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后和宿敌结婚了(162)

近身服侍的老内侍瞪了他一眼:“你在说什么青娘子?宫内哪有这号人?”

明知李玹介意此事,还哪壶不开提哪壶。

李玹比几日前瘦削了些,他倒是毫无反应,只淡漠地瞥了一眼,示意小内侍把东西放桌角。

佛骨迎入摘星楼,琉璃国使臣渡海回国,大宸才算是走上了正轨,各种改革政事层出不穷,由不得他松懈。@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白天,大量谋臣出入明德殿,日子和以前没有差别。只是深夜批阅奏章时,李玹偶尔会看向空荡荡的墙边,仿佛群青还站在那当值,还刺他一两句。

这老内侍说的不错,他介意的不单是群青的离开,而是一个奴婢算计了主上的心意,脱出了他的掌控,竟然在离开之后,还持续地牵引着他的情绪。

小内侍继续道:“另有,顾尚衣被贬斥出宫,尚衣换成原来的副使朱馥珍,朱尚衣检查文件时候,确实发现了青娘子……”

他一哆嗦,打了一下自己的嘴巴,“清宣阁女婢先前的奏报,早在仪式之前便提醒了祷服可能会起火,顾尚衣未处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李玹搁下笔。

此事他不是没有怀疑,如今再度听他人叙述出来,还是觉得有些古怪。

她若一早筹划在仪式出宫,应该很怕仪式出差错,为何发现了这么大的隐患,却绕开了他,只给尚服局奏报。

他拿开批完的奏折,眼神陡然犀利起来。

今日呈来的最后一份让他过目的东西,是一张薄薄的纸。纸上有宫女画像,寥寥几笔像故意切中他心事,旁边赫然写着群青的名字。

“这是何物?”他有些生气地掷了笔,“谁将此物呈上来,寿喜人呢?”

很快寿喜慌张地进来,看了一眼,低下头:“殿下,是尚宫局送来的宫籍。”

“宫籍,她走的时候不应拿走了吗?”李玹疑惑。

“殿下,奴婢们的宫籍是两份的,青娘子手持一份,还有一份在宫中留底。”

李玹愈发疑惑,他不懂尚宫局把此物给他呈上来的含义,但他注意到寿喜脸色发白,额生冷汗,似乎不敢说。

寿喜鼓起勇气道:“尚宫局说,青娘子这份宫籍是假的。宫籍所用纸质,并非宫内档案用纸,印信细节处也粗陋,乃是有人,临摹伪造而成。”

“假的。”李玹望着那宫籍上少女的脸,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是何含义?”

“宫籍上有画像,既然造假,那便说明,青娘子很有可能不是群青,可能是旁人顶替,还有可能……”寿喜哆嗦道,“奴才不敢说……”

李玹的面色冷凝发青。@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还有可能是南楚细作,在宫内过五关、斩六将,骗得他深信不疑,连自己的印信都给她掌,然后,伺机逃回南楚。

既有此疑摆在面前,他怎么可能放她逃出生天?

“来人。”他的手指发抖,“把参军王镶给本宫叫来。”

-

此时此刻,货船缓缓地行在雾中。

宿醉晨起,群青睁开眼睛时已是晌午,芳歇已起身,身边也没有看管她的人。若非昨夜记忆深刻,她都要觉得那是一场噩梦。

群青的头脑清醒了许多,掀开油毡,慢慢向外走。外面阴雨绵绵,船舱内不是很亮,夜中打长牌的那些帮工们却全都待在床铺里,安静得有些诡异。

群青装作未觉,穿过这片区域,“请问厨房在哪?”

他们不敢应她,有两人向外指了指。

群青快步向那处行去。

船上帮工的吃食以干粮为主,烹厨之处和堆放杂物的地方在一起,混乱不堪。有个十二三岁的帮工少年摁着一尾鱼刮鳞,见她靠近,胆怯而生涩地望着她。

群青的目光在堆满杂物的柜下停了停。

那下面塞着一只木头渡舟,应是船上的备舟。

“小兄弟,你知道船行到哪儿了吗?”她不着痕迹地问。

她本来没指望这少年回答,未料他说:“昨日下雨走得慢了,快到剑南道了,外面的山头就是剑南道的山。”

说着他将鱼拿去冲洗。群青在他转身时捡起他刮鳞用的小刀,拿披帛揩去刀锋上鱼鳞,迅速地揣进袖中。

那少年余光瞥见她的举动,动作一停,却什么也没说。

“阿姐。”芳歇担心的声音从后传来,他匆匆过来,“怎么到这里来了,让我找了许久。船上只有你一个女眷,我们最好呆在一起。”

群青顿了顿,转身,却是面带笑意:“昨夜休息好了,今日已不再想吐,你怎么起得这么早?”

她笑起来时眉眼生动,如冰溪春融,让芳歇有几分恍惚。但见她莫名站在厨房,还是有些不安,拉着她回去。

群青道:“别急啊,这两日吃干粮,怕你不饱。我看这船上有鱼,向小兄弟买一条烤来吃吧。”

说着,留下一把银钱。

芳歇一怔,对那少年道:“那便劳烦你将这条鱼替我们烤了吧。”

两人相扶着回到床铺旁,烤鱼也很快端上来,比起酒肆做的粗陋许多,但比起干粮确实喷香四溢。

群青将鱼腹上的肉夹进他碗中,芳歇眼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愉悦:“阿姐,我们好久都没有一起吃饭了。等到了江南道,我请你吃更好的。”

他还在骗她。

群青望着芳歇乌黑的眼睛,在一日前她还当他是她的亲人,她的弟弟,今日,她却看不透这神色背后的真假,她胸中翻腾着强烈的情绪。

她道:“我记得你说过,拜李郎中为师前在寺中将养,这么久了,怎么从来没见你提过你的家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