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娘子不甘心(159)
“所以你是用的是,做浆水面的浆水?我说呢!”贺老夫人笑道。
“英娘,你自己觉得,你这‘榆州豆腐’做得如何?”她又问道。
“有一样的地方,又不尽相似。我,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英娘惭愧道。
“英娘,真正的榆州豆腐,外观色泽黄亮,茬口细腻,吃起来软中带韧。你虽知原料和点卤的不同,但其中细节,与你所想,仍有不同。泉水与泉水有不同,制作豆腐压出的汁水,进行发酵,形成的才是点卤的酸浆水。每一处细节的变化,都会导致最后豆腐口感的不同。”老夫人缓缓道。
“但今日,你让我刮目相看。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琢磨做豆腐的法子,可见你的细心与用心。我认可你对豆腐的执着。”
英娘听着这些话,一种好的预感从心底升起,像是钻出水面,含苞待放的莲。她声音颤抖道:“老夫人……”
“丫头,还叫我老夫人吗?”贺老夫人和蔼地笑道。
英娘心情激荡,便要跪倒拜师,贺老夫人上前几步托住她:“不急,我已嘱咐你师姐准备拜师仪式,到时候再拜不迟。”
英娘忙应了,直起身来,突然意识到不对,疑虑道:“师父,难道在我送豆腐来之前,你已经决定要收下我了?”
贺老夫人点头。英娘愣住,喃喃道:“这是为什么?”
贺老夫人一笑:“英娘,我收徒弟,能力是一方面,但我最看重的是人品。小喜什么事都不管,你认为,她能找到秘方在哪吗?”
英娘惊愕道:“难道是你……”
“对,我就知道那鬼精灵想要帮你,便由着她拿去。不过,你很好,很诚实,没有走邪门歪道。我果然未看走眼。”
英娘睁大眼睛诧异道:“可,我当时若是看了,店里的秘方不就泄露了吗?”
“你若真读了‘秘方’,”老夫人别有深意道,“做出来的,就不会是这个味道了。”
英娘蓦然醒悟,小喜自己不知,但她拿来的所谓的“秘方”,是假的。英娘突然感到背上汗涔涔的。那一瞬,她确实动了歪心,接过“秘方”。可她盯着封面上的字,久久没有打开,小喜急得直催她,最后,她还是将它还给小喜。
“小喜,谢谢你的好意。我不能违背自己的心,我会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出榆州豆腐。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不后悔。”
她的心“咚咚”直跳,人果然一步都不能踏错。
*
时隔两年后,英娘再次与弟弟一起除夕守岁。她嫁给何伟时,宋宽知道他这个姐夫不待见他,他也对何伟不喜,不想让姐姐夹在中间为难。任英娘怎么挽留,也总是推脱自己有事,拜年后便离开。今年除夕,虽然家中只有他们姐弟俩,加上孟思为,但融洽和睦,也热闹得很。
第二日去贺家向师父拜年,她已不是小孩子,贺老夫人却在她叩头后,交给她一封利市,笑道:“我三个徒儿中,你最小,可不就像孩子一样!”
眼下的自己,真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人了。能和家人守在一起,还实现了拜师的愿望,有了师父,师兄师姐,就相当于,又多了亲人。英娘脑袋晕乎乎的,像是飘在云端,连宋宽都笑她:“姐,你最近像是庙里的弥勒佛。”是啊,她笑得合不拢嘴。
转瞬就到了上元节。英娘体验过慈溪县上元节的热闹,府城的上元节,还是第一次,想来要比慈溪县的更有趣。她跃跃欲试,想约人同游。可与宋宽一起,终是不便,崔英娘又回了青桥村,小喜要和家里一起过节,思来想去,寻不到合适的人。
英娘叹了口气,好想秋兰姐、云珠她们。自己在府城一心学艺,早出晚归,也不认识什么朋友。又转念一想,云珠得守着奶奶,秋兰姐一家得一起过节,何况前些日子还收到她的来信,有了身孕,想来也不会去人来人往的地方凑热闹。
“唉!”大家都有伴,各人都有家,只她一个形单影孤。烦闷时,冷不丁地冒出一个想法:“他也像我这样,一个人过节吧”
英娘吓了一跳,连连摇晃脑袋,要把这年头驱逐:“军营里有那么多人,他怎么会孤单!”
这么一想,又觉得不对,暗自骂道:“呸呸呸!你管他在哪,身边有什么人!这都跟你没有关系!不要再想了!”
何况,他也已经继续向前了。英娘想起与陈玠的上次相见,他一如平常,她为之欣慰的同时,却也有些怅惘。也许是感叹两人的关系三翻四覆,变化无常。
可是,念头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木头,越是想要压下去,它越是要浮上来。英娘有些烦躁,呆在家里,定然要胡思乱想了,不如出去看看热闹。
她穿上年前自己赶制的红色三涧裙,披上霜白色斗篷。这斗篷是崔英娘临走时送来的,英娘见它还是崭新的,本不肯收,崔英娘说自己买了新的,不想留下,英娘这才收了。她低头见赤色裙摆隐隐露出斗篷,倒像是白雪衬着红梅,心中满意,出了门。
不用问路,只要跟着行人走,自然就能找到灯会。此处夏日时,就是府城最大的夜市,英娘上次来府城进货,逛的就是这个。
而元宵灯节的繁盛,普通夜市岂能与之相比!英娘置身于灯海中,璀璨花灯燃于冬夜,仿佛置身于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