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家子弟考科举(31)

反而贺禄并非本地人士,以后要回原籍青州府考试,与江州府本地的学生皆没甚关系,他在官学的人缘,令人意外地受欢迎。

宁毓承随着贺禄坐下,他亲自吩咐身边的人倒酒,意味深长挤着眼睛:“七郎可要人陪着吃酒?”

“我不吃酒,也不要人陪。”宁毓承答道。

贺禄顿住,神色明显不悦了。不要花娘也就罢了,连酒都不吃,这是哪门子的贺喜!

“我在七郎这个年岁的时候,早就能吃三大碗酒了。”贺禄意有所指道。

贺禄的一众跟班围坐左右,有人虎视眈眈盯着宁毓承,有人装作吃酒,眼神却在他们身上飘来飘去。

“宁氏府邸门槛高,向来不屑与我们来往。七郎到来,真是让人惊喜啊!”

“五郎,你可有去过宁府,你与我们仔细说说,宁氏究竟有多气派?”

贺禄亦没去过宁府,他的脸色愈发难看,强忍着不发作,硕大的眼珠往外凸,从鼻孔里喷了声气。

宁毓承叹了口气,看上去很是烦恼地道:“祖父管得严,我会被打板子。”

贺禄霎时张大了嘴,惊喜问道:“七郎挨过打?我也挨过!”

“挨过。”宁毓承点头,道:“我前些日子刚挨过。”

贺禄听得吃吃笑起来,顿觉着与宁毓承亲近了几分,故意压低声音道:“你放心,我们都不会说出去,你祖父不会知道。”

“唉。”宁毓承再次叹息,眼神扫过众人,犹豫着道:“你们好像经常出来玩,不用写功课吗?”

贺禄板着脸道:“七郎,玩乐的时候,莫要说这些让人扫兴的话。”

“我难得出来玩一次,实在不懂。”宁毓承道,一下躺倒在榻背上,苦恼无比道:“我真不喜欢写功课啊!”

“我也不喜!”贺禄见到了同道中人,马上高兴地附和。

一众跟班听到宁毓承提到读书,尤其是官学的几人,探究的眼神在他身上扫来扫去,明显变得警惕了。

宁毓承笑了,道:“五郎,我想去太学读书,你呢?”

“太学?”贺禄歪着脑袋想了下,道:“要看阿爹到何处做官,要是调往京城,我便去太学。阿爹不放心我,说是我在太学会惹大祸。”

“大祸,什么大祸?杀人还是放火,长辈们总爱操心。”宁毓承道。

“长辈嘛,总喜欢小题大做。”贺禄大眼朝天翻,一副无奈的表情。

“阿爹在京城,我央求祖父,过两年就去京城太学读书。五郎,到时候你也来,我便能有个熟人了。”宁毓承诚恳地道。

贺禄不愿意去太学,在地方州府他能横行霸道,谁都不敢惹他。京城遍地达官贵人,王孙贵族,他的威风会打折扣。

“到时候再说吧。”贺禄随意敷衍了句,紧盯着宁毓承的几人,明显放松了神色。

宁毓承去太学读书,不占科举名额,他便不再是对手。宁悟明官居礼部侍郎,礼部主持科举考试,宁侍郎的公子,他们巴结还来不及。

“七郎,初次谋面,实在荣幸,在下敬你一杯。”

酒盏不断递到面前,宁毓承笑容温和,礼数周到颔首:“你们吃,我闻一闻酒气。”

“哈哈哈哈!”众人见宁毓承随和,笑容更为真诚,无人再提防着他,自顾自去吃酒了。

酒如水一般上来,灌到众人肚中。贺禄已经吃得面色血红,宁毓承打量着他,好奇问道:“五郎,你花那么多银子买了花娘,贺知府不骂你败家?”

“阿爹本不会管我,只大哥他们会写信,在阿爹跟前挑拨离间,称我不学无术,只懂得吃喝玩乐。”

贺道年原配已去世,贺禄的母亲是他的继室,与几个兄长隔了一道肚皮,私底下明争暗斗,向来不和。

贺禄酒气上头,想到兄长们就生气不已,恨恨道:“也不见他们考个功名出来,不照样靠着阿爹的恩荫得了个差使,哪来的脸面指责我!”

“五郎的兄长有正经差使,贺知府的确会更操心五郎一些。要是五郎做出一番事业,以后你的兄长们,便再无话可说了。”宁毓承道。

“做一番事业,哪有那般容易。”贺禄尙有些自知之明,郁闷地道。

“我也想做一番大事,祖父就不用逼着我读书了。”宁毓承托腮思考,很是向往地道。

贺禄吃着酒,嗤笑出声,“你别乱想,仔细你祖父揍你。”

宁毓承不理会他,皱眉认真思索:“做什么呢?读书太辛苦,不行。改文从武?还未走到兵营,便会被家人打断腿。乐善好施,让人夸赞......”

“行善!”宁毓承蓦地停住,双眸发亮对贺禄道:“五郎,行善,此事可行!”

贺禄听得一头雾水,打了个酒嗝,道:“你说甚?”

“做善事!做个大善人,让百姓感恩戴德,博取名声!”宁毓承道。

贺禄摇了摇头,脑子仍旧迷迷糊糊,道:“七郎的话,我有些不明白。富人常在灾年布施,做善事的多了,名声就不稀奇了。”

“那是他们没做对,做善事也讲究章法。布施的粥饭,御寒的衣衫,吃进肚,穿坏之后,便不再记得了。”宁毓承道。

“没做对?那要如何做?”贺禄瞪大眼,不解问道。

“万民伞,五郎可曾听过?”宁毓承避而不答,转到了另外的问题上。

贺禄点头,“万民伞,那是百姓送给清官,跟做善事有何关系。”

“有关系,大有关系!”宁毓承双目灼灼逼近贺禄,压低声音道:“你是你阿爹的儿子,你做善事,就是你阿爹做善事。百姓哪怕不送你阿爹万民伞,你阿爹的善举,自会有人传出去。别人不传,我们自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