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郎君欺骗后她幡然醒悟(88)
杨老爷那边早上已经授完了课,等到她到的时候,两人刚好在厢房的门口撞见,见到李挽朝来了, 他让人赶紧进了屋。
两人往一旁空着的方桌那边去,杨老爷见她手上提着食盒,便道:“朝姐儿,往后不用跑来跑去的给我送饭,我这里头有公厨能用。近些时日,快入深秋,天也愈发寒凉,一来一回着了凉就不好。”
两人正布着菜,李挽朝听着杨老爷的絮絮叨叨,止不住笑,“外祖,哪里有这么厉害的风,吹一下就把人吹倒了,再说了,我又不是走路来的,坐马车,吹不着风。”
谁知道杨老爷听了这话却沉默了片刻,过了良久,才长长地叹出一口气,道:“怎么就没有?你娘身子骨不好,以前还没嫁人的时候,也老喜欢给我来送饭送菜。有一回天凉了一点,恰回去的时候还落了雨,然后就染了一场风寒,半月都养不好。”
杨老爷说完这话,抬眼去看李挽朝,见她神色稍显怅然,就知自己也不该提这些,他赶紧扯开了这个话题,道:“哎,都是许久前的往事,不提也罢。外祖没其他的意思,身体康健,是最重要。切莫为了别人,伤着了自己,多得不偿失呐。”
他活了大半辈子,教书也教了大半年,说起话来,也颇有股老学究的味道。
李挽朝眼中的杨屏,实在是一个虚影,看不见摸不着,除了她留下的那本手记,她对她没有一点了解,她只知道她善良、美好。可这都是很虚幻很虚幻的,摸不见看不到的东西。
她从外祖的口中听到她的过往,这个人好像就实在了一点,清晰了一点起来。
在李挽朝拼凑自己母亲的时候,杨老爷却低低泣了起来。
分明是他想要安慰她,可是想起了那个早死的女儿,他又再也忍不住了。
杨屏对李挽朝来说是一个不实在的虚影,可是对杨家人来说,那是切切实实的人,是每提起一次,就承受不住痛苦以至于落泪的人。
亲人的离世,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是一辈子的潮湿阴雨。
就在这秋风和煦的午后,外孙女来给他送了饭,他叮嘱了她几句不要着凉,而后,他就想起了早亡的女儿。哎,这种东西,不想起就还好,一想起来,怎么能不伤心落泪。
怎么能死这么早呢?怎么能这么年轻就死了呢?他又在想,疼不疼啊,这孩子死得时候疼不疼啊?死前的时候又会不会怨恨他们这些做父母的没在她身边呢。
本以为十几年过去,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也总该有所长进。
可痛失所爱这四个字,不想竟然是人一辈子也释怀不了的东西。
每次提起,都是哽咽。
杨屏没死之前,杨老爷的脾气可大了,对两个女儿也很是严格,可是自从杨屏去世后,他也变了许多,他身上的脾气就像一下子被杨屏抽走,整个人柔和了许多。
尤其是在李挽朝面前。
杨屏离开他们去了恩文府的时候,也差不多是李挽朝这个年纪。
现在李挽朝从恩文府回了杨家,有此前车之鉴,他们岂敢再让她回去呢。
李挽朝没想到就那么几句话的功夫外祖就哭了,她拿着帕子给他,一边又道:“早知今日就不躲过来了,还把外祖惹哭了。”
杨老爷接过帕子拭泪,好不容易才缓回来,又问她,“躲什么?”
“上回我可能夸了厨子做的桂花糕好吃,然后小姨和外祖母就天天喊我过去。快吃不消了,这不就想着躲来您这吗,不想还给您也弄哭了。”
杨老爷听到这话就笑,“你那姨母她们就这样,喜欢吃什么,总是一次性就想给你喂个饱,这是把你当成思姐儿了,你这么大了,还以为你和小孩子似的。你不要和她们去客气,届时不想再吃,直接说就是了,一家人,躲来躲去的,倒是生疏了。”
李挽朝见他不再掉眼泪,也笑着应,“下次可不敢了,时候快不早了,外祖先用膳。”
杨兆文用完了午膳,李挽朝便收拾了碗筷放回了食盒,和他又说了几句话就打算往回家去。可是才出门,就撞见了一人大摇大摆往里头走,两个人差点撞到了一处。
李挽朝定睛一看,发现是个年过五十的老者,头发竟也花白,脸上布着不少的皱纹。他和杨老爷年岁相仿,两人看着应当是旧友。
“杨兄,这漂亮小姑娘是呀?我才出去没有一年,你就又多了个孙女出来啦?”
听这语气,两人关系好像颇为熟稔。
李挽朝想着要不要给这老者打招呼时,杨兆文就先走到门边,他笑,对着李挽朝介绍,“这是我多年朋友,从前考科举的时候认识的朋友,后来一直也没散,你唤他江爷爷就成了。”
江向北听到这话,忙摆手,“那不成,叫爷爷,那给我喊老了,你喊我江伯就成。”
杨兆文也没在意这些细枝末节,向江向北介绍李挽朝,“这还真是我孙女,屏屏的孩子。”
江向北眼睛亮了亮,“屏屏的孩子?你不说人一直在南边和孩子爹住着吗。”
杨老爷拍了拍李挽朝的肩,先让她归了家去,而后和江向北一边进屋一边说道。
“不和她爹住了,再和她爹住下去,迟早会落得和屏屏一个下场。你知道的,有了后娘就能有后爹。她在恩文府住的,一直都不好。这次她回来,我不会再叫她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