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掖庭关系户奋斗记(32)

作者: 风璋 阅读记录

倘若他还在世,很多事也许会不一样吧。

附狸子……

徐椒心中一顿痛,忽觉得胸口难以平喘,她握紧掌心红线,气血翻涌起来。

萧珺瑶看到她这幅样子,连忙伸手扶住她,“你怎么了,不舒服?”

“大姐姐,其实我……”

徐椒看着萧珺瑶的面容,觉得头晕眼花,她下意识要将自己中毒之事和盘托出,却不知为何嗓子眼仿佛粘连住。

她虚弱地阖上眸,平复了好一会儿,这才缓缓开口:“昨儿受了凉,有些风寒。”

萧珺瑶一壁替她掖好披风,一壁叮嘱:“照顾好自己。”

萧珺瑶离后,兰樨捧了药来,琥珀色的水汤泛着一层苦气,徐椒这回到不矫情,直接端起来一饮而尽。

而后将瓷碗丢在莲花盘上,而后捧起雕花金樽漱口。兰樨将白巾子递过来,忧心道:“娘子就这么信那个药材商人,金陵中那么多名医,不如再多看看。”

徐椒坐下,端详着掌心。

“昨儿不还请跟来的太医看了,他不也诊不出什么,只开了些寻常调理的方子。回头你继续请人,他开一方子,别人再开一方子,我到底吃哪一副药。”

“可是。”

“用人不疑。何况,我吃了崔先生的药,确实舒服些。对了,我需要你替我办一桩事。”

兰樨连忙道:“单凭娘子吩咐。”

徐椒看着眼前的莲花碗,道:“替我备一份厚礼给会稽王妃。”

兰樨歪着头,有些犹豫道:“娘子您该不会想?会稽王妃虽说和您一样同出徐家,太后也对会稽王多有提携,可您现在就看好会稽王世子会不会太早了。”

早吗?徐椒到不这么认为。她摩挲过掌心,顺着红线一点一点滑向胳臂。

既然还活着,那就还是要好好谋划的。

所谓狡兔三窟,倘若她生不出来,她安排的人也生不出来,倒不如抱养会稽王世子。

会稽王一家向来和徐家亲近,只是若是名正言顺借此掌权,还是要有皇后这个名分——会稽王一家恐怕不会愿意将自己嫡子挂靠在一个夫人的名下。

将来若是会稽王世子登基,肯定会拔擢自己的父母,若只有一个先帝夫人的名分,恐怕根本无力与之分权。可无论如何,都比起让陈贵嫔那群人母凭子贵来得好。

“会稽王若真存此心,说不定也愿意扶持我上位,他如今在宗室里说话也有分量。双赢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第19章 徐椒看破不说破,但一个奴婢能穿得这么好,莫不还真是萧葳金屋藏娇来的。

宣桂城,行辕别馆。

萧葳端坐在堂中,太医令替他把脉,而后又将愈合的伤口仔细检查之后,这才告退拟方。

向运脸色不好,“这帮狗杂种!让老子查出来,定要宰了他们。”

萧葳坚毅的面庞在灯影间晦暗不清,他看向沉默着的李涛,问:“如何?”

“如今的线索,刺杀陛下的是采石官吏所雇的山贼。只是——刺杀之事蹊委实跷,然而那几个嫌疑之徒,都已自绝,线索已断。”

向运冷哼,“宣桂、采石那几个贪官,有这个胆子?谋反是诛九族的大罪。”

“问题就在这里。”

众人陷入一阵沉默。

过了片刻,李涛抬起眸,斟酌道:“陛下以徐林为使,处理宣桂贪墨之案,不知他那边可有其他线索。”

萧葳目光深幽,“三日后便是结案之期,如今看来他并无新言。”

说到徐林,一侧的郭寿将东西呈上。

“臣按陛下的意思,将阁台这些年对徐林的考功调了出来。”

萧葳接过拓册,仔细翻阅起来。

徐林有才萧葳是知道的,往年的考功也都是上等。萧葳原先以为是因为徐家的面子上拔擢的,如今这段时间深入下来,似乎确实是个勘用的。

只是——

向运抬起头,问道:“陛下要用徐林吗?”

“是要用在中央,还是地方?还是说陛下要复用徐林为汝阴太守?”

萧葳不说是也不说不是,他将目光又落在李涛身上。

“那对汝阴母子的身份,你们验过吗?”

李涛连忙出列回禀:“臣验过,暂无异样。也按陛下的吩咐,锁住他们来自汝阴的消息。”

萧葳没有答,而是定睛在卷书的刻印上,宣桂的寒风吹过堂中,带来凌寒的冷气。

除却世家与外戚,徐林身上绕不开的还有龙虎军三字。

龙虎军,是恭怀太子训练出的一支精锐。征战时,其披明光之铠,持烈火之戟,战如修罗;和平时,隐在万万之间,行机密刺探之事,影如鬼魅。

只是这支军队,竟在恭怀太子死后,一夜之间毫无踪迹。

萧葳曾下过功夫寻找,也旁敲侧击过恭怀旧臣,然而毫无进展。

徐林身在恭怀太子身边多年,又曾在龙虎军中历练过,加之徐太后活着的时候与会稽王亲从过密,这总让萧葳如鲠在喉。

向运道:“陛下是觉得——”

萧葳截住他的话头,道:“朕什么也不觉得。”

说着,他直起膝盖起身,“郭寿,让众人回京,只留徐林在此结案。"你再挑一队,不必声张,与朕同回江夏一趟。”

“此事绝密,不得惊动任何人。”

**

冬日的清晨,总是蒙上一层厚厚的寒霜,雾气朦胧里,数余匹快马飞驰过。

鸡鸣三声,唱响天下,萧葳迎着寒风、跨着宝马、搂着怀中的美人,两侧风景呼啸而过,心中说不出的神清气爽。

然而徐椒颠簸在马上,内心愤怒不已,冬日里霜寒露重,没了晨昏定省,正该是躲在温暖被窝里睡觉的好时光。

上一篇: 回首阑珊处 下一篇: 豆腐娘子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