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系统来自2030[零零](156)+番外
她现在也才十七岁,她才刚读大一。
就算是本硕连读的学生,也多得是拼着放弃研究生学历都要跑路转行的。
也许到明年她再过来,她的说服力会更高。
俞妙则便罗列出这一年来所做的所有功课,以表明她的决心。
“希望老师们能给我这个机会。”她诚恳地说道。
最后是吴教授温和地发话,说让她回去先等下一步的通知。
面试结束后,俞妙则心里也只有七成把握。
不过比较意外的是,在面试结束后的第二天,刚考完工科数学分析出来,她就接到科研助理发过来的邮件,说吴教授邀她在本周四下午二面,地点是在研究所。
俞妙则在周四早上还有一科考试,于是考完试匆忙吃了午饭就赶过去了。
二面却和之前的流程并不一样,吴教授带着俞妙则到课题组里认了一圈人,俞妙则便知道这次是稳了。
等到期末考试全部结束后,俞妙则便接到进组通知。
今年的课题组进了六个暑假实习生,大概率都是以后的同学。
初接触下来,就觉得组里的师兄师姐也还都挺好的,交流起来比较和谐;不过大家都很忙,平时应该就是焦头烂额地忙碌着,看见有新同学进来就抬头扯出一个相对平和的笑容。
实习第一天的早上只是由一个师兄带着他们走一圈认路,中
午就在这边的饭堂吃午饭。
到下午就给他们分派一些简单的任务,适应起实验室里的氛围。
因为都还是本科生,刚进课题组的任务也就是给老师打打杂,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学习。
吴教授给他们的叮嘱就是,多看多想多学多做。
大学生不怕做错事,只怕他们不敢去做。
将错误留在学校期间,总比等到工作后再犯错要好。
俞妙则就被分派去跟着申谰师姐,不过申谰是博三学生,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明年就要毕业了;另一位师兄名叫关静,直博的第三年了。
申谰师姐看起来比较严肃,不苟言笑的样子,让俞妙则想起了杨老师。
关师兄倒是长着一张嬉皮笑脸的面孔,如果是不认识的人走在路上遇到,可能会觉得不是什么正经的人。
还有两个师兄,迟海洋和张评,都是六月份刚进组的研一学生。
俞妙则就跟着他们干活,有时候他们也将和其他项目部分的交流工作也交给俞妙则来做。
实验室里的定点下班时间都是下午六点,有时候下班后师兄师姐还会带他们到外面吃饭,这个时候就是一天最轻松的时刻,吃饭的时候说说话聊聊天,好像一天的烦恼都被抛开了。
申师姐跟俞妙则简略说了实验室里的分组工作原理。
因为大部分项目都是很多个导师带着七八个课题组的几十个学生一起干活的,然后再将工作具体分配下来;所以尽管分成不同小组,但平时都是要协作完成工作的。
现在吴教授带的学生,包括硕士和博士,就是十一个学生。
申师姐和关师兄,还有隔壁的两个师兄,都是博士生。
七月初的时候刚送走了五个学生,然后在四月份新进来四个研一学生,也就包括迟海洋和张评。
到九月份还会过来一个师妹,也就是俞妙则以后的师姐,是从海市那边考过来的,名叫邓青。
再加上俞妙则这个提前被预定进来的小师妹。
听见他们谈论着毕业,谈论着未来,一切都好像很遥远,但又离得很近。
俞妙则都是认真听着,对于他们这个专业的发展也有了更新的认识。
不过可能大家设想得再好,未来也会干一行很一行。
吃完晚饭后,外面的天已经黑了,俞妙则步行到地铁站,抬头就看到星星在天上闪烁着。
今年已经是2012年了,世界末日的传言不但在网络上流传着,也在现实生活中大范围传说中。
没有人知道人类文明是否会在2012年12月21日走向终章,但是大家都在焦灼地等待着。
也许这会是命运的宣判。
走进地铁站里面,列车呼啸而来。
回到学校宿舍已经是晚上九点,因为南荣敏和苏晚都回家了,就只有林文盈在学校附近找了一份兼职,晚上也回宿舍。
学校的饭堂和运动场所在寒暑假也是正常开放,俞妙则回到宿舍时,看见林文盈正在啃着很香的鸡翅。
她被鸡翅的香味勾引得心猿意马,又跑到楼下对面的饭堂买了一只鸡翅回来。
等到洗完澡后,俞妙则便继续看着论文,然后准备着下学期开学后的开题申报。
林文盈觉得她真的太拼了,聪明还特别努力的人,简直就是这个世界上的非人类。
俞妙则也感觉到,自己进到大学后就开启亢奋模式。
大概是因为对未知道路的恐惧,人脑的防范模式会让她想要更努力地给自己增添筹码。
等到八月中旬,她们开始进入大二的学生,而上都大学也即将迎来新的一批学生。
俞妙则没有参加今年的迎新生活动,只是暑假实习生的任务完成后,就在新生开学的前一天到机场去接饶梦君和林淑。
林淑参加了上都大学的自主招生选拔考试,报了今年的机械工程专业。
而饶梦君是通过裸分考上来的,被上都大学新闻系录取了。
当时通电话的时候,得知饶梦君是被新闻系录取,俞妙则觉得好像又都在情理之中。
饶梦君的未来,就和她在漫游未来时看到的发展历程相同,而系统也并没有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