
她敬佩对方在云州战乱中的大义。
刘椒很是感动。
本就只算是萍水相逢,几人却真把她当朋友看待。
“少使说的没错,京城那个地儿,你没点儿关系欺都要被欺负死,千万别和我们客气。”
“我再推辞就显得我没把二位当朋友了。”
“还有我呢!”谭黎抱着她的胳膊,“到时候我爹娘要是不要我,我就只能到你那儿去做活儿了。”
刘椒一把揽住她:“你要是来了,我那脂粉铺子,都可以改名叫美人铺子了。”
四人一片融洽。
门被敲了敲。
“姐姐们?我们来给你们送东西!可以进来吗?”
是老汉的孙子。
谭黎距离门最近,起身打开门。
两个孩子一人拿着一叠巾子。
“这是爷爷送来让姐姐们洗脸的面巾子。”
谭黎接过面巾,捂着嘴笑。
“你们两个,怎么变成小花猫了呀?”
只见两个孩子的脸蛋上都沾了墨汁。
“哎呀!”
两个小孩儿都下意识去抹脸。
李希言一把拦住。
“洗一洗。”
小孩儿明显是有些怕她的,两双眼睛呆呆地望着她。
谭黎放下面巾,一边揽着一个。
“来,姐姐帮你们洗。”
她看上去更亲和些,两个孩子也乖乖给她拉过去擦脸。
“是在练字的时候不小心弄到脸上的吗?”
“是!”
刘椒凑趣:“你们才多大?都在练字了?”
“五岁了!”
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
孩子急着证明自己:“我们还会诗词呢。”
“哦?你们这么小还会诗词?会的什么诗词?念来听听呀。”关风和也来逗小孩儿。
两个孩子立即一起朗诵。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椒抚掌:“真是厉害的孩子,这诗我都没有听说过呢。”
“我也没听过。”
“就连四人里面读书最多的李希言都反应了一会儿才想起:“是刘桢的诗。”
谭黎倒是知道:“是那首他写给自己弟弟的?”
“是。”
关风和:“现在的小孩儿真是了不得。你们夫子教得可真好。”
“不是夫子教的啊,是我们自己听来的。”
“听来的?”
“嗯!东边有个姨姨……”
“你们俩还不睡呢!”
小孩儿话刚说了一半就被突然出现的父母给打断了。
“别打扰客人休息。”
“没有。”李希言夸赞道,“孩子很懂事。”
夫妻二人总觉得这人的气度不凡,心里是有些发怵的,拉过孩子干巴巴说了一句。
“皮猴子似的,哪儿像您说的那样好。”
李希言眼神恍惚了一下。
“对孩子,要多夸赞。过分谦虚,孩子会当真。”
夫妻二人下意识看向自己的孩子。
刚刚还神采飞扬的两个小孩儿嘴巴都翘了起来。
见孩子这样,父母一下就无措了。
李希言蹲下身,和孩子视线齐平。
“刚刚的话只是大人之间的客套话,是假话。”
一句话就哄好了失落的小孩。
她这才站起身问道:“向二位打听一下,从东边走怎么上山?”
“你们要走东边?!”夫妻二人面色微变,瞟了一眼旁边的谭黎,嘴唇动了动,“东边……不太好走。”
“东边不好走?”
那妇人解释道:“娘子可能不太了解我们村。我们村其实早就被分成了东西两边。听村里的老人说,我们和东边的人都是外地逃荒到的此处,虽然是前后脚来的但是因为……因为东边的人有些排外,所以平时也很少打交道。”
“东边很排外?”
“是。那儿的人……实在是不好相处。”
年轻汉子劝道:“是啊,你们做生意的出门就图个顺顺当当,还是别去那边儿,到时候起来争执,多不吉利。干脆就走我们这边上山,不过多绕路半个时辰而已。”
“多谢提醒。”
夫妻二人见她听劝松了一口气。
“我们就不打扰各位休息了,几位娘子要是还有什么需要叫我们一声就是,我们就在隔壁。”
“嗯,劳烦了。”
客客气气送走了一家四口。
李希言的脸一下垮了下来。
“怎么了这是?”关风和捏了一把她的脸。
“明日,我们还是走东边上山。”
“还是东边?你刚刚不是说……”
“先休息吧。”
第二日一早,一行人收拾完继续出发。
队伍按照李希言的指挥向着东边前进。
走过村庄中间的河流上的桥梁,就算是进入了东边的范围。
正是上午出来活动的时候。
村子里还算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