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雨云间同人)婉宁重生之与薛芳菲成闺蜜(79)
婉宁抬头看向远方,思索片刻后说:“那我明日上山,去看看他。”
“迟了。”
齐公叹了口气。
“他说他因涉足凡尘俗事,又向你提供了线索,已打破了他自己原本追求的心境,所以他选择云游四方,就在今早启程了。”
闻言,婉宁再次抬头,默默地看着天空。
因缘际遇,相见而不相识。
“那就,有缘再见吧!”
婉宁抬头看着齐公,问道:“齐公,当年你选择从京城隐退,回到郑州安享晚年,是不是因为李大将军的冤案?”
齐公听到这个问题,沉默了一下,随即呵呵笑了起来。
“冤案?”他反问。
“当年,皇上亲自下的定论,并没有提到任何关于缺粮、滥器、断路的怀疑,一切都归咎于战场上的不可预测。”
婉宁凝视着齐公,虽然他脸上带着微笑,但眼神中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寂寞和失落
“如果当真如您所说的那样,那您当年就不会愤然辞官了吧?”
齐公再次沉默,随后苦笑了一声,缓缓开口:“现如今,除了西境的百姓和将士,还有谁记得那位大将军呢?”
闻言,婉宁默默地看着他。
半晌,她又道:“李沉,似乎还在寻找线索。”
听到这话,齐公震惊地看着婉宁,颤抖着声音问道:“你说的,是真的吗?”
“嗯。”
婉宁点头确认。
虽然李沉一直没有明说,但婉宁就是确信,李沉在追查当年他父亲战死沙场的真相。
“我来到郑州的第一天,就是李沉将您被监视的消息告诉我的。如果不是他的消息,可能我当天就毫无顾忌地来找您了。”
许久,齐公叹了一口气。
“过去那么多年了,当年从西境回来的黄副将也已不在人世,那个案子,越来越难查的了。”
他又接着说:“况且,当年的那几人,如今都已高升几级,谁会愿意推翻自己的供词,承认当年的事呢?”
婉宁直直地看着齐公,直接问道:“那您呢?”
齐公听到这话,抬头看着她,似乎有些不解:“殿下是什么意思?”
婉宁继续追问:“如果有一天,李沉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您愿意为了已经逝去的大将军,回到京城为他做证,为真相发声吗?”
面对这直接而坚定的询问,齐公沉默了片刻,然后他缓缓开口,语气中满是决绝和勇气。
“如果能为大将军洗清冤屈,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哪怕是我这条老命。”
第69章 请旨入职大理寺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婉宁回到京城的时候,距离她离京,已经过去快五个月了。
这一次,她带领着一队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城门踏入京城。
楚眉为她掀起了马车的帘子,让京城的民众都能看到这位刚刚破解了重大案件的长公主。
这也是婉宁首次如此高调地出现在民众面前。
萧蘅和李沉随她一同进入皇宫,将平宣王谋反案的详情汇报给皇上。
而在大殿上,比她早到一天的薛芳菲与薛怀远,远远地就站在那里。
听到宫人传唤婉宁一干人的声音,薛芳菲转身朝她看去。
婉宁本就生得眉眼如画,清冷出尘。
当她缓缓抬眸时,更是让人为之动容。
这样一个胆识过人、才华横溢的女子,竟然就是大燕的长公主。
也难怪了……
当婉宁看到薛芳菲时,她轻轻弯起眉毛,朝她微笑了一下。
可眼下不是欢聚的时刻,她没有表现得过于热情。
待萧蘅与李沉详细汇报了平宣王谋反一案后,殿内众人对婉宁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做得好!”
皇上开怀大笑,赞许道:“婉宁,你不愧是朕的女儿、大燕的长公主。说吧,你想要什么奖励,父皇都应允你。”
婉宁闻言,抬首望去。
年迈的帝皇端坐龙椅之上,小皇子赵邺侍立于旁。
她淡然一笑,缓缓开口:“父皇,儿臣之所以做这一切,并非为了邀功请赏。”
她环视四周,继续说道:“儿臣及笄之礼时,曾闹出笑话,故请旨前往凝云寺静修。想来,正是这段因缘际会,才让儿臣有机会南下查案。父皇若不怪罪儿臣四处奔走,儿臣已感激不尽。”
皇上闻言,再次哈哈一笑。
“怎会怪你?你为大燕安定破获此案,劳苦功高。”
这时,一位大臣好奇问道:“长公主既在凝云寺静修,又怎会远赴淮乡和郑州?”
听到这话,婉宁抬头看去。
发问的不是别人,是安成侯。
安宁的父亲。
她微微一笑,再度开口:“父皇,儿臣在凝云寺静修时,偶闻香客提及淮乡即将举办三年一度的秋艺大会,儿臣心生好奇,,也想提升自己的琴艺,便决定到淮乡去走一趟,这事,我曾跟扶风县的李县令提及过,并让他为我加派了几名县衙护卫。”
说到这里,她眉心微动,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她曾让宋知闲给李县令带过话,让他在婉宁到达郑州之时,方才写奏折递上去。
这是为了将他协助婉宁到淮乡一事告知皇上。
而奏折到达皇上手上的时候,她或许已然将平宣王谋反一案破获了。
而她,就是要让她离开凝云寺的消息推迟传回京。
“后来,我与淮乡县令之女薛芳菲在秋艺大会上弹奏一曲,而后准备返回凝云寺静修。然而,却得知淮乡已有多人失踪,故此协助薛县令破案,便留在了淮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