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樊笼(32)

作者: 人面烂桃花 阅读记录

萧冉打了个哈切,点着头进了轿子。

她拢着手,觉得昨晚的一切都纷乱异常。

那些快乐像是洞窟烟云,五光十色,却又脆弱虚无。

恍惚间,她竟做了个梦,梦见那枯树倒折的一天。

那一天,整个萧府都被红霞弥漫,唢呐明明吹得是喜乐,她听着却哀切。

凤冠霞帔的新娘子进门,那样年轻,容颜艳丽。

而自己的母亲,黄泉水里,却是无尽的冰冷寂寞。

萧正甫曾经说过,母亲是他心头挚爱,此生绝不续娶。

可短短三年之后,他便食言了。

萧冉冷漠地在梦里围观,锥心的感觉却还在。

她没有像小时候那样大闹婚堂,而是回到了自己和母亲的院落。

那里冷冷凄凄,晴空之上忽然闪现紫电,而后梨树倒下,纷纷的梨花如雪。

她给这晴空一震震动到心惊,醒来之后还是惊悸。

“到哪了?”

“还没进宫呢,姑娘再休息一会吧。”

萧冉靠在车壁上,紧拧眉心,觉得天命昭昭,自己的心思都被看穿了。

她痛恨萧正甫,因为他伪善风流,可自己偏偏成了一样的人。

都是背叛者。

**

宫道上,内侍提着蒙蒙亮的黄灯笼,送身后的常侍往凌云殿去。

踏过汉白玉的石阶,涟娘正站在高台上等。

半月未见,她照旧是那身黑色的衣装,看着稍显刻板。

“这些日子,有什么不如意?”她打量着萧冉,仿佛要把人从外到内看穿。

萧冉掩去疲惫的神色,拉住她的胳膊。

“我带回了科举舞弊的苦主,千里押运回张家的人犯,正是功德圆满,哪会有烦心事。”

涟娘神情古怪地看着她,若有所指道:“你最好是。赵庭芳虽是你从云城带回来的,但太后昨夜看了奏章,准备把这事儿交给江清漪去处理。面上说是因你和赵从前的渊源,要你避嫌,但太后的心思谁也猜不透,我们走这几个月,文渊阁和太后跟前都是谁在做事,你得有个数。”

萧冉眨了眨眼睛,像扶不起的阿斗一样说出了那句名言。

“那有什么?我有姑姑。您跟着太后朝乾夕惕二十载,不是江家人挑拨几句就能翻起风浪的。”

涟娘这才真觉得不对劲。

若是往常,萧冉早该警惕,如今如此轻纵,不是心里装着别的事,就是故意在混淆视听。

她正想再问几句,凌云殿内却走出来一位面色皎白细眉俊眼的女子,正是议完科考案出来的江清漪。

“涟姑姑,萧常侍。”她见了个礼,随即离开。

两人这便得打住。

太后传召人一个接着一个,哪怕是在用早膳,也不肯稍歇片刻。

萧冉一内殿,便见太后倚在东边的小榻上,应是刚刚撤了桌,手里抖着水烟枪,那烟正一圈一圈的散开。

“回来了。”她说:“这来去几千里路,辛苦你了。”

萧冉连道不敢,太后叫她坐下,才开始垂听正事。

这一趟,除了平城事变这件大事,沿路自然少不了对各州道的考察,有贪墨严重的,偷懒耍滑的,正可撤下去一批。

虽说蛀虫是清不完的,但有人勤恳,总能保一时的清平。

萧冉汇报了半个时辰,总计整理出十七个准备撤职的。

太后不愿她给自己办事还遭人嫉恨,于是打算年后监察院考绩,再将他们撤职查办,正好琢磨下调任的人选。

直到将大小事都议妥,太后才提到平城张氏。

“张家此次以谋反入罪,上京能牵扯的人不少,此事是由冯不虚主审,你和江清漪从旁协助,你们两个商量好了再办吧。”

萧冉心里百转千回想了半天,也没琢磨出为何要令冯家主审,于是只好按下。

她起身,试探说:“那臣就告退了。”

太后又吐出口烟,眼看着快到上朝的时辰了。

“等等…”

萧冉心头一震,终于等到了机会。

“平城那孩子,涟娘虽已尽数报过,但我还想听听你的意思。这一段路上,她怎么样?”

萧冉回身,心跳加快,面上还要正色问:“臣可否直言?”

太后瞧了她一眼:“说。”

“那位,人品贵重,性情和善...最要紧的是,明明在山野寺中长大,心思却缜密极了,堪称天才之辈。”

太后放下石楠管,有些莫测的笑了。

“天才?”

萧冉觉得自己的袖中指尖都在微微发颤。

“没错。”

她将林忱在云城那两件事添油加醋说了一番,力求把人塑造成比萧何孔明还智谋的人物。

太后就拢着袖子,静静地待她说完。

那双看遍了风云的眼中是触不可及的深沉,宛如一团烟、一潭水。

萧冉其实不大敢在这双眼睛底下卖弄小聪明,但这次,她心里有股火在灼烧,必得达到目的才罢休。

“这些事,涟娘没提。”太后说。

“事情琐碎,臣在来往信件当中并未提及,姑姑自然也不知。”

太后没说话,只叫人替自己着履。

萧冉忐忑难安,外边涟娘却已打帘进来,去扶太后上朝。

“这两天事务繁多,无论如何,先把她带到可靠的地方去吧。”

萧冉感到喉咙被扼住,想再吐出两句话来,却接触到涟娘警告的眼神。

她自凌云殿中退出来,立刻有宫女上前说:“常侍留步,涟姑姑留您用早膳。”

萧冉浑浑噩噩地跟着人去到偏殿的屋里,煎熬到早朝结束。

涟娘推门进来,她一身黑衣,浑身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