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雨云间同人)婉宁重生之与薛芳菲成闺蜜(118)
商州刺史遇害一案她略有所知,据说案发现场并未留下任何有用的线索,导致金吾卫迟迟未能追踪到凶手。
根据案卷记录,商州刺史身上的伤口异常特殊,难以找到相匹配的凶器。
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抓到了嫌疑人。
“这么久都没有发现任何线索,金吾卫是如何抓到这个人的呢?”楚眉疑惑地问道。
婉宁翻阅着案卷,解释道:“此人重返案发现场时,被正在附近搜查的金吾卫撞见,因此被捕。”
她沉思片刻,又补充道:“但令人费解的是,半个月过去了,金吾卫一直毫无头绪,这名嫌疑人为何会突然返回现场,又恰巧被金吾卫发现呢?”
楚眉听后深以为然,点头道:“确实,这未免也太巧合了吧!”
婉宁沉思片刻,询问道:“那名疑犯目前身在何处?”
宋知闲朝牢狱的方向瞥了一眼,回答道:“他刚刚被转移到大理寺的牢房中。”
婉宁环顾四周,未见萧蘅的身影,便问道:“萧大人去哪了?”
宋知闲答道:“萧大人正在审讯室内对疑犯进行审问。”
对于萧蘅审讯犯人的能力,婉宁从未有过质疑。
她接着问:“那作案的凶器呢?”
“已存放于大理寺的证物室。”
听罢,婉宁点了点头,“那我们先去查看一下凶器吧。”
不久之后,他们一行人来到了大理寺的证物室,目睹了那凶器。
宋知闲拿起长刀,递给婉宁,开口道:“殿下,正是此刀。当时犯人手持这把刀返回现场。”
婉宁审视着这把刀,发现它虽然锋利,但只是一把普通的长刀。
她指出:“卷宗中提到商州刺史身上的伤口十分奇特,难以判断是哪种凶器造成的。然而,这只是一把普通的长刀,与死者身上的伤口并不相符。”
她继续提问:“既然伤口与这把刀不符,为何凶器会被认定为此刀?”
宋知闲解释说:“这是因为犯人亲口承认的。”
听闻此言,婉宁带着疑惑的目光注视着宋知闲,再次询问:“如果凶器与伤口不符,但犯罪嫌疑人坚称这就是案发时的凶器,你们在处理此类案件时,通常采取什么策略?”
面对这个问题,宋知闲轻轻摇了摇头。
“实际上,我们之前并未遇到过类似的案件。”
第102章 陈年旧词
婉宁在听到这番话后,再次陷入了沉思。
她提出了一个疑问:“有没有可能,他是在替别人顶罪呢?”
宋知闲回应道:“这确实是一种可能性。”
他重新将长刀放回原位,继续分析:“但是除了这把凶器外,犯人提供的关于商州刺史的行踪、身上的伤口以及作案手法等信息,都与刺杀商州刺史的案情高度吻合。”
楚眉思索片刻后问道:“你的意思是说,除了凶器之外,其他方面都与这起案件相符?”
宋知闲点头表示肯定。
楚眉感到困惑:“这真是太奇怪了。难道是他的凶器丢失了吗?”
宋知闲解释道:“这很难确定,可能的原因有很多。等萧大人审讯结束后,我们或许能了解更多情况。”
看到婉宁仍然沉浸在思考中,他再次开口:“既然犯人已经认罪,而且目前没有其他线索可以追踪,我们只能等待萧大人审讯结束后再做决定。”
婉宁听后,深思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
宋知闲抬头望向天空,然后转向婉宁,开口道:“殿下,申时已过,不如早些回府休息?”
昨夜的酒意仍在婉宁身上徘徊,她的脸色苍白如纸,偶尔还伴随着一两声酒嗝,显然身体并未完全恢复。
婉宁轻轻点头,她感到头部依旧有些昏沉,思维也不够清晰。
确实需要更多的休息。
楚眉见状,立刻上前搀扶婉宁。
就在这时,小李匆匆来报:“殿下,您迁入公主府那天,泄露信息给安宁公主的人已经查出来了。”
婉宁微微挑眉,似乎对此并不意外。
“是新买的那几个仆人中的吗?”楚眉问道。
小李点头确认:“公主府从人市中新增了六名仆人,其中三人有问题。”
楚眉闻言,眼睛眨了眨,略显惊讶:“三个?”
她本以为只有一个是有问题的,没想到竟然有一半之多。
然而,婉宁却只是淡然一笑。
似乎对这一切早有预料。
“幸好这些人一直只在外院做事,没有让他们接触到其他重要事务。”
婉宁说着,又问:“知道他们分别是谁的人吗?”
小李看了一眼婉宁,再次开口:“一个是夏府,由安宁公主亲自打点;另一个则是皇后娘娘身边的嬷嬷安排的。另外一人,我们发现曾有两拨不同的人与她接触过,因此……”
他的话虽然未完,但其中的含义已经清晰可见。
楚眉疑惑地问道:“都有谁接触过她呢?”
婉宁轻轻一笑,似乎已经猜到了答案。
小李回答道:“是萧淑妃和宣威将军。”
果然如此。
楚眉冷笑一声:“这些人真是高看我们了,刚搬进公主府就派这么多人来。”
她接着问:“殿下,我们该如何处理她们?”
婉宁闻言又是一笑。
“不用处理。”
她继续说:“就让她们留在府中,只要不进入内院就好。”
“不用处理?”
楚眉不解地问:“难道留着她们继续探听消息吗?”
婉宁抚摸着楚眉的头发,解释道:“她们想得到的消息,不过是我们透露给她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