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之一眼入心(20)
此时辛承望正练习写诗呢,半天憋出几个字,一听敲门声赶紧放下毛笔歇息。
来人竟是李卓,跟陈增打完招呼拿起纸张看,看完笑的眼泪都出来了。
陈增也从旁忍着笑,说道:“最近夫子总夸贤弟什么上都有长进,就是写诗上发挥不稳定。”
有时候写的课堂上念出来,有时候写的直白无美感,幸亏现在没土这个字。
辛承望捂住脸尬笑,他不想抄诗,生怕别人觉的年岁阅历对不上啥的,有时候灵感来了,用的字妙,有的时候完全就是硬憋,跟‘一树海棠随风飘,花团锦簇却无香’没差别。
看着俩兄笑,赶忙开口问来意。
吃饭时候遇见两三回,也知道明年他们下场,可是学业紧。
丁班里也有甲班的朋友,消息灵通的很,所以辛承望这奇怪啊。
李卓被这一问赶忙放下纸关门,连窗都关上,一瞧这样子,陈增就直接开门出去,辛承望拉没拉住。
李卓转头没见人,很满意,“跟你说个大消息,我们甲班里不是有孙家人的亲戚吗,就上次我带你去看那个和离的孙夫人。”
辛承望本不在意,这一句话直接睁大眼。
专心学习,压在心底的秘密又被翻了出来。
偶尔望月时总想起当初风吹那位身影的画面,即便头戴帷帽,也掩盖不了周身那清雅气质。
围观人如何议论,背影始终挺直,傲然独立。
他直接反驳道:“别这么称呼人家了,有名字,顾家五娘子。”
李卓一愣,本以为兄弟忘了才这么说的,见这样也直接开口道:“行,顾家五娘子,我听说怕影响顾家女眷名声,这五娘子自请去寺庙,顾家同意了。”
李卓自己说的停不下来,“当初我就说没好下场,不过现在看去寺庙也比去农庄好,农庄里可不安全,吃穿用上
都差,寺庙最起码在县城里”
说着说着意识到兄弟没出声,住嘴抬头看发现人愣住了,魂儿不知上哪去了。
直接晃晃人,没想到回神就是一句,“怎么会!”
李卓不解他反应如此,说都这么传,“这很好啊,你不知道县城里不是没有这种事,有的人家要面子直接让一尺白绫的那种,贤弟,你不知道。”
本来是找兄弟分享八卦的,现在后悔了,贤弟这表情感觉不对啊。
辛承望让自己冷静下来,既然在县城内,就有办法。
装做不知道,只听旁人说,他真不行。
同情,担心,牵挂着,亲眼去看看为好。
恰巧明个休息,提议道:“哎,哥,明早来我家,我们三人吃完早饭去寺庙逛逛吧,正好给你求个好签。”
李卓大喜,直接点头,“这好,这我怎么没想到,以前都是我娘去,我还真没去过,行啊,就这么说定了。”
八卦说完,嘴上过完瘾,明个又有玩的计划,李卓走的那个高兴。
第12章 递信无知又可怜
清晨,丰川官学门口有秩序的停着直到拐弯处的骡车和马车,有私人接自家少爷的,更多专门来挣个外快的。
每到这时候都显示一番拥挤,不过有专人维持,再加上学子们不会一起出来,倒也算是畅通。
找好车讲好价钱,其实也不算讲价钱,问问都一个价,中年男人拉着客很热络,辛承望三人边看景边与之说着话。
听到羡慕,李卓乐的夸他自己在学院内多么厉害。
看这么能聊,辛承望就歇了嘴,转而跟一旁的陈增开启话茬子。
跟上车不与车夫搭腔相比,陈增与贤弟有说有笑,听着贤弟讲他的家人,陈增也笼统说了几句陈家人。
不细说是觉的没啥说的,种地、干农活,每天那么重复,邻里之间也不是没龌龊,在贤弟面前想不出一点好。
可辛弟不这么觉的,一会问是不是晚上有萤火虫,一会问有没有桑树吃过桑葚吗,神情满是好奇。
陈增在这方面其实是自卑的,掩饰着点头“有吧,忘了”糊弄过去。
他从小在村里长大,对村里一点好印象没有,哪怕是家人也常常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当初念书,各房闹的撕破脸,狰狞的面孔现在记忆深刻。
要不是他从小坐得住,唯独只剩他愿学,全家改为支持他,感情修复,恐怕还会跟当初一样不相往来。
辛承望没发现,以为陈增寡言不知道怎么说从小长大的村庄。
他两辈子从没吃过桑葚、连桑树都没见过,对这时候的村落环境啥都好奇。
想到渺渺炊烟、青山绿水,难免向往,对淳朴良善的村民也心生好感。
当然了,他也知道哪都有坏人,但总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
不管其他人怎么想,他坚信着。
*
骡车走走停停,李卓和车夫聊了一路,离巷子口还有一条道,三人就下来了。
往里面不好转再说车夫转出来也费事,都是人家,巷子也窄,门前还都是小孩玩耍。
倒是辛承望没想到他只一提,俩兄长问也不问就点头跟着下,蛮好笑的。
刚转弯就见辛氏牵着安安的手在家门口观望,他直接喊着娘和安安上前。
安安这孩子一听到动静呼呼的跑来抱着腿,李卓哈哈笑话这小子想爹了,陈增看着不由说了句这孩子长的跟贤弟真像啊。
李卓点头,“是吧,都这么说。”
辛承望听着笑,让安安叫伯伯好,小孩听话的直接喊了。
俩人乐呵,大声哎,掏出铜钱说买糖吃,辛承望直接推了回去,说用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