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娶明月(36)
那是……她的项坠!
小小的白玉梨花,静静地躺在书案一角,玉质玲珑温润。令漪错愕地看着项坠。她的东西,怎么会在王兄这儿?
他不是说,找不到了么?为什么会放在书房里,放在随手可把玩的地方。他一个成年的男子,又为什么要留着继妹的东西?
那答案好似近在眼前,伸手可触。心底却一片深不见底的幽寒,要拽着她坠入深渊去。令漪不敢深想,也固执地不肯触碰。
也恰是这时候,门外忽响起簇玉刻意拔高t的语声:“奴婢见过殿下!”
紧接着是晋王的声音:“你主子呢?”
“回殿下,娘子在厅内相候呢。”
令漪身如抖筛,忙把项坠重又塞进匣中,动身出去。
迎面却与晋王打了个照面,他闪身进来,她忙福身行礼:“王兄!”
见她从内室出来,他面色微沉:“你怎么来了。”
四目相对,她清澈如溪的杏眼里明晃晃映着慌乱,却很快蕴出笑意:“阿妹来给王兄送些棠棣糕。”
苍白的唇瓣抿出一丝浅笑,她指了指正放在紫檀小几上的食盒:“东西既送到,那阿妹就不耽搁王兄了,阿妹告退……”
语罢,她匆匆掠过他,欲要离开。
小臂却被他一把攥住,大掌滚烫,坚硬如铁。灼人的热意透过薄如蝉翼的丝缕源源不断地渗进她微凉的玉骨里,令漪身子剧烈一颤,惊恐抬眸。
第17章 王兄年轻俊美,她并不……
两人视线再度对上,嬴澈紧攥着她手臂,冷沉目光却如两道箭矢迫到她脸上,阴鸷又凌厉。
令漪原就心虚,被他这么攥住不放,心间顿时乱如鹿撞。
“王兄这是何意?”她强作镇定地问,杏眼含情,如芍药笼烟,一缕散乱下来的青丝贴在鬓边,瞧来可怜极了。
嬴澈薄唇微动,本欲迫问她擅进内室之事。然他最终只是道:“你进来。”松手将人放开。
令漪忙道:“是。”
方才被攥住的地方仍漫开灼烫的热意,她脸上红如绯霞,一颗心却陷在方才发现项坠的巨大震惊里,低着头,跟他进了书房。
一本文书被递到眼前,正是方才她偷看的那本:“这是朝廷有关宋祈舟等的身后事安排,你也看看。”
那枚檀木小匣也还静静搁在桌案上,一切平静得仿佛从未发生。唯有经折装的文书被匆忙归位所产生的那一道小小的纸张折痕,昭示着她曾来过。
令漪头顶微微发麻,她硬着头皮接过,佯作认真地浏览。
她总觉得王兄好似是在嘲讽她,就算不来偷翻他也会拿给她看。可他既没有戳破她,这样尴尬的事,她自也不会提。
对面,嬴澈一直冷眼看着她强作镇定的杏眼,并不言语。他薄唇微抿,掠过一丝似有若无的冷笑。
令漪被他看得双颊升温,却还佯作不知,安安静静将文书看完,以双手奉还:
“王兄安排妥当,阿妹没什么可指摘的。在这里代亡夫谢过王兄了。”
“‘亡夫’两个字,别说得太早。”嬴澈在圈椅上坐下,自怀中抽出另一封文书掷在桌上,“这是我让京兆府签发的你和宋家的绝义文书,从此以后,你和宋家再无瓜葛,你不必为宋祈舟守丧,婚姻嫁娶,也再与宋家无关。”
大魏虽无夫死其妻必得守丧的律法规定,也须满七十日才可改嫁。民间更是贞妇之风盛行,在夫家守节立誓不嫁者不在少数。但这封文书里,清楚地写明了宋祈舟死后其母江氏对儿媳的百般磋磨、将其驱逐回娘家的恶劣事实。故由官府裁定两家义绝,连这七十日的丧期也免了。
“有异议吗?”他问。
他在这里,她还能说什么?令漪勉强笑道:“一切都听王兄的。”
嬴澈看出她的不情愿,稍稍倾身过来,摘下了她腰间系着的白玉夔龙纹玉佩:“斯人已逝,人尽可夫,你也不必过于哀伤。他的死更是与你毫无关系,这些东西,以后就不要戴了吧。”
长指绕着丝绳,只轻轻一旋,那玉佩便掷在了桌上,正落在那枚装着项坠的檀木小匣旁。
清脆的一声闷响,像撞在令漪心里,引得她心跳如脱兔。
人尽可夫,兄一而已,他的暗示简直来得众目昭彰。可她却不知哪里来的勇气,伸手拿回了玉佩:
“虽然我已与宋郎此生缘尽,可到底夫妻一场,我想再为他守守,以全夫妻之义。否则我这余生也不会安的。还望王兄见谅。”
嬴澈眼波微凝,面上却没什么表情。似漫不经心地坐回圈椅中:“那你是不愿改嫁了?”
“也不是不愿,令漪说过,一切事都任凭王兄主张。只是我到底是新寡,太快改嫁,传出去对阿妹名声也不好。改嫁的事,再过些日子吧。”
“届时,一定全听王兄的,王兄想让我嫁给谁都可以。”美人含情凝睇地说着,红唇妩媚,柔波楚楚。
她不敢直接忤逆,只能用这说过数次的借口再度搪塞,试图稳住他。
可若论起本人意愿,她又的确是不愿的。
一来他不是她能掌控得了的人,也未必会为了她舍去多少利益为她所用,她不想把自己搭进去却得不来回报;
二来她不想为妾,那意味着将来得和数个女子一道分享他,那太脏;
三来,她仍是觉得不可思议,王兄怎么会看上她呢?他不是应该讨厌她的么?
没人会真心喜欢一个心机叵测、贪图富贵的女子,宋郎会对她好,是因为他不知道她的真实面目,他甚至会为她落水为他所救而不得不嫁给他而愧疚。可王兄,却是从来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