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妹妹匡扶大明(67)
“不知羞耻的是你!先帝在时明明说过,此天下是永明王之天下,可你呢,为了抢夺拥立之功,撺掇少主,两帝并争,把朝廷搅成一锅粥,你又安得什么心!”苏观生的火气也上来了,直起身子与对方怒目而视。
眼见冲突一触即发,一声独属于女子的叹气声悠悠然响起,在气氛焦灼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唐王微微侧目,看向那个始终趴伏在地的火红身影。
“何人叹息,抬起头来。”唐王道。
赵明州抬起头,面无惧色的注视着堂上的君王。
“你就是赵明州?”
“正是在下。”
堂下的女子平平无奇,容色更是寻常,与盛传中如神祇般地形象大相径庭,唐王不由失望。
“何故叹息?”
赵明州微微一笑:“殿下,这还不明显吗?内斗就要亡国,无论大明谁做天子,没有想要亡国的,可咱们偏偏斗来斗去,这不是亲者痛仇者快吗?再说了,鞑子都快要打进来了,纠结谁是天子,谁是藩王,就真的那么重要吗?”
纪春山脸上一黑,默默收回了刚才对于赵明州的评价。原来她不是学乖了,而是憋了个大的。
“狂徒休得胡言!”朝堂上的文臣忍不了了,赵明州简直就是在自家主子面前戳自己的眼珠子,“圣上,这赵明州名为使臣,却毫无尊卑之礼,僭越如此,荒唐无稽,此乃大不敬之罪!”
唐王却从赵明州的话里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你说胡虏就要打进来了?是何意?”
赵明州给苏观生使了个眼色,苏观生赶紧将朱由榔的亲笔信呈了上去。
“殿下,此信乃吾皇亲笔所写,还请殿下御览。”苏观生道。
唐王接过太监呈上来的信函,匆匆瞟了一眼,露出一抹轻蔑的笑容:“桂王还是这般胆小怕事。朕早已接到惠州官员密报,鞑子攻下赣州之后便已撤退,又何来南侵一说。”
他狭长的浓眉微微垂落,颇有些同情地看向赵明州:“百姓皆传你英勇大义,却偏生明珠暗投,也是可惜。”
“此事且容朕思量,退下吧!”
“殿下!此事事关重大,万万不可作壁上观啊!”苏观生急道。
“圣上!此三子不知礼数,轻慢圣上,当严究罪责,以正纲纪,莫纵其归啊!”堂上的文臣亦出言阻拦,一副不将赵明州一行就地正法便不罢休的嘴脸。
“退下!”唐王朱聿鐭的声音略大了些,止住了所有反驳的意见。
赵明州一声不吭,老老实实站起身,退出了殿外。苏观生一脸痛心疾首的表情,但也不得不遵从朱聿鐭的吩咐。
在前往掖庭别舍的路上,苏观生再也忍不住,捂住脸老泪纵横:“圣上这般信任于我,我却连这点儿事情都办不好,我真是没脸回去了。”他回身拽住纪春山的衣袖,哽咽道:“纪道长,你回去就跟圣上说,苏观生没脸见他,愿自笞三十,斋衣素食,劳役军中,以省己过啊!”
纪春山翻了个白眼,这个表情与他皓首白衣的仙姿玉貌格外不和谐:“苏大人,您真是戴斗笠撑伞,想太多了!你瞧瞧这唐王是准备放咱们走的意思吗?没砍了咱们脑袋就不错了。”
苏观生嘟嘟囔囔道:“我把事情办成这样,就是砍了脑袋也不
冤。”
纪春山不想再跟苏观生鸡同鸭讲,侧脸对始终一言不发的赵明州道:“赵将军,你有什么高见?”
赵明州看了看笑得一脸惫懒的纪春山,道:“高见倒是没有,结论倒是有一个。”
“般般说得绝不会有错,所以夜里必须要警醒着,唐王打脸的时候就快到了。”
***
夜幕如墨,如失手打翻的砚台,压得人透不过气来。黑暗肆意流淌,连星子都躲入了云层之后,莫敢匹敌。远处的山峦影影绰绰,若一尊尊盘踞的煞神;近处的城墙噤若寒蝉,似乎在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命运。
在不远处的蒿草丛中,哲依图抬眸看向城墙上暗弱的火光。明灭摇动之间,隐约露出巡逻士兵困倦苍白的脸。
从满脸的横肉之间,哲依图挤出一丝冷笑。他早已向征南大将军多铎【1】立下了军令状,将要带领手下的部将突入广州城,为即将到来的大军打开城门。而此刻看来,面前这危如累卵的广州城,拿下简直易如反掌。
身为多铎最笃信的侄子,哲依图手下尽皆是入关重臣的子辈亲信,用不了几年,此刻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也将成为他进军朝堂的同僚。他们都忙不迭地要在大明这腐朽的帝国上踏上一脚,以便在他们冉冉升起的官途之中锦上添花。
他们这般年轻,如出生之骄阳,可耐心却如风中残烛,稍纵即逝。
“不等了”,哲依图压低声音道,“上!”
第48章
挥师广州(七)如果献祭一只羔羊便能……
孤月高悬,寒风萧瑟。
广州城墙之上,两朵幽暗的火光凑在一处,映照出守军被冻得通红的面容。
“汪兄,借兄弟点儿吃酒钱吧!”一名守军讨好地挤出一丝笑容,许是因为太久没有挪动过地方,那笑容亦显出惫懒敷衍之色。
对面那人瞪了他一眼,斥道:“都是快当爹的人了,自己****就不能管管,尽早和你那相好的断了才是。”
被斥责的守军形容狼狈,知道自己编的瞎话终究瞒不住人,讨饶道:“这不……这不正筹措着吗……可请神容易送神难啊,哪是说断就能断的。再说了,现在外面兵荒马乱的,我彻底丢下她不管也不是个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