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樊笼(114)

作者: 人面烂桃花 阅读记录

想给一旁的刘秘递个眼神、通通眼风,眼睛都挤酸了对方也不看他一眼。

身后的郑鲁才轻轻咳了一声。

刘秘猛然叩首,倒豆子似的道:“真的没有多少、真的没有多少,监管拿了三成,我拿了一成,都用来买粮食了,”

一旁的监管:“……”

叩头的声音一个接一个,又快又响,萧冉都有点烦了。

“行了,买粮食?买什么粮食,好大的善心!你要是真有心,朝廷发的粮食不够你赈济百姓?”

她这几句话又快又冲,刘秘早已瘫在地上化作了一滩泥。

监管虽不明所以,但被出卖的怒气全冲着刘秘去,加之想给自己找补,遂说:“常侍大人,小人真是冤枉啊!明明是郡守说,匪类猖獗,若不向山中孝敬钱粮,安西必起大乱,所以修堤的银子五成都给了山里…”

萧冉背在身后的手抖了一下。

很好,五成给了山匪,一成收入郡守府,三成送给监管做人情,加上没有说出来的克扣,用在正途上的银子可还够得上一成?

郑鲁才疾速膝行上前,扶住哭泣不止的刘秘,也勉为其难地掉了两滴眼泪。

“郡守大人这么做,也是为了安西的百姓!”

他冲着监管吼了一句,又对萧冉道:“此地的匪类确实猖獗,他们横行乡里,糟践百姓的牛羊田产,官府每每派兵攻打,他们就躲进山里,加之窝点隐秘,我们实在是没办法啊。”

萧冉漠然向下俯视:“是没办法,还是想缩头?你倒够护着你主子,陪他办蠢事替他冒风险不说,此刻还敢狡辩。”

刘秘感动于郑鲁才替他说话,哆哆嗦嗦地说:“是真的,安西如今的粮仓这么空,就是因为山匪长期打家劫舍,为了百姓的安全,不得不把官仓里的粮食给他们。”

萧冉坐在上首的椅子上,讽刺道:“官儿做到你这个份上,也算到头了。”

郑鲁才先前就透露,这刘秘还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只是太过软弱,在太平地界尚要受下边人的欺负,何况是面对凶神恶煞的山匪。

眼看着两个人把自己洗得白莲花一般,监管甚为不忿,指着刘秘恨道:“根本是一派胡言,此人早就与山匪暗通款曲,当初我到此地,他便说‘监管年年来年年走,山匪却在此处扎根’,因此要我拿了银子就不要多管闲事,他好认贼作父,隔三差五地往山里跑。”

刘秘慌里慌张地刚要说话,郑鲁才就按住他,抢白道:“即便与匪类虚与委蛇,那也是为了探听到匪窝的位置,再说,我们郡守大人而今已经得知了他们扎寨何处,怎么也该功过相抵!”

这一句高高地把刘秘架到了火上,偏他自己还懵然不知,心里甚至觉得郑鲁才说的有道理。

萧冉心里火热,面上却不动声色,淡淡道:“是么…那郡守大人可要好好想想再说,要是到了地方抓不住人,你自己想想吧。”

**

林忱坐在驿舍的窗边。

竹秀收到锦衣卫传来的消息,上前报道:“景阳寨的主力位置已经探明,其余八处人手已定,只等殿下一声令下。”

“确定没有漏网之鱼了?”林忱支着下巴,看窗外空寂萧条的街道。

竹秀道:“听说景阳寨的人素来称自己‘九头鸟’,指的应该正是这九个地方。”

林忱应了一声,想了半晌,问:“李仁呢?有消息传来吗?”

窗外一阵急风呼来,天阴沉沉的。

竹秀微噎,说:“李大人的消息九个时辰前就断了。”

林忱的目光看过来,竹秀的额际见汗。

李仁当然不是一个人混迹在灾民堆里,锦衣卫也要打听情报,彼此顺路自然可以传递消息。

不过自从出城往山里去,这人留下的痕迹就断了。

李仁家世煊赫,却萍踪浪迹,自己虽不以为意,却把随行的锦衣卫吓得够呛,一时也没赶上报。

林忱正沉吟着,突兀地,眼前似乎花了一瞬。

她深按了下额角,觉得应是昨夜未眠的后遗症,便没当回事,接着和竹秀说话。

“他混迹市井多年,脚底抹油的本事应该还是有的,倘或有失…”

她本想说“也不用管他”,但到底咬住了语音儿,留了一丝余地。

“今夜子时动手,先攻八个子寨,封住主寨的上下山路,鸡鸣收兵,我要见到收效。”

第54章 夜袭

九个时辰前, 李仁被蒙住眼睛带上了山。

深夜里,他们穿过茂盛的树林,耳侧叶子相互摩擦, 沙沙声在寂静中响起,宛如一条阴暗爬行的蛇, 蛇腹擦过地面,静静等候着捕获猎物。

山匪带回了很多灾民, 然而大家很有默契的一言不发。

在这样的静夜里, 走上这样一条落草为寇不归的山路, 心里大抵是有些苍凉的。

虽然这苍凉很浅,也不像文人豪客那样表现为华章与刀光,可到底是有的。

一到山上,山匪将他们安置在一处草堂子里, 李仁又见到了两个山匪。

同带人的这两个不一样, 他们身量矮、鼻子塌, 一般人或许会将这点细微的差别忽略, 可李仁见多识广,一眼分辨出这是两个瀛洲人。

从前他在海上就见过来自瀛洲的浪客, 他们惯用的是刀,一人一刀,可抵蛮人的骑兵。

带路的山匪不打算说什么, 只拿了衣裳与他们换。

有人撑起胆子搭话, 两个粗壮的山匪看也不看他一眼。

等所有人都换完了衣服,他们巡看了一圈,觉得满意了, 才道:“先吃馍馍, 吃饱了, 过了今晚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