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雨云间同人)婉宁重生之与薛芳菲成闺蜜(80)
此言一出,殿下的大臣们立马窃窃私语起来。
他们大多都在赞赏婉宁的胆识及才智。。
听到这里,皇上问:“婉宁,那你当时不害怕吗?”
婉宁抬起头看向皇上,眼里一片赤诚。
“儿臣乃大燕的长公主,受万民供养。得知有百姓失踪,自是要查清来龙去脉,好为父皇分忧。”
她转身看了一眼薛芳菲,朝她微微一笑,继续道:“在查失踪案的时候,儿臣发现了藏在银杏峰上的冶铁场,故而得知了有人在那里私炼兵器。而后,我们根据线索,发现兵器都运往郑州。为了能尽快破案,我便往郑州而去。”
说完,她目光定定地看向安成侯,清晰而坚定地说:“这就是我为何会出现在郑州的原因。”
中书令姜元柏上前一步,他的眼中充满了赞赏:“长公主,您的智慧和勇气非常人所能及,这一路的艰辛非同小可,微臣也有所耳闻。”
他继续说道:“皇上,长公主的功绩确实值得给予最高的嘉奖,以激励我大燕的军心与民心。”
皇上听后,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他的这个女儿不仅为大燕解决了一大难题,更是展现了皇家的荣耀。
“是要该赏的。”
皇上看着婉宁,问:“婉宁,不管你想要什么,父皇都尽量满足你。”
他的这个女儿,从小生活在宫中,他本以为只是一个平庸之辈,着实让他没想到,竟有这般胆识。
比这些大臣的女儿不知要强上多少倍。
想到这里,他的笑容更是和蔼了不少。
“父皇,儿臣在追查平宣王谋反一案时,发现自己其实挺喜欢查案的,所以,儿臣能请旨,到大理寺入职吗?”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
自大燕建朝以来,还从未有过女子担任官职的先例。
皇上沉默不语,目光在婉宁和殿内大臣间转动。
安成侯观察了一下皇上的神色,然后开口道:“我朝并未有女子从官的先例,更何况大理寺所涉及的案件并非寻常小事,这对长公主来说太过危险,微臣不建议接受长公主的提议。”
婉宁听到这话,微微弯起眉心。
她上前一步,缓缓开口:“诚然,我朝此前并无女子从官的先例,然而,这正是我向父皇请赏的原因。若父皇同意,我愿即日起前往大理寺任职,无论任何职位,我都将尽职尽责。”
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实际上,我朝之前也未有公主破案之事,但今儿,我不也站在这里了吗?”
说着,她再次指向李沉和萧蘅,继续说道:“李将军在西境驻守,经常面对那些企图侵犯我大燕国土的凶恶之徒,他却从未畏惧;萧大人在大理寺任职多年,所处理的案件均涉及危及大燕朝廷和百姓的大事,他也从未退缩。”
她的声音坚定有力:“我从淮乡出发前往郑州之时,便已预想到将会面临何种困难和危险,但为了大燕的国康,我毅然前行。因此,对于危险,我从不惧怕。”
第70章 入明义堂
此言一出,殿内的大臣们再次陷入了窃窃私语。
因为,他们看到了婉宁入职大理寺的决心。
没有先例,她先行创造了。
危险,她也亲自去经历过了。
皇上转头看向婉宁,然后向大理寺卿林良超询问:“林卿,你是大理寺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林良超沉思片刻,开口道:“自大燕建朝以来,确实无女子为官的先例。然而,长公主此次从淮乡一路追寻至郑州,其只危险与困难可想而知,其胆识确实非凡。”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萧蘅,继续说:“萧大人此次南下就是为了调查淮乡失踪案,他协助长公主破获了平宣王谋反一案,或许可以让他分享一下看法。”
闻言,萧蘅上前一步。
“皇上,微臣之前在接到淮乡县令提交的失踪案案卷后南下追查,那时在淮乡遇到了长公主。但见到的长公主,与臣印象中的她截然不同。”
说着,他看了一眼婉宁,再次开口,声音中充满了赞许:“长公主心思缜密,查案思路及策略清晰,而且她多次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案发现场。即便面对郑州府尹的包围和平宣王的威胁,她也毫不畏惧。这种胆识和才华极为罕见。臣认为,长公主在破案时展现出的策略和智谋,不亚于大理寺的许多司正和司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再次强调:“臣相信,如长公主入职大理寺,将会是我大理寺的一大幸事。”
安成侯见此情形,便不再多言。
皇上环视殿内大臣,缓缓开口:“既然如此,那婉宁就先到大理寺去体验一番。至于职位,暂且不定,待观察一段时间后,看她是否适应大理寺的工作再作决定。婉宁、林卿,你们意下如何?”
大理寺卿沉思片刻,看到婉宁神色从容,便道:“微臣认为此计甚好。长公主可先入职大理寺,暂时不定职位,等长公主适应了大理寺的事务后,再决定适合的职位也不迟。若长公主在此期间觉得不适应,不入职也是可行的。”
婉宁听后,也点头表示同意。
“儿臣认为父皇的安排十分妥当。”
她本就未曾料到能轻易进入大理寺,皇上的这个提议正合她意。
况且,她还有其它事务需要处理。
她略作停顿,又道:“儿臣还有一事相求。父皇曾言,儿臣长大后可迁至公主府居住。如今儿臣既已及笄,恳请父皇准许儿臣搬入公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