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相妇教子(92)+番外

作者: 难寢 阅读记录

陈十年闻言不由得一笑,这小护卫还是这般不善言辞,“今日周丞相本就没打算下杀手吧?”

阿疏身姿笔直,应声道:“是,他只是想试探试探,殿下的朋友都未曾受伤。”

站在桌前的男人只随手套了一只玉扳指,动作间,见那人还跪在地上行礼,无奈摆摆手道:“起来吧,以后你便留在府里,不必再去周相那了。”

“谢殿下!”

他的声音铿锵且沉重。

陈十年挥挥手示意他们都下去了,他坐在桌案前,空洞地望着远方。周相将他太子府里的人训得这般规矩,定然是下了不少功夫。也不知这位好丞相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

他撑在案前揉了揉眉心,再度想起了她。

*

盛京城郊

一心赶路的众人总算见到了“盛京城”三个大字。

“我们马上就要到了!”陈六年扬着手中的马鞭欢声呼喊起来。

车里的江迟依旧郁郁寡欢,她这一路上只靠在车上睡觉,半点不肯出来透气。霜荌早劝了几遭,于事无补。

每个人的心里都清楚,做此事是得带着掉脑袋的风险。盛京城并不是所谓的最终点,它只是另一件事情开始的一个起点,他们没有笃定的答案,更没有几成必胜的把握。

拳拳赤子之心,便是他们唯一的傍身之物。

马蹄踏进城门,他们再也不会是从前轻松快活的小衙役了。

大开的城门里是人山人海的热闹街市,高入云端的飞檐阁楼只是一间食肆,就连这里的裁衣坊都是有七八个小厮时刻伺候着的,街头的幌子如落英般在空中纷飞。

这般繁华之地,于他们来讲也只是个陌生处。

马车直入驿站,那里的人告诉他们:“今日见不了陛下。”

江迟搓着手中的淑然佩,很是嘲讽地念叨了一句:“这城中还真是冷呀。”

凉风穿过盛京城东西二十四条街,却唯独被拦在了皇城墙外。御书房里碳火刚好,茶香弥漫着整间屋子,镶金纹的檀木案桌上奏折累积,元禹帝从中冒出头来,哑着嗓子问了一句:“舍得回来了?”

“父皇早就知道了罢?”

陈十年慢条斯理地吹着杯中的热茶,不紧不慢地反问。

“你这是说的哪门子话,父皇怎么会知道你去哪了?”元禹帝放下手中的奏折,扬眸望向那个身披锦袍的少年,“行了,那就给朕讲讲此行有何收获罢?”

“不虚此行。”

元禹帝端起茶盏,摇头苦笑,总结得倒真是言简意赅。

“细以言之呢?”

“恭喜父皇,您有孙子了。”

元禹帝一口茶水喷出来,顿时愣了。虽早有消息传来说他的好儿子藏身清河县里,但信中可半点没提孙子的事儿啊!

这小子真是满口胡话,越发放肆了,竟然敢编出这样的鬼话来糊弄他!

他是老了,但不是傻了。

“那就有请朕的皇孙儿吧!”元禹帝负身而立,扬唇笑道。

“还在肚子里……”

元禹帝眉眼顿时沉了下来,方才那话是可以不信,但这个听起来似乎不像是假的。难不成这是把哪个良家姑娘的肚子搞大了,跑回来求赐婚了?

糊涂儿啊,你是真有本事。

你爹年轻时候都没这能耐呢……

这奏折算是没有心思批了,老皇帝只央央地凑过去左右打听到底是哪家的姑娘,“说说吧,姓甚名谁啊?”

“江迟。”

陈十年语速极快,语调又轻,竟让老皇帝有些捉急了。

“谁?江什么?”

“江迟!”

元禹帝望向一旁的大监李德海,李德海也摇摇头。京城里似乎是没有听说过这家姑娘,那清河县里有头有脸的人家他也是略记得些的,怎么这个偏就没半点印象?

“清河县令江迟,就是要进京的那个……”

陈十年解释道。

“这清河县令不是名男子吗?周珩你糊涂啊!”元禹帝不及思索,开口便要责骂。

“姑娘,是姑娘!”

元禹帝:懵

“好吧,看在皇孙儿的面子上,明日早朝召她进宫吧,朕倒要看看这个小女娘究竟有多少本事!”元禹帝在听完陈十年的讲述之后,倒觉得这小女娘确实有些意思。

这小女娘真如传闻中那般厉害?

不信!朕不信!

“对了,今晚设家宴你就不必回去了,正好同你的兄弟们聚一聚。”见陈十年要走,元禹帝立时便叫住了他。

陈十年虽有些犹豫,但思忖片刻后还是留下了。

与她相见,并不急于一时。

他若是要诚心同她在一起,凭谁也是拦不住的。

而此刻得了召令的江迟却在驿站里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十年不在身边,她这一次倒真的有些手忙脚乱,也不知此刻的他如今身在何处?

那可是早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去状告周丞相意欲谋反?

江迟连忙摇摇头,这老皇帝莫不是要将她摆上案板?

不行,还是看好人证。

若是明日出了差错,让老丞相逍遥法外,那自己岂不是没命可逃了?想至此处,江迟走下床,靠向了窗边。

撑开窗子,她正好能瞧见屋外的马车。如钩般的弦月挂在空中,只在窗边撒下零星光辉,这里的月亮都没有清河的月亮圆,还真是无趣。

少女枕着手臂靠在窗边,袭面*的凉风也没能打醒她那浓浓困意。她已经有好几日未曾合眼了,自陈十年失踪后,更是日夜难寐。

她怎么会不担心自己夫君?

即便闹了脾气,藏了秘密,可他依旧是自己认定的夫君啊。

上一篇: 回首阑珊处 下一篇: 渣了那个高岭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