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系统来自2030[零零](183)+番外
焉知那颗小行星不是像现在这样,同样来源于外星生物对已然欣欣向荣的地球的进攻,将地球
霸主恐龙灭绝后,再经过两百万年的冰河期,于是人类占领了地球正式成为站在地球生物链顶端的存在。
毕竟关于人类起源说也有外星移民的说法。
而现在真正的外星人已经出现了,更为这种说法添上一层可信性。
但是人类起源也并不是他们现在需要探讨的问题了。
在现在对系外生物飞行器已有的信息可知,他们主要提出几种防御解决方案:
一、撞击说,即使用人造飞行器和系外生物飞行器在宇宙进行碰撞,两败俱伤鱼死网破。
但如果这个人造飞行器仅是为针对这次拦截任务的产物,那么在和系外飞行器完成粉碎性碰撞时,就已经顺利完成任务了。
唯一的难题就是,如何找到一个对地球来说算得上安全的撞击点。
只要在太阳系内发生爆炸,就免不得会对地球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寻找一个能将这个影响降到最低的地点。
这需要确定系外飞行器的飞行轨道。
而最安全的位置,无疑是木星背面的宇宙位置。
如果在木星背面发生碰撞爆炸,有木星这个天然盾牌为地球挡下来自外太空的伤害,就算是爆炸后四处飞溅的岩层陨石,90%都能被木星引力吸引进去。
这是能够将对地球的影响降到最低的办法。
但前提是需要系外飞行器的轨道会经过木星轨道外,且正好当时木星运行到这里,与系外飞行器形成最近距离。
这个方案太依赖概率了,他们只是提出这个方案构想,容后再进行宇宙模拟实验来模拟出这个方案的成功概率。
不过可能也只能作为最极限的一种拦截方案。
等到计算出系外飞行器运行的预测轨道后,他们可以以这个方案可以参考点,尝试在太阳系内寻找其他有利的撞击点。
在初步的模拟实验中,这个方案的成功率是30%左右。
二、绑架说,也就是通过执行任务的飞行器对系外飞行器进行跟随运行,在达到同速运行后便以包拢的方式对飞行器进行“绑架”。
因为从现在的追踪探测器所传回来的数据资料显示,这个系外飞行器在太阳系内飞行过程中一直在完成岩体脱落加速,等到飞行器再达到近地回归点时,它的体积必然会大大减少。
虽然略显荒谬,但以现在的情况看来,却未必就完全不可行。
这个方案的安全系数比方案一要大,但成功率却并不如方案一,可如果失败后依然可以执行第一个方案,所以也不失为一策。
如果能够成功“绑架”系外飞行器,那么对研究系外生物将会大大提高。
而且这也能让人类在航天研究和宇宙探索中迈出很大的一步。
和其他策略相比,反而这两个方案在防御措施中属于相对较为合理的。
因为对于天体的防御方案,最常见的也就是提前撞击和拦截两种办法。
只不过因为这并不是自然天体,所以为这个计划增加了不确定性。
直到探测器再传回来最新的数据后,大家便开始继续做起数据模拟。
在项目组的时间就过得特别快,等到探测器发回来第三波数据报告时,就已经来到年末。
对于俞妙则来说,这一年都可谓是过得跌宕起伏,入职、毕业,林林总总发生了很多事,再到现在就是外星人所带来的生存威胁。
回顾起来,就觉得去年今日已经好像变成上辈子的事情了。
那时候她还在学校,在学校和师兄师姐们一起看雪,吃着火锅喝着快乐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未来肉眼可见的好起来。
结果到现在一看,突然就变成未来还有多少年都不确定了,好像未来也就一眼看到尽头。
吴教授回来说,就快到新年了,大家都在上都忙了整整三个月也都不容易;新年期间如果想要回家探亲,或者有亲人来京探望的,也可以提前申请报备,等到年后可能就要转移到西北那边工作了,到时候说不定就是两三年都见不到人。
大家更是心知肚明,如果拦截任务失败,说不定这就是和亲人的最后一次见面了。
这样一想便更觉得说不出的难受。
所以大多数研究人员就都提前安排好工作,然后打报告回去。
吴教授便都是叮嘱大家,要谨记保密规定,绝对不能对外泄露现在的研究内容,包括外星人的事更是一丁点都不能提起;一旦被外界知道系外生物的消息,必然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安,这更加不利于他们完成任务。
俞妙则便申请了在新年的前一天回去,批假五天。
“很久没有回家了吧?家里人应该都惦记着了。这几天回去好好跟家里人团聚吧!”吴教授语重心长地拍拍她的手跟她说道,俞妙则也是有些心事地点着头答应。
从基地出来时,她只有一种很真实的恍若隔世的感觉。
第64章 流星雨落下他们连续好几天的晚上都看……
俞妙则没来得及提前跟家里说今晚回家的事。
直到晚上十点回到家开门,家里正在准备着明天除夕的年货。
看见她进来时,爸妈和阿婆都很惊讶,然后便是喜出望外。
八岁的椰子壳已经是一只即将步入老年的大猫了,正懒洋洋的在窗边晒月光,听见俞妙则回来的动静也迈着修长的腿走过来。
也许是俞妙则太久没有回来了,它觉得有些陌生,到俞妙则旁边嗅了嗅她的气味,便一如既往地发出嗲嗲的声音要求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