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郎君欺骗后她幡然醒悟(89)
江向北忍不住笑,“你看看你,怎么还这般强势,还不叫她走,她若真生了腿,想走你也真是拦不住。”
杨老爷叫他说得一噎,不愿再继续说这事,他一边给他倒茶,一边又问,“皇上这回让你处理江南水患的事情,可都处理好了?一去就是大几个月,怎么一点信也没回来过。”
江向北接过了茶,抿了一口,回他道:“是挺麻烦棘手,但也都过来了,没什么大事,南地现在也慢慢活过来了。如若没好,我也不回来的,好了,我才回。回来后,听闻太子也回宫了,马上就去见了他,变了......还是变了。”
提起齐扶锦,他眉头就忍不住蹙。
他这些年任太傅,在文华殿教了太子十来年的书,后来太子年纪大了,他的事情也就不多了,不用再继续留在文华殿中,便时常会去别的地方处理事务,就如这次江南水患,也是他亲自向皇上请呈前往。
不想,回来后,失踪不见的太子也回来了。
江向北回了京城后去和皇帝述职,就马上赶去东宫,去见自己的学生。
哪哪都是说不出的古怪。
整个人瞧着阴阴郁郁的,成什么样子。
不过,太傅也没说什么,没问什么。问了也不见得齐扶锦会掏心掏肺给他说出来,太子已经长大了,年岁小的时候他还能从他的嘴巴里面哄骗出来一些东西。后来他长大了,他就再也骗不过他了。
他那天没和太子说多久的话,就离开了。
又过了几天,太子迟到一年的冠礼被补上了,江向北前去参加。
当初太子失踪在八月十几,离他二十岁的生辰只有几日,太子消失不见后,冠礼自然而然也被推滞,这次的冠礼,等到太傅回京,很快就被补上。
冠礼上,皇帝亲自给太子赐字,长玉。
江向北这些时日终于得了空,才来见了这几十年的好友。
江向北叹了口气,道:“这京城,往后恐怕还是有场血雨腥风,还是你这个小官当当好,怎么着也不会被殃及。听陛下的话,近些时日是想给太子择选太子妃,连大选都不开设了,劳财伤神的,反正选到最后又是那几个人。”
这话杨兆文就不乐意听了,“小官当当你以为轻松吗?每日的教案就够头疼,再碰上几个不大听话的学子,病都要气出一大堆。每回到发俸的时候一看那几两钱,更是两眼一黑。若不是家里头的女婿在外头做商,这一家老小,光靠这我这些钱,怕妻子孩子,全都得饿得只剩一把骨头。”
“你家那女婿,着实是个不错的。”江向北又打趣,“还得是一个人自在吧,你瞧我,这么些年,快活得不行。再说了,你家既有小辈养活着,你何必这样累,都这把年纪了,该告老还乡,在家里头歇歇了。”
杨兆文不肯,“好歹得等家里头的孙子先过了这次春闱再说,不然,杨家真没人了。”
江向北明白他的顾忌了,也不再说下去了。
杨兆文对他道:“你既说太子这回回来性情大变,那你往后可要小心些,你孤家寡人的,也别图些别的了,能够终老,也是皇恩。”
哪家没有难念的经。
太傅一职位列三公,是文臣不可触及的荣耀,但又说伴君如伴虎,触及到权利中心的事情变得多了,日子也得小心些过。
两人年轻很早的时候相识,江向北的父亲是将军,家中只他一人从文。他们两人曾经在国子监读书相识,后来江向北中了状元,越走越高,甚之当上太傅。杨兆文便比较平庸,去了国子监后,下半辈子也就都在国子监了。
不过两人虽一个守成,一个激进,朋友倒还做得来,逢年过节的,江向北如果没地方去,就会去杨家讨顿年夜饭吃,一直到今日,也常会往来。
两人又在一起说了会话,后来,国子监的钟声响起,杨兆文该去授课时,两人才散。
*
现今才十一月初旬,距皇后身死,约莫已经过去了三月。才不过三月,朝中就已有人心怀鬼胎,意图让贞元帝再立继后。
首辅的人主重新立后,而肃国公则借口说皇后才死没多久,不用着急。
两相推诿,各执一词,总之,每日都会因为这事吵上几句。
皇太后那边也在劝皇帝立后,可贞元帝也只说立后一事重大,需要从长计议。
总之,也是一拖再拖。
除了皇帝重立继后,还有择选太子妃一事......
当初太子尚未及冠,这事也不用那么着急,只是如今,他失踪一年,如今冠礼也行了,年岁也都二十一了,再拖下去,也不好了。
皇帝让小太监喊来了太子。
夜已经黑了,月弯遮蔽在云层之中,露出了个尖来。
空荡的大殿中,除了滴漏声声,便没甚人气,宫女、太监们在一旁服侍着不爱说话的帝王。
太子进殿后,贞元帝的手抬了抬,周遭人便散了个干净。
贞元帝起身,下了台阶,往下位走去,他走到了一张桌前,给齐扶锦使了个眼色,让他坐在自己的对面。
他直奔正题,对他道:“你该选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