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家子弟考科举(236)

李为善脸色霎时泛白,失声道:“进城?七公子,我说句难听的话,就是宁愿被抄家砍头,也不会有人进去送死。”

“城中可有打渔的鱼户?”宁毓承没理会李为善,话锋一转问道。

“鱼户?”李为善愣了下,点头道:“我记得有三家,还是姜升斗他们熟悉些,要与他们确定。”

鱼户有下水用的鱼皮衣,能防水,耐磨。宁毓承在清理月河时见过,有人穿上鱼皮服潜进水中,游得快,又能避水,世人称其为水鬼服。常年走船的船夫,以及打渔的渔民,省吃俭用都会买上一身。

“我们先下去。”宁毓承转身下了云梯,李为善见状,赶忙跟在身后下了城。

城墙上的姜云升等在云梯边,宁毓承问道:“姜管事,你可知城中打渔的鱼户家住何处?”

姜升斗说了,“阮氏三兄弟打渔卖鱼多年,他们都在城中。七少爷问他们作甚?”

油鞋常见,找到鱼皮衣穿上,就是大致的防护服了。鱼皮衣不够,后续再用油布缝合,戴上简易的面罩,加上本身的抵抗力,进城去的危险机率,便能大大减轻。

但这些还不够,毕竟他们并非医者,而且在这之前,未曾有过成功的先例,谁都不会轻率进去冒险。

宁毓承对着站在一边的差役与地痞们,将防护的打算措施仔细道来,“跟着我进城,按照我的安排行事,每天十贯钱。这钱,找宁氏领。你们谁愿意去?”

一天十贯钱!

差役们尚能暂且稳住,地痞们都蠢蠢欲动了。

就是在府城,辛辛苦苦做活一天下来,约莫能得二十个大钱。京城挣得多些,一天下来,也顶多三四十个大钱。而且活计不好寻,并非天天有活干,一个月下来,能赚到约莫七八百个大钱。自己养活自己还好,要是养家就不够了,妻儿也要一起做活贴补家用。

十贯大钱称得上天价,谁都不蠢,天上不会掉钱下来。他们要进城去,城内有瘟疫,他们要拿命去赚这个钱,赚到钱,也要有命花。

只是,宁毓承跟着他们一起进去,他身为宁氏公子,瘟疫又不认人。他敢进去,再加上他仔细做了安排,讲明了防范的措施,并非让他们毫无准备进城去送死,足以表明,进城就不如想象的那般危险!

“我愿意!”张斜眼先跳了出来,急迫地道。

看到有人答应,其他人生怕赚不到钱,紧跟着道:“我也愿意!”

接连着有十余地痞,加上四个差役应承了下来。其他人比较谨慎些,打算看情形,再做打算。

“好。福水,你做好核计,记下他们的名字,进城的时日。”宁毓承连声吩咐了下去,再肃然道:“你们要是觉着身子不适,一定要说出来,别硬撑,也别怕,你们尙年轻力壮,早些隔离,按照方子服用盐糖水,你们活下来的机会就很大。你们要是出了事,会有一笔抚恤银给你们的家人。你们且放心,我永远与你们同在!”

张癞子他们,向来就是滚刀肉,贱命一条。李为善让他们守城门,给了他们好处,也从没见过他们当做人看,只是让他们卖命

罢了。

地痞甚至差役们,都称不上好人。他们不会因此而感恩,但面对着钱财,还拿他们的命当做一回事,就是人面兽心,也知道如何抉择。

李为善岂能看不出来差役地痞们的变化,他脸皮厚,只当做不知。且他也从不拿他们当回事,无需放在心上。

宁毓承安排了一通,再对李为善道:“县城附近的村子,让他们砍柴禾送到城门口,一担柴禾平时多少钱,现在每担多加两个大钱。还有山泉水,草木灰,统统都可以拿来卖。先记账,每半个月结算一次。官府与李县令一并出具保证。”

李为善听到宁毓承让他出钱,马上就不乐意了。宁毓承要行善,宁氏家大业大,怎地不干脆全部出了!

“李县令,这里面的人,每死去一人,你都有一份。”宁毓承指向县城,冷冷说道。

李为善憋住怒气,一甩衣袖,道:“姜升斗,你对周边的村子熟悉,你去替七公子办妥当了!”

姜升斗看了眼李为善,再看一眼宁毓承,也一肚皮的怨气。

李为善贪生怕死,遇事只知推诿。在县令的任上捞了多少好处,宁毓承兴许不知,他们庆兴县的胥吏一清二楚!

县城里这些人的命,虽不是姜升斗的亲人,但好些经常打交道,尤其是小商贩,在他们这群差役面前毕恭毕敬,眼睁睁看着他们去送死,总有些不忍。

宁毓承一个不相干的人都站出来,出钱出力甚至出命,李为善这个父母官还在推三阻四,着实混账透顶了!

姜升斗心道,李为善只晓得发号施令,对梁津河拉出何种颜色的粪如数家珍,绝对不知道县城周边有那些村子山上可以打柴,又有那些村子的百姓经常打柴变卖填补家用。

“七少爷放心,我这就人去传话,县城保证不缺柴禾。”姜升斗说道。

宁毓承点头致意,“劳烦你了。”

姜升斗离开了,宁毓承接过福水记下的名录,点了十个人,将他们喊了过来,道:“你们随着我进城去,记住了,按照我的命令行事,莫要自作主张。”

大家忙应下,宁毓承让大家撕下一块衣衫当做布巾,分别蒙住脸,脚,带上宁毓承要的物品,分坐上三辆车进城。

车陆续进了城门洞,城门在身后关上。大家不由自主安静下来,暮色将车辆的身影拉长,轮毂,骡马蹄声,轰隆隆,踢踢哒哒,一下下,像是敲在人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