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种田娇妻不好惹(151)
赵氏给宝珠夹了一小块糖醋里脊喂她吃,小家伙吃得津津有味。吃完一口,还指着要吃。王奶奶在旁边说道:“让她吃点烂糊的肉吧,一岁多了,也能吃点了。”
赵氏笑道:“是能吃了,可是这几天她嘴馋吃了不少,我怕她腻着了。”
王奶奶道:“这倒也是,小孩子肠胃弱,不能由着她来。不像那几个馋小子,石头都能吃下去。”
王大郎王二郎听到奶奶在说他们几个,不由得相视一笑,彼此做了个鬼脸,继续大吃大喝。并且还不忘招呼李盼儿她们吃菜。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完了中秋团圆饭。
中秋过后,地里的庄稼并没有全收完,别人家如此,王家一家也是如此。地里的芝麻、黄豆、高粱都要收割,还有一部分蔬菜也该采摘了。
全家一起上阵,王七和王老头是主力,赵氏和田氏也带着孩子们一起下田干点杂活,至于小宝珠则被王三郎看着。王三郎跟他同龄的孩子不太一样,像他这个年纪的男孩子正是贪玩的时候,往往对于比他小的孩子没有一点耐心。可他不一样,他对宝珠这个妹妹十分疼爱,也很有耐心地哄她逗她。以至于小宝珠也十分粘他,整天“格格,格格”地叫个不停。
其他人在地里干活,王三郎就领着宝珠在地头玩耍,两人时不时地摘菜野花,逮个蚂蚱,拔根野草什么的,玩得不亦乐乎。
而赵氏是一边忙着干活一边拿眼睛瞅着地头的两个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王家的地分成三块,其他两块还好,与别家相邻,不巧的是其中一块刚好与李家的地挨着。以前倒没什么,如今这种情况双方再相见难免都有些尴尬。
这种时节,李家也是全家老小一起上阵。李家三兄弟、两个妯娌、叶氏、李老头还有家里一些大点的孩子也都在田里干活。
气氛十分地不融洽。
叶氏看着赵氏就来气,她那张脸一直拉得跟驴脸一样的长。李二顺看着赵氏跟王七有说有笑地干活,再瞧着自己的亲生闺女却叫别人家的孩子叫爹叫爷叫哥哥,心里那个难受劲就别提了。
他再瞧瞧身边的大哥和三弟,人家也是一对一对的,就剩下自己形单影只的,身边也没个知疼知热、嘘寒问暖的人。他是越想越难受,越想越憋闷。自己怎么就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呢?李二顺心里难受,又没法发泄出来,只能靠埋头干活来掩饰。
眼看着就到了晌午。这时,赵氏对田氏说道:“娘,这都要晌午了,你老回家歇歇,去做饭吧。”这个时节,做饭反而了轻省活。
田氏直起腰喝了口水,看了看李盼儿姐妹仨个,笑着说道:“我还不累,就叫盼儿她们三个回家做饭吧。这大太阳的,别把几个孩子晒坏了。”
王七在旁边说道:“娘,地里的活不多了,地里就留我跟爹吧,你们都回去歇歇,做做饭。”赵氏坚决不回去,田氏也不愿意回,王七劝不动。最后还是王老头佯作生气道:“咋地了?干了一上午的活还不让人吃饭了?行啦别推脱了,听我的,谁手艺好谁去做饭,就盼儿了。招弟,盼弟,你们俩回去给她打下手。”
王七也笑着说道:“是呢,咱们人多,做饭也不是啥轻省活。赶紧回去吧,吃饱了才有气力干活。”
李盼儿姐妹三个便领着王三郎和宝珠回家做饭去了。
临走时,李盼儿还问家里大人做什么饭,王七笑着说道:“家里有啥你就做啥。”
王老头也说道:“盼儿做啥都好吃,你就看着做吧。”
赵氏在旁边补充道:“你爷你爹没少累,今儿就做些好吃的吧。”
李盼儿爽快地答应道:“好咧。那我们回去了。”
李盼儿回家后先在去厨柜里翻找了一阵,发现里面还有一些昨天剩下的炒肉片,还有十来个油饼和大馒头。
李盼儿便和两个姐姐分头合作,她做了肉片炖萝卜粉条,炒了个鸡蛋韭菜,做了肉末煸豆角,又拌了个凉皮,熬了一锅冰糖绿豆汤。虽然说已是中秋,可是秋老虎还是很厉害的,白天天气仍然很热。绿豆汤正好可以清热去火又能解渴。熬上一大锅端到地里,他们渴了可以随时喝。
等到菜炖好炒好出锅,李盼儿又把油饼在平底锅里炕了一下,炕的油饼比溜得更好吃,又酥又香。馒头是溜的,正好用来就着炖肉吃。
做好饭后,三姐妹给王三郎和宝珠各盛一碗,叫他们在家先吃着,三人一起去送饭。毕竟这么多东西,两个人还真拿不了。
三姐妹一起把饭菜送到田里,王七他们早就在翘首以盼了。附近其他人家也早已经聚在地头吃饭了。
众人正一边吃饭一边侃大山,一看到李盼儿她们三姐妹过来了,就打趣道:“哟,盼儿,你们家今天都做啥好吃的了?”
李盼儿笑着回答道:“也没啥好吃的,不过是过节时剩的一些东西。”
大家都想瞧个究竟。
这时,正好王七他们也收工过来了。大家一起把饭拿出来摆在地上。
香喷喷的肉片炖菜,又酥又香的炕油饼、大白馒头,还有鸡蛋炒韭菜。大家不由得感慨道:“王七,你家这日子可真是越过越好了。你瞧瞧,这炸油饼不溜着吃,还能烙着吃。这菜看着就让人想流口水。”
王七笑呵呵地让大伙尝尝,大家也没真下筷子,每人尝了一口,都忍不住啧啧称赞:“这肯定是盼儿做的,真好吃。”
王七面带骄傲地说道:“那是,我们家盼儿厨艺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