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青松(137)
“如今要变天了,江某想多行善事,不知这算不算目的?”
林知珩冷哼一声,“真是不知江大人是这般幽默的人,竟特意来这阴湿之地讲冷笑话。”
江淮景又在心中暗骂梁颂年一句,不再与眼前人做口舌之争,掏出从宫里带出的信物,示意给对方看。
只一眼,林知珩便认了出来,立刻扑倒牢门跟前,凑近去看。
“这是我爹常戴的玉环,你去了诏狱?”
江淮景见有效果,便笑笑收起了东西,堪堪道:“今日确有机会去了一趟,令堂身处囹圄,诸多不便……”
他说到这,顿了顿,“江某刚刚说过了,如今要变天了,想多行善事,便做了个人情给令堂。”
林知珩思忖再三,更多的还是不可置信:“我父亲让你带话给我?”
江淮景道:“你身处牢狱,与他处境又有多大区别,有什么必要费这周折传话?”
林知珩耐心将尽,不情不愿地放低姿态道:“还请江大人有话直说。”
江淮景向来不肯吃亏,刚来就被阴阳怪气,这会儿逮到机会,必然报复一番。
他故作姿态,语气泛酸道:“早知我来是讲笑话的,就不该揽下中书令这活儿。”
林知珩忍下心中不悦,拱手一礼道:“方才言语有失,还望江大人海量。”
虽然这话说得生硬,但江淮景略知对方脾性,见好就收道:“客气了,江某不过是逞口舌之快,并未往心里去。”
林知珩并未接话,脸色也不甚好看。
江淮景亦觉得与其相处一般,不再废话,掏出来钥匙,开门道:“走吧。”
林知珩一惊,“你——”
江淮景不以为意道:“哦,来时问牢头拿的。”
林知珩仍是满脸震惊,“你要带我越狱?!”
江淮景觉得好笑,“谁家越狱问牢头拿钥匙?”
林知珩方才脱口而出,现在想来…更是想不通!
“不是,你到底要干什么?”
锁链滑落,江淮景用力一拽,牢门大开,他侧身让路道:“江某适才说过了,京都要变天了。”
林知珩皱眉看他,“所以呢?”
江淮景道:“自然是带你去安全的地方。”
第75章 出发
◎“林家二郎,林知珩。”◎
春风带来几场雨,天气便愈发暖和起来。
连日朝会,争论胶着之声,仍围绕着中书令、北疆兵权,奉元帝始终没有表态,只单独批了梁颂年出发的日子。
林知瑶禁足在府多日,出行受限,亦不准出城送人,便在家中摆了送别宴,请了梁父梁母。
一家人各有各忧,只平平淡淡吃了饭,不见欢颜笑语,亦不见苦闷愁脸,聊聊梁母新绣的牡丹图,又问问梁父交接后的安排。
吃到最后,林知瑶离席去取东西,梁母这才叹了一口气,流露出些许难色。
梁颂年当她是忧虑自己,劝慰道:“儿子此去,必事事小心,时时惦念家人妻子,绝不逞能莽勇。”
梁母瞥他一眼,笑道:“你父辈都是在马背上为国效力的,为娘是有担忧,但不至于这点儿心胸。”
梁颂年听得一头雾水。
梁母叹道:“我是在愁该不该和知瑶说。”
梁颂年皱眉,“说什么?”
一旁梁安仁先反应了过来,“莫非是进宫和太后聊过了?”
梁颂年听言,忙道:“我之前见瑶瑶忧心此事,还想着拜托母亲进宫瞧瞧,竟不成想和母亲想到一块去了。”
梁母叹声连连,“虽然知瑶这孩子不说,但我也不是个瞎的,这些天儿她瘦了多少,老婆子我看在眼里都心疼,要是她娘还在……”
她说到这,顿了顿,扯开了话口道:“我就是借着绣图与娘娘闲聊几句,想着探不来诏狱之事,总能了解惠贵妃处境。”
梁颂年听其语气,便知大概。
梁母道:“陛下亲自下的令,除了钦点看守之人,谁也不得靠近入内,就算当初孩子没流掉,这处境之下,恐也保不住。”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各有愁容。
梁颂年道:“儿子出京在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母亲还是别同她讲了。”
梁母犹豫半响,得了亲儿子这么一句,心里倒也有了数,遂把这些话都咽进了肚子。
正于这时,林知瑶回来了,梁颂年见了,忙拿起筷子,给梁母夹了块鱼。
“母亲今日吃的太少,再尝些。”
梁母心领神会,拿起筷子,又嘱咐道:“此行任重道远,万事务必三思而后行,我和你父亲、知瑶,都在家等你回来。”
梁颂年刚回应一句,林知瑶已经走到了眼前,他便抬头笑问:“拿了什么?怎么去了这么久?”
林知瑶坐回原处,将手中物件儿递于他。
梁父梁母两脸旁观。
梁颂年接过时,已经完全认了出来,正是之前林知瑶亲手绣的倦鸟纹样香囊。
不等梁颂年发问,林知瑶主动道:“此物本是我的心意,不想被歹人利用,沾染了血渍,还惹你生气。我原想着扔了算了,又不知怎么,就是不舍得。昨儿个给你检查出行衣服,又想起这个,便翻找了出来。”
梁父梁母视线转移到儿子脸上,后者神色复杂,盯着眼前物件儿,颇有些百感交集的意味。
林知瑶又道:“废了好一番工夫才洗干净,纹样都有些褪色了,你先将就着戴,等你回来我再绣个新的。”
梁母见儿子还不吭声,一把夺过香囊,端详起来,“这纹样小巧精致,我看着定是用心绣制,知瑶啊,这图可有什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