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爷爱听我心声(清穿)(92)+番外

作者: 韩金书 阅读记录

若非红香阁的事,原本两淮盐课的亏空不必闹得如此之大。

现在是越闹越大了。

他没有不让曹寅填平亏空的意思,他的意思,是让曹寅用这几年的时间慢慢填平亏空。

他的身体还硬朗,可以支撑至少十年,十年,足够曹寅填平亏空了。

可曹寅为拉拢盐商,拆了东墙补西墙,竟然一边填补一边亏空,数百万的亏空,十年怎么填平?

难道他还要将这个窟窿留给后世子孙吗?

那大清的国力就真的完了。

十年都填不平的百万亏空,老四又怎么可能在数月之内追缴清楚呢?

康熙觉得自己被坑了。

可又是谁挖的这个坑呢?

现下,真的是进退两难了。

“曹寅还没有消息来?”康熙问。

曹寅这时候倒成了哑巴了。

曹寅称病,本有康熙默许的意思,但现在,就算是真的病得起不来了,也得给朕爬起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梁九功连忙把东西呈上去:“回万岁爷,曹大人有密折。”

康熙把盒子拿过来,拿了小钥匙打开,里头果然是曹寅进上的密折。

这折子写的还挺长的,洋洋洒洒几万字,可见是斟词酌句写了不少时候的,难怪这时候才送上来。

前头是曹寅的请罪,写的曹寅仿若席蒿待罪的痛哭流涕,康熙看了一会儿,懒得继续看下去,就翻到后面去看。

后头果然就写了正事。

但这个正事,看的康熙是怒火攻心,需要时不时停下来缓一缓才能继续看。

“太子居然私底下拉拢曹寅,还许诺给他银子填补亏空?”

康熙怒道,“老八也曾让人接触曹寅,也是一样的心思?”

曹寅不亏是康熙的心腹。

这么多年了,曹寅还是了解自己这位少年起就做了他主子的人的。

皇上是宽仁,但作为一个十四岁就直接设局擒拿鳌拜的少年英主,皇上骨子里的血性是不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褪色的。

相反的,皇上只是太看重自己的功业。

在收复台丨湾之后,皇上想成为千古明君,想得到江南士人的认可,想要天下各个阶层的民心,因此才以仁厚慈爱著称,给自己打造了这样的人设。

但实际上,皇上从未放下过少年的骄傲与爱新觉罗家族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刻骨血性。

私账既已暴露,曹寅就不能再隐瞒太子与八贝勒和自己接触过的事情。

如果等将来自己被清算查出来,那家里的一切都保不住了。

他做了皇上一世的奴才,总得保住子孙的性命吧。

曹家不能绝嗣。

就算绝嗣,也不能玷污了他的忠心,和他这些年的付出。

曹寅想,既然他不好过,那么,就干脆都不好过吧。

亏空是一定要查的,他只能是皇上一个人的奴才,替皇上办差已经耗尽了全家的精力,怎么还能,又怎么还敢卷进皇子们的夺嫡争斗呢?

他也是想借此提醒皇上,夺嫡已经开始了。省得日后皇上知晓,又是一番大伤心。

梁九功在旁边听着,心里咯噔一声,忙着就跪下了。

御前的奴才没有一个敢说话的,全都当自己聋了,什么都没有听见。

太子,太子这是想提前接手皇上的心腹啊。

八贝勒这是想做什么呢?八贝勒简直是在作死。

康熙已经气麻木了,看见曹寅誊写的私账,几百万两的亏空在康熙眼里,眼花缭乱乱晃的,却是太子的那张脸。

红香阁盈利许多,确实可以填平曹寅的亏空。

太子原本的打算应该是这个。

康熙不得不怀疑,除了红香阁外,太子会不会有别的产业呢?

想起凌普还没死,康熙下旨:“严审凌普!”

他倒要看看,太子还有什么手段是瞒着他这个皇父的。

至于老八,现在还不是料理他的时候。

第40章 亲爱的福晋 老四确实出色

严审凌普查出的结果, 比康熙料想的还要严重一些。

早年还在关外,大清尚未建立,先祖是靠着马市做生意攒下的家底。

后来有了家业, 太丨祖皇帝也并不曾放弃生意之道,毕竟起兵打天下不可能只靠烧杀抢掠,总是需要有一份钱粮保障的。

再往后入关,有了内务府, 这些生意就并入了内务府之下, 为皇上私库的填充做贡献。

大清国库的主要税收来自于田赋与盐课。

内务府的生意并不涉及这个, 而是皇上视作祖地的东北三省发祥地的那些稀有奇珍,别人都不能动, 只有皇上指派的人才能用这个做生意。

换得的钱财全部充入私库。

这是连皇子都不能碰的禁区。

太子就碰了。直接让凌普派人去做的。但太子不承认,痛哭流涕的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是凌普自作主张,是底下人擅自做主想要孝顺他这个皇太子。

康熙怎么会相信?凌普到底是奴才, 没有人指使,他敢做这么大的事情吗?

康熙就不明白了,他又不是苛刻太子的人, 怎么太子就要这般大肆敛财了?

可转念想想自然明白, 太子要做的事情,拉拢结交大臣,不就是需要银子么。张口就要替曹寅填平亏空, 没有这些生意支撑, 他哪来的几百万两银子?

康熙病着, 没有人不识趣说太多太子的不是。

康熙影影绰绰的调查太子,态度模糊不清,众人都不敢随意表态, 毕竟对外,皇上还是很宠爱太子的,谁都怕自己说错了话,没弄倒太子,自己以后却被太子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