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雨云间同人)婉宁重生之与薛芳菲成闺蜜(119)
楚眉还有些困惑,宋知闲解释道:“殿下是想让她们将公主府想要传递的消息转达给她们的接头人。”
至于府中的其他秘密,她们根本无法触及。
婉宁吩咐道:“让朱嬷嬷派人监视她们。”
随后,她登上马车,向公主府驶去。
回到府中不久,她又回到床上休息。
颠簸了一整天,她的胃非常难受,连晚饭也没能出来吃。
直到晚上荗时左右,婉宁才醒来。
楚眉端来食物,细心地服侍婉宁进食。
“殿下,感觉好些了吗?”
婉宁报以一笑,“已经没事了,告诉朱嬷嬷也不要过于担心。”
楚眉微微呶嘴,“下次还是少喝点吧,我看着都心疼。”
听到这话,婉宁心中一暖,笑了。
在她前世的记忆中,无论醉得多厉害,都无人这样关心过她。
“你也早点休息,不必在我这里守候。”
婉宁轻声道:“我刚睡醒,暂时还不想睡,困了我会自己休息的,别担心。”
楚眉点点头,退出房间时小声嘀咕:“李将军今天怎么没来呢?”
婉宁闻言轻笑,然后坐回夜明珠下,继续审阅卷宗。
夜明珠的光芒明亮,使她能清晰地查阅文件。
今天的疑犯对于杀害商州刺史的行为毫不掩饰,坦白了自己的犯罪过程。
他坚称所用的长刀就是作案工具。
至于伤口与长刀大小不符的问题,他表示不清楚。
而他的作案动机,竟然是因为他认为商州刺史品行不端,想为民除害。
这算什么理由?
因为认为对方不是好人就动手杀人?
难道凡是他觉得不好的人,都得除去吗?
婉宁沉思,觉得这并非疑犯的真正动机。
然而,由于案件进展停滞不前,缺乏明确的动机和作案工具,案件至今悬而未决。
在她审视卷宗,发现文件上描述的伤口与死者实际伤害不符时,一个物品突然浮现在她的思绪中。
她缓缓起身,走向书柜。
她拿起中间的一本书籍,随即按压其中隐秘的按钮。
就在这一瞬,书柜中的一个空格悄无声息地弹出。
她轻轻打开格子,从中取出了一张泛黄的纸张。
这张纸显然已经历经岁月,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文字。
这并非寻常信件——正是她与夏国舅那次交易中得到的。
正是因为这张纸,所以她放了夏国舅一命。
她记得当时夏国舅跟她说:“长公主殿下,这证词至关重要,如今我交给你,希望你能信守承诺,不再追究我这个案子。”
因此,她放走了那些涉及夏国舅倒卖绸缎的证人和线索。
同时也销毁了指证他涉嫌在客栈命案中,指使他人杀人灭口的证据。
纸张底部,落款处赫然写着“李唯意”三个大字。
那是李沉的父亲。
西境赫赫有名的驻守大将军。
当年,正是因为这份证词,所有关于断器和缺粮的可能性都被彻底推翻了。
第103章 凶器
这张纸上的字迹,全是出自李唯意之手。
当年已经得到大理寺和邢部、户部的确认。
然而,在案件尘埃落定后,这份重要的证词却消失了。
不知何故,它最终落入了夏国舅之手。
而夏国舅似乎看到了证词上的端倪,所以一直以来,都好好地收藏着。
期待着将来能派上用场。
这一次,他终于找到了机会,用这份证词换取了自己的性命。
就在这时,婉宁脑海中灵光一闪。
她突然明白了商州刺史案中那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伤口与凶器痕迹不符之谜。
她迅速站起身,打开房门对门外值守的丫鬟道:“快去叫宋知闲过来。”
片刻之后,宋知闲在丫鬟的带领下来到了婉宁的房间。
“殿下,发生什么事了?”宋知闲问。
婉宁手指指向卷宗的一处,对他说:“据调查,这疑犯杀人后的两天,曾到过这里。”
宋知闲低头看去,那里写着一个铁匠铺的名字。
“铁匠铺?”宋知闲疑惑地问。
他今天也查看了这个卷宗,但那疑犯称只是路过了铁匠铺。
婉宁翻开卷宗,那是死者尸体的绘图。
她指着尸体上的伤口痕迹,然后拿出一旁的笔沾了沾墨水,在另外一张纸上画了起来。
宋知闲凑过头来观看。
只见婉宁先画了一把长刀,但没有开刃。
接着,她在刀旁画了一条较粗的线条。
然后,她又画了另一把刀,这次是开了刃的。
在这把开刃的刀旁,她画了一条细细的线条。
宋知闲顿时恍然大悟。
“殿下的意思是,疑犯在杀害商州刺史时,使用的刀并未开刃。作案后,他再将刀刃磨利?”
婉宁放下笔,轻轻点头。
“正是,这就是我的怀疑。”
她继续说:“疑犯将刀磨利后返回犯罪现场,故意让金吾卫逮捕他,并对杀人行为供认不讳。然而,他却隐瞒了凶器的真实情况和杀人的动机。”
婉宁停顿片刻,深入分析道:“我推测,他实际上是有意自首的。他之所以不透露凶器和杀人原因,无论是大理寺还是刑部,都无法立即定他的罪。这可能是他选择自首的原因。”
宋知闲仍然困惑不解。
婉宁沉思后再次解释:“大理寺的牢房比一般县衙更为坚固。同时,想要进去杀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听到这里,宋知闲问:“殿下是认为,他其实是想躲进大理寺的牢狱以逃避某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