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郎君欺骗后她幡然醒悟(121)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东厂和锦衣卫的人是死了。
打顿板子,不就能想起来了吗。
这事贞元帝之前不是没有想过,可是,这民怨平得了一时,平得了一世吗?
他道:“这怕也只能拖一时,天久不落雪,这事到时候再被人翻起来,只怕是要比先前还激烈。”
齐扶锦道:“接下来,就交给天吧。”
打板子施威一事,也只是用来拖时间。
现在就是要赌,赌这天能不能落雪。
等天下雪,和天赌命。
落雪了,就什么都好说了。
他们攻讦贞元帝的长矛也就没了。
贞元帝从东宫离开了,他从东宫离开的时候,雨下得还很大,他几乎是奔雨而走。
他现在回去,应该是准备让东厂的人去动手了。
这事拖不得,越拖下去,对他们越不利。
*
天上的雨下得很大,本来天气还是好好的的,谁知道转眼之间就落了大雨。
李挽朝出门的时候没带伞,在点绛轩被困了一会。
店里头有两把备用的伞,她让店里头的掌柜伙计先拿走了,她们都是女子,待天黑透了,街上没人了,回去就不大安全了。
她和知霞在点绛轩又待了一会,等到了杨家的人来接。
关好了店门,就上了马车,回去了杨家。
等回杨家的时候,雨也仍旧没有小下来,颇有越下越大之势。空气又湿又冷,寒气透过肉钻进了骨头,冻得人股战而栗,院子中的梅花被摧残,满地都是残枝落叶。
李挽朝想回院子里头烤炭取暖,可杨絮那处却来了人传唤,说是太傅今日登门了,晚上家里头摆了菜,喊她过去一起吃。
太傅?
李挽朝先前偶有听两个表兄提起过,太傅和外祖是朋友,想来今日也是被这突然下起的大雨困住了。
听到他们传的话,李挽朝不曾多想,往着膳厅的方向去了。
李挽朝到了后,同他们打了声招呼,见了面便入了座,一家人开始用起了晚膳。
太傅先前也听说了太子遇刺一事,那个时候他还去过东宫看望过他,后来问了一番,才知这么凑巧,那救了太子的恩人竟是自己好友家的孙女。
不过他也未曾多想。
前些时日杨家门庭若市,来了不少的人给杨兆文道贺,好不容易,快要过年了,各部衙门里头忙起来了,各家都忙着各家的事,杨家的门口也终于冷下来了,他就趁着这个时候上了一趟杨家的门。
江太傅今天登门杨家,本来只是见见面,说说话就走,谁知道突然就落起了雨,被雨困了好一会后,就被杨兆文强留下来用了晚膳。
推脱不掉,就留在了杨家。
杨期明过完这个年,到了来年二月就要参加春闱,借太傅在家的这段时间,还问了他许多不懂的地方。
太傅是杨家的老熟人了,从前的时候他们不是没有在一起吃过饭,现在一家人倒也熟络,他看到李挽朝,还问了几嘴伤养得如何了,两人这也算是打过招呼认识了。
等到晚膳用至一半,杨兆文就和江太傅小酌了几杯,两人都一大把年纪了,身体不好,但难得有这样的时候,趁着临近过年的喜气,也贪杯喝了些酒。
浊酒下肚,他们嘴巴也开始不把门,说着说着就论起了京城中最近发生的那件事。
皇帝被人逼着立继后。
太傅想起那些事,就直摇头,他道:“皇上也不好做,老天爷和人不对付,这也得怪他头上。皇后才去没几个月呢,三皇子一党就已经憋不住使坏,钦天监的人带着头去上奏章,观腊月不落雪,是因皇帝无德,这东西,还被人流说去了民间,现在一传十,十传百,说不准已经传到了南地去了。”
自从李挽朝救了太子一事后,杨家自然而然就和太子绑到了一起。
听到江太傅这话,也知现下情形不大美妙,杨兆文叹道:“皇上仁慈啊。”
太傅苦笑了一声,摇头道:“不仁慈也没办法,杀不尽悠悠众口。”
杀一个是杀,杀十个是杀,一百个,一千个呢?
他往后在史书上,岂不是要留下个暴君之名吗。
李挽朝这些天也听说了这件事情,街上人来人往的,这些话她听得不少,左右就是编排帝王的不是。
她大概猜出这是他们的帝王之争。
被逼迫的是皇帝,可底下关乎的是太子和三皇子。
如果林贵妃继位了,那三皇子往后也是可以名正言顺成为太子的。
太子之争,素来如此残酷。
就是一件微小的事情,都能变成导火索,将这本就焦灼的气氛迅速点燃升温。
李挽朝握着筷子,心不在焉的吃饭。
关于对齐扶锦这人的了解,她其实也根本不担心现下的情形,他看着好像挺不喜欢林家人的,所以,他会让林贵妃那么顺利的继位吗?
可在这件事情上面她还是希望,最后赢的人是齐扶锦。
他的手段真的是高明,李挽朝一边恨生恨死,一边又真怕他要出了什么事连累了她一起遭殃。
空气实在是冷得厉害,不下雨的时候倒也还好,一下起雨,就像掉进了冰窖,屋子里头燃着炭,时不时会发出炭火“噼啪”声,和外头的水滴声相互映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