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之一眼入心(21)
只好收回,有点可惜刚才路上忘了买点糖葫芦啥的逗孩子,一路光说话去了,真忘了。
辛氏上下打量儿子,说完瘦了赶忙要接过行李,辛承望摇头笑着说没有,行李也自己拿着没给,对娘说回家,又往后介绍了陈增。
辛氏立刻将拿行李的心思搁置了,连忙夸赞起人来。
李卓是邻居,哥俩一起长大,认真算的话,这可是儿子第一个带回来的朋友呢。
面对辛氏的热情,陈增是不知所措又高兴,听着夸赞不知怎么回话,只说着贤弟更好,贤弟不嫌弃交我这愚笨朋友。
辛氏就觉的这孩子性子真好,于是夸起来更不客气。
李卓从旁边看的笑不停,婶这夸陈增,陈增夸贤弟,竟然还能聊上,笑死个人。
进家门又是给舀水又是说想吃啥,辛承望连忙说在学院里吃了早饭来的,又便宜样数又多,省的麻烦。
辛氏徉瞪了一眼,“麻烦什么,给你们做饭我高兴,中午我给你们包饺子吃。”
李卓欢呼一声,“婶,那我可得吃上好几盘,你做饭手艺可比我娘强多了。”
辛氏听这话,指指这孩子笑的说不出话。
辛承望和陈增也乐,李卓这性子就是讨长辈喜欢。
洗完脸收拾完,李卓回家去,陈增站院子里欣赏银杏树,又被叫去书房参观。
陈增哪里能想到能有这样宽敞一间屋专门做书房,还有上了漆层几层高的书架。
老家一间屋子一房,一张床一排娃,条件好的分家都不存在一屋子住一娃。
不想回忆这些,站院子里细心观赏。
瓦房、四方院子,每处都收拾的齐整、干净,还有这大树,绿荫下凉爽听着蝉鸣、鸟叫,心中平静。
等以后,自己也要有这样的家该多好。
又想到这样环境下的贤弟,心地善良,丝毫没看不起自己,钦佩又憧憬,这才是书香人家呀。
辛承望见舍友抬头站那看树,没去打扰,找到安安撅着个小嘴在那,蹲下身轻声问怎么了?
安安别扭着,辛承望逗他,没想到这孩子说才不会几天没见就忘了爹爹,是爹爹不记得答应安安的事了。
辛承望直接抱起亲了口小脸笑了,“哈哈,怎么会忘呢,背书对吧,咱们约定好的。”
安安双眼睁的溜圆,搂着爹爹脖子咯咯笑。
才不会生爹爹气呢,只是安安以为爹爹回家就会最先跟他亲近,没想到又是跟奶奶又是跟一个陌生伯伯在那说话,吃味儿了。
李卓回家放好行李,问李母要了点钱,提着长衫跑到兄弟家就见安安正坐在腿上背书。
看人来,安安下了腿,但听到爹爹说下午回来接着背又高兴了。
陈增和李卓也逗他,问想吃什么回来给带。
安安摇头说不要,逗的俩人笑夸懂事。
陈增出门路上还说教的真好,小孩子脸上白净、身上干净的,可是难,更别说不要糖,反正是第一次见这么懂事的小孩。
又说老家里娃跟黑泼猴似的,想想就头疼,不能比。
辛承望摆摆手,“别这么说,陈兄,安安是就家里巷子玩,衣服也每天洗,当然干净,小孩子得看教。”
陈增面上点点头,其实心里不赞同,有的孩子天生就坏,撒谎打架的,他又不是没见识过,可不是教能改的。
不过这些事贤弟没见识过,倒也没必要说出来。
*
丰川庙在县城西侧,一个祭祀、上香的庙宇在这时代总归是县城内所有百姓的祈福、寄托之地。
所有县城无论大小,寺庙、学院如同县衙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道路宽敞,前面一溜都是卖香等店铺。
上台阶进入,没走多久有山有水有树,雕刻图案的石桥下还有个湖,听说是很久之前就有的。
虽住在县城,但来这里就是花钱,日常奔波生计的人们来一次不易,笑容带着虔诚。
好像跟其他人比,确实三人有点不一样。
这个怎么说呢,读了书知道世间道理,知道因果,但举头三尺有神明,一半信一半不信吧。
陈增先开口,“学院里但凡下场的,不说自己了,家人都会来上香求中,捐香油钱,要真是求了就管用,那就都中了。”
李卓点头,“我也更相信自己的才学,来也就图个心安,也看看景。”
辛承望连忙阻止,“陈兄,李兄,这里还是不要说这个了。”
怎么都不敢相信,俩兄弟比他都清醒,不迷信。
怪不得有的读书人发誓也不当回事,不信这个自然不信有报应。
照这样看来,还是有敬畏之心的好。
辛承望心里这么想,拍拍胸口。
而李卓和陈增被
这么一阻止,再看兄弟这么认真,哪怕心里奇怪,但也不再说。
三人走向山头上的庙宇,石阶洒扫的干净,庙宇外观是朱红色的,有些地方褪色但也看得出维护修缮的勤。
走上来发现山头没多高,台阶也齐整直直的,不费多少力气。
又因为宽,可以两头下,人潮并不拥挤。
进门味道大,两个光头和尚站门口收钱给香烛。
三人买了一般的香,拒绝买香包和平安符,这个比外面贵多倍,真觉的坑人。
要不是带香来不准进庙堂来,也得从外面买,里面买三根外面买一把子。
还有香包,就个灰色小布袋装点点艾草,竟然10文钱一个,外面带刺绣的才5文钱一个。
庙前有个两人宽的香炉,三人持香弯腰三鞠躬拜了拜插|入其中,燃烧的味道太冲让三人都咳了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