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首阑珊处(149)

作者: 苏如栩 阅读记录

娘亲只陪伴了她五年,这五年中,还包括着不大记事的前三年;而她进入千手阁,已有六年。

她关于娘亲的记忆,早已变得朦胧而模糊;比起她的娘亲,她甚至更为熟悉这些人骨——每一块骨头是什么,该在什么位置,她看一眼便能知晓。

从这些零散的白骨中,她渐渐拼凑出娘亲的模样:瘦尖的脸、单薄的身子、长满冻疮的手……

少了三节指骨。

她白皙纤长的手指在泥土中翻找,日头一点点西斜,将她的影子拖得愈来愈长。

终于找齐了,娘亲的尸骨已尽数移入棺中。

她看着眼前被翻出来的黄土,看着这片扬州的土地。它在十数年的光阴中,一点一点将娘亲蚕食,吸干了她身上所有的血肉,最终只剩下干枯的骨架。

“启程,去余杭。”她吩咐道。

她幼时一直以为,娘亲的家乡很远,所以娘亲从来没有回过家,提起的时候眼中也总是含着泪;长大后才知晓,原来扬州离余杭是这样的近,即使带着娘亲的棺椁,不过三日便抵达了。

仅仅是三日的路程,娘亲走了一生,也没能走回去。

林家是当地颇有名望的乡绅,姜阑只稍微一打听,便找到了林宅的位置。

她道明来意,等着门房前去通报。

不多时,她听见了急匆匆的脚步声。那声音逐渐靠近,却在垂花门处缓了下来。

一对老夫妇自门后缓步而出,衣着锦绣,气度非凡——应当就是林老太爷和林老夫人了。

他们看似走得气定神闲,目光却早已落到了姜阑身上,内心的焦灼与急迫暴露无遗。

“你就是那丫头的女儿?”林老太爷率先开口问道。

姜阑福身见礼:“正是,家母林静姝。”

他又质问道:“你一个姜家的女儿,跑到我们林家来做什么?”

“娘亲死前有一遗愿,想要回到外祖父母身边,故而我扶了她的棺椁回来。”

林老太爷冷哼一声:“当初可是她自己与姜振海无媒苟合,怀了那厮的野种……”

听到“野种”两个字,林老夫人用胳膊杵了他一下,皱着眉头示意他说话注意点。

林老太爷看了姜阑一眼,也发觉自己方才那话说得不大合适,颇为尴尬地清了清嗓子,继续道:

“我们那时怎么劝她都不肯听,还逃出家门与那混小子私奔。怎么如今倒想回来了?”

“当年的错处,娘亲已自食恶果。”姜阑艰涩道,“还望外祖看在血脉至亲的份上,允娘亲回家吧。”

言罢,她朝着二老直挺挺跪下,叩首恳求。

“好孩子,你这是做什么?”林老夫人连忙扶她起来,“你别给你外祖父唬住了,他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一听说你来,他忙不迭地就跑出来迎你,还险些给门槛绊倒了。”

林老太爷又哼了一声,不自在地移开了目光,显然是被说中了心事。

“让外祖母好好地看看你……”林老夫人捧着姜阑的脸细细端详。看着看着,老人家的眼圈便红了,眸中也泛起了泪光。“像,真像啊……尤其是这双眼睛,简直和你娘亲一模一样……”

林老太爷闻言,也偷偷地去觑姜阑的容颜。他唇上银白的短须抖了抖,轻嗤道:“和你娘亲也是一路货色,为着个男人,连自己的声誉都不顾了。”

姜阑面露困惑:“外祖父这是何意?”

“你和顾丞相的事,我和你外祖父都听说了。”林老夫人解释道,“你们毕竟还未成婚,有些事做的……实在逾矩。”

逾矩这个词,林老夫人已用的十分客气了。

姜阑明白了过来,他们指的是她与景曈有夫妻之实这件事。她没法同他们解释,这一传闻是假的,是顾景曈做下的局,是为了掩盖她曾经沦落青楼的过往。

她只能说:“景曈他不一样,他待我很好。”

林老夫人苦笑:“你娘亲从前也是这么说姜振海的。”

林老太爷心中恼怒,紧紧皱起了眉头:“他若真心待你好,就不会这般对待于你!甜言蜜语是最不值钱的,你莫要被他蒙蔽了双眼!”

“外祖父既然知晓此事,想必已打探了不少我的事情。”姜阑道,“他们难道不曾告诉您,丞相大人爱妻如命吗?”

他自然是听说过的。

这位丞相自己奉行节俭,却花重金为她打造了一处院落,仿的俱是扬州的景致;他素来清正严明,却见不得她受半点欺侮,屡次以权压人为她出头;他忙起来饭都顾不上吃,却仍会腾出时间陪伴她,与她赌书泼茶、游玩踏青……

见二老的神色渐渐缓和下来,姜阑继续道:“我知道外祖是为我好,但仅仅一件事,并不能看透一个人的本性。我与景曈大婚在即,您既担心我,不如届时与我同去京城。我可以向您担保,您见到景曈以后,一定会觉得他是个可堪托付的好孙婿。”

“听你一席话,倒是比你娘当年要清醒理智得多。”林老夫人拉起姜阑的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不过你娘亲的事,我与你外祖父也有不少错处。若我们不和她闹得那般僵,也不至于……不至于让她在姜家饱受欺凌,却一点退路都没有。”

提及伤心事,她不由自主地落下泪来。她抬手抹了抹眼泪,认真叮嘱道:“孩子你记住,若往后你那夫婿待你不好,你便回我们林家来。我们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但养你一辈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姜阑亦有些动容,点头应诺道:“外祖母的话,我都记下了。”

上一篇: 被抛弃后,她成了京城一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