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家子弟考科举(136)

贺道年瞥了徐先生一眼,脸上的不耐烦更甚:“宁七郎已经知晓,你再提这些有甚用?何况,我在京城的关系,你都清楚。以前有用,王相年岁已高,朝政大事小事,他只作壁上观,待决议定下来,再出声附和一句。王相连着请求乞骸骨,陛下皆未允许。圣心难测,谁知陛下是做如何想。王相只做那聋哑的翁姑,哪会管我的事。江州府是块肥肉,要是有任何风声传出去,我哪还能坐得住。不然,你以为我愿意受那宁氏的鸟气!”

“上面没人,事情不好办呐!”徐先生跟着唉声叹气。

这时,小厮前来禀报:“宁七郎来了,老爷可要见他?”

贺道年与徐先生面面相觑,再一齐看向滴漏。

“都这个时辰了,宁七郎肯定有要事。”徐先生道。

贺道年神情严肃点点头,让小厮请宁毓承进来。徐先生站起身,道:“府尊,我去迎一迎。”

宁毓承在门房处刚坐下,就见徐先生疾步匆匆走了出来。他心下了然,贺道年能安睡才怪,估计在与徐先生商议对策。

“七郎快快请进。”徐先生脸上带着笑,也不问为何这般晚来,只客气又周到地让着宁毓承。

宁毓承笑着相让,两人互相客气着进了书房。贺道年站了起来,他与徐先生一样,并不提时辰,颔首对着宁毓承还礼,吩咐徐先生奉茶。

“我知道方通判为何被杀了。”宁毓承说道。

贺道年与徐先生皆紧张起来,一起紧盯着宁毓承。

宁毓承笑了下,淡淡道:“因为,方通判逼得人没了活路,这辈子不算,下辈子也不给活路。”

“下辈子?此话何解?”贺道年听得很是疑惑,穷人没活路的比比皆是,他并不意外,只下辈子,他就听不懂了。

宁毓承简单将黄驼背其人说了下,“龙生龙,凤生凤。父是官,子也是官,兄弟族人都是官绅贵人。穷人这辈子没活路,子孙后代九成九,从出身就能看到死亡,与他们都是一样的命运。在人世求不了翻身,在阴间也求不了。换做你们两位,你们可会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徐先生家境普通寻常,他读书上算有天分,这点天份,不足以让他脱颖而出,能与官绅权贵们去争。为了养家糊口,放弃了继续科举,谋了幕僚的差使。

贺道年的运道好一些,生父去世之后,母亲带着他改嫁,继父后来做了县令,官虽不大,对他帮助不小。娶了两门亲,原配与继室的娘家都薄有家财,他考运不错,一路打点过来,称得上官运亨通。

面对宁毓承的问题,徐先生心有戚戚焉,贺道年不大以为然,道:“七郎这句话,难免有失偏颇。这世上有千万种人,托生在谁的肚皮中,这是自己的头道运道。再者,待长大后,还有读书一途,比如陈全进,他出身贫寒,靠着自己的本事,如今做了官。没本事之人,只能做辛苦杂活,要是人人都因着不甘心而杀人,这世道岂不是会大乱?”

贺道年的话,乍一听上去很有道理。其实,他的话纯属谬论。

首先,如陈全进这般幸运之人,在整个大齐的穷人中占比极低,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再者,他模糊了穷人能读书的成本,有几家能担负得起。更重要的事,他将做官一事轻描淡写略过不提,甚至下意识回避了陈全进曾侯官五年的事实,以及陈全进是如何才候到了官。

宁毓承试探了下,不再辩解下去,问道:“方通判被杀,与贺知府毫无关系,为何贺知府会害怕,会犹豫呢?”

贺道年一时语塞,脸色不大好看了。

宁毓承并不在意,话说得更加直接:“贺知府是害怕,投胎这头道

运道更好,更有本事之人,会狠狠用铁一般的拳头砸过来。贺知府的投胎与本事,毫无还击之力,靠着自己的运道,本事,得来的一切,转瞬间就化为镜花水月,连着后代也一并跌落下去,成为贺知府口中卑贱的蝼蚁。”

屋中瞬间鸦雀无声。

徐先生不知想到了什么,神情悲哀。贺道年脸色变成青白,颓丧晦暗。

宁毓承并非危言耸听,在更大的权势面前,贺道年也只是蝼蚁,若一个不察行差踏错,他的官就保不住了。

如果保不住现在的官,晋升何其难。几个儿子都没甚出息,顶多靠着他的庇护,再维持一代。待到孙辈时,便泯灭于众人之中,家道败落,成为平民百姓。

黄驼背甚至算是杂役,比真正一穷二白的平民百姓还好过一些。

贺道年绝说不出平民日子过得舒坦,能安居乐业的话。若真是如此,就不会有无数的改朝换代。

半晌后,贺道年艰难开口问道:“七郎,你前来,究竟意欲如何?”

“我回去想了下,建议贺知府公开审理此案。”宁毓承道。

贺道年下意识就想拒绝,不过到忍住了,问道:“公开审理?”

“是啊,瞒不住,就不要瞒。”宁毓承点头道。

贺道年拧眉思索,宁毓承将他的反应看在眼里,知道他心思已经开始变活络了。

贺道年不算顶顶聪明,出身不显,能到江州府做知府,亦绝称不上笨。在江州府这几年,他并无甚作为,与大齐九成的官员一样,遵照朝廷旨意行事,顺道充实一下自己的钱袋。

兴许有方通判将脏事都揽了过去,贺道年勉强算得上干净。说是勉强,若他不默许,方通判肯定会收敛些。

江州府的赌坊,伎馆,各家铺子等,究竟暗送了多少干股的分成到贺道年之手,宁毓承并不清楚。但他能肯定,这一份分红,绝对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