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家子弟考科举(289)

明苑真诚而直接,“总之,晚饭我来请,我现在也只能请得起一餐饭,待我买卖做大之后,再多请几餐,还望两位赏脸才是。”

宁毓华笑个不停,道:“好,明大东家请客。我就不客气了。”

宁毓承思索片刻,道:“阿苑,你能想到庆安县的货物价钱便宜,也有人能想到。只要能赚钱,也有人不嫌辛苦。贩卖货物转手赚辛苦钱,始终不是长久之道。”

“确实如此,江州府的货物多,尤其是布匹绣品琳琅满目,庆安县的布匹与绣品,在府城并不稀奇。我只敢在江州府,平江府也能走走熟悉之地,其他的地方,就不敢去了。”

明苑点点头,眉头蹙起又松开:“管他呢,先做好这笔买卖,手上有本金之后,再徐徐图之。”

宁毓承问道:“阿苑有了本金,以后打算如何做?”

对着宁毓华与宁毓承两人,明苑也没甚隐瞒之处,道:“我打算前去寻个合适之地,在村中种桑麻,养蚕收蚕茧,缫丝织布。哪怕不会也没关系,缫丝织布不是什么难事,就是做得好坏而已。阿娘也会,可以去教他们。如此一来,省了中间的差价。赚不了大钱,比我到处跑,一个大钱一个大钱挣要强。”

宁毓承微微一笑,道:“阿苑,有个地方,你可以先去瞧瞧,看可合适。”

宁毓华这时也反应了过来,道:“阿苑,这几日我们都在野猪沟往返,若你能抽出空,可随我们一道前去,看看那里可行。”

明苑爽快地应了,在庆安县选了些布与绣品之后,随着宁毓华宁毓承一起去了野猪沟。

第139章 ……

山路颠簸,明苑从车上下来时,脸色泛着苍白。扶着车门,过了阵才站稳。

宁毓承见状,上前关心道:“我们且先歇一歇。”

“无妨。”明苑拂开遮挡住眼睛的发丝,活动着手脚,四下打量,道:“在路上都要近两个时辰,一天做不了多少事,我们得赶紧些。”

宁毓华便交代宁毓承留下,与明苑慢些来,他则急着去看灰兔。

宁毓承明苑她坚持,便道好,指着村落与后面的横山岭与她介绍起来:“野猪沟就是一条狭窄的山沟,能耕种的田地不多,土地贫瘠,庄稼收成不好。村中的人靠着上山打猎为生。这些年猎物也不多,日子愈发穷困。”

宁毓承指向草棚方向,说了吴贵儿养灰兔的情形,顺道将吴柱子用枯树桩收木耳的事也说了:“只这两样,能不能成还难说。灰兔这两天死得少了些,但这般死下去,终究不行。养兔的本高,兔卖得贵了,也没人会买。木耳亦一样,家境宽裕的人家会买来尝尝。且别地也有木耳,并不稀奇。要是木耳的产量高了,价钱就能便宜,不愁销路。种植的木耳始终比不过野生的滋味,价钱差不多的话,大家还是愿意买野生木耳。”

明苑沉吟了下,道:“你们前两天收的菌菇就不错。要是能种木耳,也能顺道种菌菇。”

前两天从村中收去的菌菇,被明苑买了去。冬至新年快到来,以明苑现在的境况,她送不起贵重的礼,但礼又不可少,送些山珍最合适不过。

前人写过菌菇一类的书,里面罗列了如松蕈,竹蕈,紫蕈等菌菇。除松蕈便是松茸外,与后世的称呼皆不同,他也辨认不出究竟是哪一种。

后世培育的菌菇种类,除去木耳,现在宁毓承还未见到。且如松茸等菌菇,只能野生,尙无法人工培育。

明苑头脑灵活,能吃苦,做事利索,宁毓承很是欣赏。

虽说她自称是仗着夏氏宁氏的势,他又何尝不是如此。他是男儿身,这一样就是天大的便宜。

要是换做与她一样的境地,而自己非宁氏子弟,指不定远不如她。

宁毓承温声说了现在种植的难处,“野猪沟不同于其他地方,土地实在贫瘠,再勤劳种地,一年到头也收不了几颗粮食,只能想别的出路。”

明苑认真听着,点头附和道:“是难啊。兴许总有成功的那一日,若那一日要是太遥远,与眼前的村民来说,并无半点帮助。”

说到这里,明苑似乎觉着自己太急功近利,歉意笑着解释道:“我就是这样,只看得到三步远,再远我就看不见了。阿娘也经常说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想着当时,我们连明日是死是活都难知,我便告诫自己,顶多只看明朝,纵览全局执棋落子,是站在山顶上那些人的事。我们底下的平民百姓,在间隙中找到生路,已经是非常了不得之事。”

寒风在山沟呼啸,山巅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他们皆是天地间渺小的尘埃,消失在时光荏苒中。

宁毓承默默看了看明苑,缓缓往前走去。

风大,明苑也没再说话,拉起风帽遮挡住寒风,与宁毓承并肩走到了一户人家门前。

这些天宁毓承都在,村民对他们没了以前的戒备与拘束,柴扉门开了,汪老六热情地跟宁毓承打着招呼,眼神却止不住往明苑身上瞄。

“宁宣抚使来了。外面冷,进来烤烤火。”

明苑大大方方任由他打量,宁毓承本想侧身挡住汪老六的眼神,见状没有动。

明苑经常去乡下,走街串巷,早已习惯了各种审视,猜忌的目光。她需要保护,并非站在她面前,事事代她出头。

宁毓承会选择,站在她与她一样的妇人娘子身后,

挡住她们身后的万丈深渊,举着火把,照亮她们脚下的路,让她们能勇敢向前,与满人一样,挺直胸膛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