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郎君欺骗后她幡然醒悟(91)
皇帝听出了太子问这话的意思,太子还真是有点放不下那段在民间成的婚,可是,温沉已经死了,世间只有齐扶锦了,那也就是说,温沉和李挽朝拜得天地,和齐扶锦一丁点的关系都没有。
贞元帝当然没有再对齐扶锦说出这样伤人的话,毕竟是自己的亲孩子,对他这么狠干嘛呢?
齐扶锦自己心里头能有数就够了。
既然当初做出了那样的选择,你就应当继续这样下去才对,那是正确的选择。
一条道走下去吧,不要回头了,不能回头了。
你每回一次头,都是在鞭笞自己的灵魂。
齐扶锦不再开口,头也不回地迈入苍凉月色中。
在离开恩文府时,他一次又一次地选择抛弃李挽朝,可是现在,在这无边的皇城中,看着满目的凄清时,他真的有点后悔了。
他承认,他做不到,做不到和别人共度余生。
李挽朝身上的味道,早就已经不知不觉浸入他的骨髓。
年少时候因为看到帝王宠幸其他妃子,而伤了皇后的心时,齐扶锦或许就已经在心底埋藏了一个“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想法,母后那个受伤的表情太过刻骨铭心,齐扶锦不想在自己的妻子身上看到。
他是绝对不可以娶别人的。
因为,他已经有妻子了。
第33章
出事了
秋天都快过去, 树木已经落完,枯枝败叶掉了满地,清晨时, 杂扫丫鬟的扫地声渐渐响起。
外头逐渐天光大亮, 李挽朝也起了身来。
自从在李家住定后,她再也没和李观联系过一回, 他没有写信给她,她也没有联系过他。
他当初说, 如果李挽朝走了, 她就再也不要回去。
现如今,李挽朝也确如他所言, 再也不会回去。
李家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各种层面都不好过, 她也挺自私的, 在外祖家过惯了舒服日子,自然是不想再回到那个地方。
她平日在家无事, 当初背上的伤也早就养好了,闲得多了,心里头盘算做点其他的什么事。
当初齐扶锦离开, 给她留了几百两银子, 她现在还剩不少。
齐扶锦给她留的钱, 她不会舍不得花, 也不会不好意思花。
她为他挨了打, 他就该给她钱,她也不追究他骗她了,钱自然是要好生收下。
经了当初那么一遭之后,她也看开了些, 既然日子能过得痛快,那就痛快些过,不要和自己拧巴。
那日秋猎后,她再也不会有能够见到齐扶锦的机会了。
不见到他,她吃得好,睡得好,每日和家里头的哥哥妹妹在一起玩闹闲话,日子过得要多痛快有多痛快。
只是关乎当初在恩文府和温沉成过婚的事情,她始终没有去和杨家人提起过一回。
他们不问,她也从不会主动去提。
他们若是问了,她就想着法子去搪塞。
今日,用过午膳后,杨无思又跑来了她的房中,一股脑就要拉着她出门。
李挽朝有些没有弄明白,还没来得及开口去问,就听杨无思高兴地叫唤,“表姐,爹回来了!爹回来啦!”
李挽朝脸上也有惊色,“小姨父回来了?”
李挽朝第一日来杨家的时候,听杨絮说,她的丈夫在跑商。李挽朝在杨家的这些天,他也一直不曾回来,想来一直都在外面忙活。过去这么久,终于从外头归家了。
李挽朝吭哧吭哧和杨无思跑到了堂屋那处,杨期朗还在国子监,堂屋里头老夫人、杨絮、杨期明三人都已经在了,另外有一个稍显陌生的脸孔坐在杨絮的身边,他是个中年男子,身着锦衣丽服,穿得颇花里胡哨,面色是说不出得和善。
想来这人就是杨絮的夫婿,方濯。
果不其然杨絮拉着李挽朝到了方濯跟前,介绍道:“这便是你的姨父,在外头忙活了小几个月,总算是回来了。”
李挽朝颇为恭敬地和这位姨父见了礼,“姨父万福。”
方濯颇为受用,乐呵呵地拿来了好几个包裹,递到了李挽朝的面前,他一边拿一边道:“早就听阿絮说了小朝来了,她叫我在外头碰到些什么好东西千万记得带两分。姨父忙,这才回来见过了你,你可别觉生气。”
李挽朝看了看方濯递过来的一堆大大小小的包裹行囊,又看一旁的杨无思已经开始坐在椅上拆起了包裹,她也不再扭捏,接了下来。
她又去说了好些讨人开心的话,哄得方濯嘴巴都咧到了耳后根去,杨絮直在一旁打趣他没出息。
方濯好不容易才回来,见过了这个从远道来的外甥女,两人寒暄了几句过后,一家人就开始坐下来闲话。
杨絮问方濯这些时日在外面过得可还好,从东问到西,从天南问到海北。
方濯自是让她放心,没什么不好过的。
杨期明近来在准备殿试,和方濯见过面,说过话后就先行一步告退,回去了房中温习。
一行人又说了好一会的话,到了后来,杨无思拉着李挽朝一起去外头拆方濯带回来的包裹。
几个小孩都不在了,屋子里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方濯探头看了看屋外,见李挽朝还在陪着杨无思,便放心去谈,他问杨絮,“你那先前的信上不是说,朝姐儿她看着情绪不大好吗。我还以为人出了什么事,现在看来,不是好得很吗,还能同人说些玩笑话,哪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