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前夜(115)
寿宴仍旧,宾客们仍需殷勤招呼。
太夫人带着儿媳孙媳们先回宴席上去,崔氏却实在没心情去听宾客们的恭喜逢迎,瞅着女儿红了眼睛,便只走僻静小路,带她先回住处。
裴元曙和侄儿们亦去招呼宾客,裴固则将裴元晦留在了身边。
“这事儿,你事先是否知情?”
众人离开之后,裴固盯着儿子,试图从他身上理出这桩赐婚背后的缘故。
裴元晦却是皱眉摇头,“上回儿子被提拔时,特地去东宫谢过举荐之恩,当时太子是说了些勉励之辞,却没提过这茬。”
他看着父亲,迟疑道:“太子跟琼儿素不相识,总不会是看上她姿貌吧?”
“当然不是!”
太子魏元载年已四十,早就过了贪图女色的年纪,断不会因为美色就将太子良媛这样要紧的位置给谁。且帝王赐婚之前,太子就已举荐裴元晦升官,今日又是给贵重赏赐,又是加封虚衔的,怎么看都是想把裴家往东宫那边推。
裴砚跟宁王交情甚笃,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这回宁王去淮南平定民乱时,承平帝却调了旁的武将随行,将裴砚留在京城,今日又在侯府的寿宴上特意加封,背后意图实在明显不过。
裴固瞅着儿子,半晌,叹了口气。
“罢了。帝王赐婚,咱们谁都没法忤逆。听说近来圣体欠安,我只怕皇上这是在为东宫铺后路。”
裴元曙兄弟虽没什么能耐,禁军里却有个同为裴家血脉的裴元铮,他虽与裴固不睦,却定会听从圣意。
而战场上裴砚的能耐,更是有目共睹。
承平帝把裴雪琼安放到太子身边,八成是想让裴家在东宫继位之后多加扶持——裴家男儿之中,除了裴元曙得东宫提拔升了官之外,旁人并未在朝中居于高位,不至于闹出结党营私的事,而裴砚和裴元铮又都是能震慑宵小的利剑,有裴雪琼这层亲情牵扯,多少会有所助益。
裴固理着这些,渐渐舒展了眉头。
“若太子当真能顺利继位,琼儿必定能得封妃位。有她在皇帝身边,我也能放心许多。”
“只是……”
裴固稍稍停顿,看了眼儿子的神色,叹气道:“只是苦了琼儿,往后的路怕是不好走了。”
“儿子明白。”裴元曙当初将裴玉琳嫁进王府时就有些舍不得,想到疼宠多年的幼女也要嫁进皇室,虽知道这于侯府是好事,到底还是心疼女儿往后的处境,便拱手道:“宴席上有劳父亲,儿子先去看看琼儿,晚点再过去。”
“好。”裴固颔首,“回头我再叮嘱文台几句,让他务必领会圣意,在太子和宁王之间摆正位置,免得牵累琼儿。”
……
宴席之上,裴砚与几位兄弟一道喝酒待客,心里其实已如明镜洞彻。
承平帝那点小心思,他其实早就知道。
先前边境大捷,宁王在百姓中的威望和口碑几乎越过太子之时,承平帝就曾流露过忌惮,怕他与麾下武将结党,危及东宫。
所以青州平乱之时,放着精锐之师不用,屡次将东宫举荐的武将派出去,直到后来局势危殆,才不得不把他和宁王派出去平定民乱。
这回派宁王带着不太熟悉的武将去岭南,却让他留守在京城,意图更是明显不过,无非是怕宁王功勋过高、太得人心。
如今将裴雪琼嫁入东宫,往好了想,是想以血脉牵系,让裴元铮和他这两位猛将帮着守护东宫之安危。
往坏了想呢?
若他跟宁王过从甚密,甚至生出不臣之心,裴雪琼就是捏在东宫手里的人质。
为着她的安危和侯府的前程,老侯爷他们不管是明着劝言还是暗里盯梢,都会让他从此亲近东宫,而与宁王把握合适的分寸。
种种苦心,倒真是疼爱东宫。
只可惜……
裴砚听着宾客们对老侯爷的吹捧祝福,扯出点笑意举杯饮尽,背过身时,眼底的讽笑却悄然流露。
想到被无辜卷入其中的裴雪琼,哪怕堂兄妹几乎没什么交集,却还是觉得惋惜。
廊道相隔的女眷席面上,云娆此刻也暗怀忧心。
裴雪琼对于婚事有多么执拗,她都是看在眼里的,先前崔氏软硬兼施、母女俩争执无数,她死活就是不肯点头另嫁他人。如今倒好,皇帝一道圣旨下来,不管母女俩是否情愿,这事儿都是难以推辞的了。
也不知裴雪琼会何等伤心。
宾客们言笑晏晏,将连着两道加封和赐婚的圣旨视为美谈,都在恭贺裴家能与皇家屡次结亲,深得帝王赏识。
太夫人虽知道嫁进皇室的不易,瞧着薛贤妃对薛家的助力,对这赐婚其实也是满意的,当着宾客们的面,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旁边范氏虽眼馋这样好的子女姻缘,却也为侯府能再出个皇家儿媳而欢心,连带孙氏都跟着欢天喜地。
云娆身在席间,焉能表露半点忧心?
好容易将寿宴应酬完,她心里记挂着裴雪琼,逮住空暇就跟明氏往她住处赶过去。
到得那边,庭院里悄然无声。
崔氏身为主掌中馈的长房儿媳,今日既有丈夫封赏之喜,又有女儿婚姻之喜,自然不能躲太久,没能陪裴雪琼多会儿就赶回席面上去了。
此刻屋里帘帐长垂,只有贺染陪在裴雪琼身侧。
听见门口动静,裴雪琼红着眼睛抬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