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本喵除了躺平也略懂权谋(173)

作者: 岁时早起 阅读记录

林越林越,方桐在心底念叨着这个名字,忽然想到:“林越也姓林。”

她探询地看向封十二:“他和林老将军是什么关系?”

封十二笑了下:“他是师父唯一的亲孙子。”

方桐恍然:“难怪他年纪轻轻就能做到大理寺少卿。”

“倒也不全靠家族荫庇。”封十二道,“他打小就聪明,未及弱冠就考了功名,与他父亲同在大理寺任职,头两年就独自破了几桩悬案。后来他父亲因操劳过度猝死在任上,朝廷怜林家一门忠诚,便破格擢升他为大理寺少卿。”

方桐听得目不转睛:“这么说,林少卿很有本事了 ?”

封十二看她一眼:“他自幼喜欢琢磨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大理寺有几套密语本,便是由他独创。”

方桐这下听懂了,她和封十二之前就怀疑柳从文纸条上的诗是密语,所以封十二会找林越解密。

“你如何猜到柳从文那首诗用的大理寺密语?”方桐问。

“以前师父给我看过林越的手札,”封十二眼中泛起一丝怀念,“他常说林越淘气,但林越每次出了什么新玩意儿,他都会拿来向我炫耀,我就是那时见过类似的密语。”

“最早在逍遥楼,我看你和林越说话那样儿,还以为你们不熟,”方桐轻笑,“原来你们是一家的。”

封十二扬唇,轻轻摇了摇头:“出宫开府之前,我从未见过林越,我与他初次见面是在师父的葬礼上。”

那时封十二从东夷凯旋,还未进京就听说林阳病逝,他不顾皇帝旨意擅自离军赶回京城,在林阳的棺木入土前,见了师父最后一面。

林越在灵堂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你不该来。”

第二句话是:“但祖父知道你一定会来。”

第三句话是:“他说‘他来了也好’。”

三句话一句比一句不明白,封十二当时没全懂,后来皇帝因他擅自回京,免去他在军中一切职务,让他重新变回一个闲人,他突然就懂了。

为何林阳会说他来了也好。

林阳知道他想从军,恰逢东夷之乱,这位老人拖着病重之躯一力促成徒弟领兵一事。

封十二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他在前方身先士卒,打下一个又一个城池,那些瞧不起他的将领从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赞叹,他在军中逐渐立起声望。

如果战争一直这样下去,对封十二没什么不好,但战争终究还是结束了。

胜局既定,封十二表现得越耀眼,皇帝就越会担心。

封十二并不是一个讨喜的皇子,当他手中有了兵权,皇帝只会越发不满。

皇帝是个顾面子的人,他若平白无故打压封十二,难免让人觉得这个做父亲的过于心狠,所以他会等着封十二犯错。

这样的错可大可小,封十二稍有不慎便会引来杀身之祸。

而封十二果然犯了错。

他为了见师父最后一面,提前离军,于公是过,于私却又有情可原。

功过相抵之下,皇帝没有做得太绝,只是拿走了他手中的权力,让他重新做回一个不起眼的十二皇子。

林阳是老臣,比谁都明白皇帝的性子,他知道封十二若回京奔丧,军功必被褫夺,却能平安保住性命。

事实正如林阳所料,封十二与皇帝维持了面上的和平,平平安安走到今天。

方桐有心想安慰他,但看他面色平静,不像很需要安慰的样子,安静了一会儿,换回正题:“林越看了那首诗怎么说?”

“柳从文是大理寺的密探。”封十二道。

方桐震惊地张了张嘴。

“大理寺派了密探潜伏在敬王府?”她略微压低嗓门,“是林越的意思还是皇帝的意思?”

封十二淡淡看她一眼:“陛下从不轻信于人。”

这话的意思简直明白得不能再明白,方桐立时想起东厂西厂锦衣卫这样的机构,他们负责替皇帝监视朝臣,肃清异党,难道大理寺密探也是如此?

“你府上也有密探吗?”方桐不禁关心。

第154章 没长歪

“便是有也无妨,”封十二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如果柳从文是鬼,那么敬王府一定做了亏心事,”方桐顺着他的话分析,“否则柳从文不会写下那首密语诗,更不会被杀。”

“你说得没错,”封十二赞许道,“虽然当时封玉扬不在固州,但柳从文跟随他多年,一向受他重用,他听到柳从文的死讯,反应格外平静,这让他变得更加可疑。”

方桐沉吟:“要么是他知道了柳从文的身份,要么是封玉扬这人冷心冷情,不过他若真的冷心冷情,在你面前的各种示好就显得别有用心。”

“正是如此,”封十二道,“从一开始他的出现就格外突兀,加上他与五岳山人的关系,教人不得不防。”

“如果说,他知道青鸾她们的身份,甚至从一开始就是幕后之人,他的目的是什么?”方桐想不通,“他还想抢太子位不成?”

一个残废的皇子,就算想当储君,别说皇帝瞧不上,大臣们也会激烈反对。

“论年纪,太子为长,封玉扬其次。”封十二道,“如果他没有残废,太子若有个三长两短,储君之位就该轮到他。”

方桐歪歪脑袋:“他的腿到底瘸没瘸?”

“他从生下来,左腿就比右腿短两寸,”封十二道,“此事确凿无误,所以陛下才会同意让他去外地就藩。”

封玉扬在京中,看到其他皇子身体康健,日子久了难免自卑,他母妃多次向皇帝恳求,才给他求来固州这一封地,对皇帝而言,整天看着个瘸腿儿子在眼前晃悠,难免也觉糟心,所以答应了贵妃的请求,将封玉扬送得远远的,来个眼不见心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