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原本舒展的眉目倏忽一凝,仔细回想近来的奏折,突然咂摸出一丝异样的滋味来。
闻禅不提,他还没注意到这件事。原本一窝蜂请立越王为太子、立郁妃为皇后的折子,自从他清醒后确实一本也看不见了。那些拥立越王的大臣为什么忽然间偃旗息鼓,难道真如闻禅所说,怕他多心忌讳吗?
可他停朝数十日,但凡有点脑子的人应该都能猜出来他患的不是轻症,这时候他们若忧心后继无人,不正该拼命地上表为越王争取储位吗,怎么反而一个个噤口不言?还是说他们觉得,如今已经没有争取皇帝同意的必要了?
衰老,疾病,皇权,皇帝几乎把多疑的诱因占全了,他在立储一事上摇摆多年,此刻很难不对越王心生怀疑。梁绛后背浮起一层细密的冷汗,闻禅恍若未觉地拿起一本新奏折,窗外突然传来“轰隆”一声惊雷。
“陛下!陛下不好了!”
殿中三人同时悚然一惊,梁绛脸色骤变,快步走过去叱骂:“满嘴胡说什么!猪油蒙了心的糊涂东西!谁让你闯进来的!”
那内侍品阶不高,平时负责在含嘉殿门上迎来送往,却是梁绛收下的义子。因此他骂的声音虽然大,却并没把那内侍赶走,厉声问道:“慌慌张张的,出什么事了?”
小内侍满身雨水,扑通跪下:“越王带兵打进宫来了!正在围攻重华门!”
皇帝耳边“嗡”地一声,疑心自己听错了:“越王?”
闻禅撂下笔起身:“越王不是在檀州吗?”
脚步声和金铁交击声响起,又有一道身影从雨幕中匆匆冲入,这回却是陈殷手下的豹韬卫,一进门便带着冲天煞气:“陛下,越王称陛下为持明公主与许贵妃所害,举兵攻打重华门,左骁骑大将军董无疾响应越王,率兵攻打朝天门。中书令源叔夜,谏议大夫郁知节在骁骑军中,门下侍中戴应宁随越王战于重华门,陈副统领正率军于朝天门抵挡。因事关皇嗣,陈副统领不敢擅动,请陛下示下!”
“父皇!”
“逆子!”皇帝胸膛剧烈起伏,气得满面通红,狠命地捶着床榻大骂,“这个孽障!我怎么会生了这么个孽子!”
闻禅冲过去一把扶住险些栽倒的皇帝,死死抓住他的手强迫他回神:“父皇,现在不能倒,陈殷还等着您的旨意。越王自朝天门和重华门南北夹击,一旦攻破禁军防守,皇城就要易主了!”
幸亏这些日子调养得好,皇帝乍闻噩耗竟然没有当场晕过去,猛喘了一阵粗气后慢慢平复下来,反手紧紧攥住闻禅的手掌,默然同她对视半晌,转头对梁绛道:“拿天子金剑来!传朕旨意,夜犯宫禁谋逆作乱之众,一概就地斩杀,不论出身。敢有相助逆党者,罪及三族。”
梁绛匆忙入内殿寻剑,闻禅飞快地道:“父皇,叛军主力集聚朝天门,恐怕是为了吸引视线,好为越王分散压力。越王亲自带人攻打的重华门才是重中之重。重华门是内宫的最后一道防线,他只要控制了内宫,控制了您,前方的禁军自然不战而降。”
皇帝忽然想起了多年前那个禁军哗变的冬夜,两个场景仿佛穿过漫长岁月奇异地重叠起来——当巨浪滔天,众人四散溃逃之际,犹如浮萍散尽,水落石出,唯有她还敢孤身逆流而上,举剑还击。
“你说,应该怎么办?”
闻禅道:“天子金剑拿去给卫云清,命神武军死守宫门,请父皇移驾朝天门,只要您出现在阵前,无论越王举什么旗号都将不攻自破。”
梁绛捧着金剑来到皇帝面前,战战兢兢地等着他下令,却见他撑着闻禅的手一用力,霍然从榻上站了起来,虽然手脚还略有不便,到底是稳稳当当地站住了。
“梁绛,替朕更衣,朕要亲自去朝天门,看看这群逆贼在为谁讨公道!”
皇帝拿起金剑,沉甸甸地压在了闻禅掌中,寒声道:“你持天子金剑,代朕坐镇重华门,此剑所到之处,如朕亲临。”
“凡叛逆者,皆可杀之!”
大雨终夜不绝,重华门外血流成河,闻禅登上城门楼观,命人擂鼓,朝下方人群喝道:“众将听令,我乃陛下亲封持明公主,奉命镇守重华门。天子金剑在此,如陛下亲至!越王闻琥谋逆犯上,罪大恶极,众将士愿弃暗投明、斩杀反贼者,既往不咎,敢党附叛逆者,罪及三族!”
金剑铿然出鞘,火光与水光倒映在冰凉的剑锋上,也照亮了她森冷的双眸。
旁边护卫的两个禁军高声喊道:“弃暗投明、斩杀反贼者,既往不咎!党附叛逆者,罪及三族!”
滂沱雨声中,他们的声音一浪接一浪地传了出去,越王所率的家将护卫们仍在搏杀,跟随他们起事的骁骑军却逐渐慢下了脚步。
越王抬头望向城门高处,穿过重重雨幕,他似乎对上了闻禅的视线。
那个深为源叔夜忌惮、他却并未亲身领教过其手段、甚至一年都见不上两回面的持明公主,竟然令他陡然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毛骨悚然之感——
就像被猛兽盯上的猎物。
第一世的刺客暗杀,第二世的禁军围困,两世命丧于越王之手的因缘,终于在这一世扭转了乾坤。
闻禅遥遥地对他做了个口型,可惜离得太远天色又太昏暗,越王并没有看清她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