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喵除了躺平也略懂权谋(103)
说到这儿,他朝外唤了声:“从文。”
只见一名中年青衣官员从门外进来,他又黑又瘦,手里捧着一个木匣。
邱长史招手让他来到近前,接过木匣,亲自送到封十二面前:“这是敬王府备下的薄礼,想由太子带回京城,转呈陛下,还请殿下帮忙过目,看看可有取舍之处。”
封十二见木匣中躺着一本厚厚的书册,书册外面包着崭新的锦缎封皮,拿起来却见书页有薄有厚,材质不一,问道:“这是何物?”
邱长史道:“这是王爷的一点巧思,本打算作为陛下的寿礼奉上,恰逢太子南巡,交给太子也是一样。”
他示意封十二打开书册,只见上面笔迹迥异,有的仿佛书法大家,有的却似蒙学幼儿,每页纸上皆写着几句吉祥话,或雅致,或朴实。
封十二略看了看,便明其中含义:“这些人是何身份?”
“王爷好眼力。”邱长史笑道,“写下这些的皆是固州各地的百岁老人,他们有的饱读诗书,有的只是田间农夫,王爷请他们合力写下这本《百岁谱》,只求大昭平安昌盛,陛下福寿延年。”
封十二将书卷放回匣中:“能找到这么多百岁老人,想必你们去了许多地方。”
“殿下说的是,”邱长史指了指身后的黑瘦官员,“这位是王府典簿柳从文,这本《百岁谱》便是他亲自去民间走访得来。”
柳从文见邱长史提到自己,往旁跨了半步,露出身形,朝封十二行了一礼:“下官见过十二殿下。”
封十二打量他一眼:“柳典簿无需多礼。”
邱长史笑着介绍:“王爷平日的文书起稿多由从文代拟,他精通文墨,深得王爷器重。”
“长史过誉,”柳从文含蓄一笑,“下官只是聊尽本份罢了。”
他在旁侍立一阵,见宋知府与封十二谈起巡察要务,对邱长史点了点头,悄没声地退出厅去。
固州作为一州府城,驿馆条件比临水县好了十倍不止,共有二十来间雅舍,两三座小院,亭台楼阁、花园水榭一个不落。
柳从文分花拂柳转过小径,就见驿长带着吏卒提着食盒过来。
驿长见了他,笑着招呼一声,柳从文回以一笑,看向他们手里的食盒:“这看着不像驿馆的饭食。”
“是,”驿长应道,“十二殿下来时已近正午,驿馆来不及备饭。知府大人本想在酒楼设宴,但因时间仓促,来不及准备,便打发小的去外面买了酒食,先给殿下和他带来的侍卫填填肚子。”
柳从文抬头朝外瞧去,果见几人在右侧的偏院出入。
“这怎么还有个姑娘?”他看着其中一人问道。
驿长回头望了眼,笑道:“小的也不清楚,那位姑娘随十二殿下一同道来,我听侍卫们说,好像是他们在路上救下的一名孤女。”
“瞧她举止,倒不像小户人家的女子。”柳从文远远打量道。
“我看也是,”驿长道,“那姑娘人挺和善,说话也大方,没什么畏畏缩缩的习气。”
柳从文点点头,收回视线。
方桐正与小年说着话,忽觉有人在看她,她抬眼望过去,只见一名黑瘦的青衣官员自院门前走过。
小年见她停下话头,顺着她的视线瞧了眼:“那是敬王府的属官,他长得这么黑,应该姓柳。”
他们在京城还未出发就人手一份册子,将沿途各地官府的人员名单记了个清清楚楚。
方桐赞叹:“你记性真好。”
小年“嘿”了声:“这是做侍卫最基础的本事,方姑娘,殿下说他这几日应酬多,怕你一个人在驿馆无聊,你若想出门就告诉我一声,我带人跟着你。”
方桐笑着点点头,接过他送来的食盒:“我不急着出门,不过有一事想劳烦小年侍卫。”
“你尽管说。”小年道。
“固州风土异于京城,若是方便,还请小年侍卫替我寻些当地的风物志来,”方桐道,“不必特意去买,我来时看见东南邻街的巷口就有一家书肆,我问过殿下,那里可以借书。”
小年爽快应了声:“这点小事包在我身上,我待会儿就让人去办。”
第92章 你是白的
次日一早,封十二与府衙官员一道前往附近的县镇巡察。
他一走就是数日,临行前本想留下小年保护方桐,被方桐婉
拒。
“我现在能自由变身,寻常人伤不到我。”方桐道,“你出来办差正事要紧,带上小年更省心。再说驿馆里还有别的侍卫,我总不会那么倒霉,走哪儿都能遇见白鸟阁的人。”
她敢这么说是因为她对白鸟阁的势力范围大致有数,白鸟阁据点更偏向北边,从未听说在固州有白鸟阁的刺客出现。
封十二听了她的解释,不置可否:“临水县也未听说有白鸟阁的据点,为何你会在那儿遇上青鸾与红绡?”
“当然是因为你。”方桐言辞凿凿,“她们是为了对付你而来,只要你不在,我就是安全的。”
她强词夺理的态度太过明显,封十二好笑:“她们是为了对付我,但遇见你,绝对是她们的意外之喜。”
方桐扬起眉毛,听听,这是人话吗?
“总之你不用为我操心,”她把人往外推,“你就专专心心做你的巡察使,在你回来之前,我绝不跑远。”
“不跑远是多远?”封十二问。
方桐呵呵一笑,伸手比划了一下:“最远不超过两条街。”
“我记得有人说她不急着出门。”封十二看着她道。
方桐眼神左右一飘:“小年真是守不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