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种田娇妻不好惹(446)

作者: 萧景林 阅读记录

李原和何氏以前在陈国也是做生意的,他们就商量着说,这个地方的人会越来越多,离城里又远,道路也不方便,人们买点东西都费劲,他们还不如开个杂货铺子。但是要开杂货铺子,进货倒也方便,去府城打听打听就能找到合适的,但问题是怎么运回来可是个难题,单靠肩挑手提太累了,而且一次也进不了多少东西。

两个一咬牙,决定从借来的钱里拿出十两银子买头毛驴,正好家里还有一辆架子车,再修一修就能用。这样驴车有了,以后进货就方便了。

两人说干就干,没过两天,夫妻俩就去府城牵了一头驴回来,还驼回了不少东西,什么油盐酱醋,针头钱脑的,各种各样的都有。

李家的杂货铺就这开始开起来了,附近的流民对此也是十分欢迎。他们买东西就方便了。

就这样,李原李义去耕地开荒,何氏和李灵打理家务,开杂货铺卖东西。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太阳越来越暖,他们的田地也耕出了一大半。分别种上了豆子、高粱蚕豆、豌豆。

三家合在一起,今天干你家的,明天干我家的,这样。干一天就让牛歇着,平常也是给牛好水好料的伺候着。两头牛挺争气,一直没有生病,干活也有气力。

不过,刘家租的那两头牛就有些惨了。他们觉得反正牛不是自家的,就死了命地用,白天干一整天,晚上还得赶工,给牛吃的也差。

没几天,两头牛就撂橛子,干活时也是消极怠工,他们又开始打牛,越打牛越不走。

卫大曾劝过他们,说牛打坏了是要赔钱的。他们才稍稍收敛些。

反正李卫白三家先别人家几天把田地耕出来了。能种的也都种了。之后,他们把牛还给官府,去还牛的时候,管牛的官差看见两头牛没有变瘦而且还精神抖擞,便称赞了卫大和李原几句。毕竟别人家还牛的时候,哪头牛不是瘦了一圈?特别是刘家人还牛的时候,那两头牛瘦了两圈不说,还有气无力,管牛的人一看就知道是使得狠了,又没给吃好,便狠狠地训斥了他们一通。念在他们初犯才没罚他们。

种完庄稼后,何氏又和李原进了一趟城,这次带回来了不少小鸡小鸭小鹅回来,附近的人都过来买,一家十来只,没多久就把几百只鸡鸭鹅给买走了。何氏自己也留了三十只鸡,三十只鸭,二十只小鹅,这些小家伙就归李灵照顾了。她天天给它们喂嫩草捉小虫喂水。小鸡小鸭们也认她,她到哪里,它们就跟到哪里。

种完庄稼后,三家又开始商量盖房子的事。他们觉得李家人少,家里又开着杂货铺,还是先盖他们家的最好。

这个地方的人们盖房子多半是用石头,毕竟是石城嘛,山上的石头多的是。只是需要打磨,毕竟哪有那么多尺寸合适的石头?

刚好,卫家族人里就有当过石匠的,于是卫石匠就领着一帮男人,天天上山去采石头,打石头。

还有砍伐木头,这些活他们也能自己干。

至于打制家具,李原就会。李义也可以帮忙。至于石灰等其他要用的东西自然得去城里采买,幸亏有一头驴,要不然靠人肩挑,那得多费劲。

大家伙是互相帮忙,不用给工钱,但要管饭。

于是,何氏便把卫家的那口大锅给借来,在自家棚子里垒了灶,就地烧饭做菜。

卫陈氏卫于氏等一帮妇女都来帮忙。

李灵、李义和卫云还有白家的一个女孩白妞,他们一帮半大孩子则去捕鱼捕虾。李义还去打了几只野兔子、野獐子。

李灵还用家里的豆子生了豆芽,何氏进城的时候买了些蔬菜,再加上再采摘些野菜,也算是可以了。

现在家里锅灶、厨具、作料基本都备齐了,做菜方便许多。何氏便可以大显身手了。

不过,何氏一开始做饭,就发现她女儿这方面比她还强。

李灵发现,这个时代的人们做饭多半是烤、煮、炖、蒸。好像没有炒菜这个概念。于是,她便试着指导自己的母亲炒菜。先把锅烧热,倒上油,再加点葱蒜等作料炸香,然后再把菜倒锅里翻炒。

比如以前做兔肉就是炖肉,可是现在,何氏在她的指导做下做出了红烧兔肉、麻辣兔头,因为没有辣椒就用别的替代,比如山上的野茱萸之类的。

鱼也是一样,以前就是炖鱼汤,烤鱼。现在是红烧鱼,糖醋鱼。以前就是煮菜和或是做菜汤,现在是各种炒菜。

众人没这么吃过,都觉得既新鲜又好吃。每天一帮人吃个肚皮滚圆。吃了人家的好饭好菜,自然干活更要卖气力。

第三百五十九章 田园锦绣(十)

李家的房子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盖好了。三间正房,一间厨房,一间牲口棚子,还有一个院子。房子主体已经建成,至于里面的细节那只能慢慢打磨了,像家具什么的也是得慢慢做。

李原和李义没事就去很远的山上砍伐一些木头,然后开始做板凳桌子等小物件。何氏则是忙着倒腾厨房。

厨房建造得很大,一共砌了三个灶,一大一中一小。靠墙是一个储物的柜子。这是何氏让木匠师傅帮忙打造的。里面放着她从城里买来的碗筷和油盐酱醋。

因为厨房够大,所以他们家打算就在厨房里吃饭,省得再端来端去。当然除非来了客人,那得去堂屋,显得正式些。

何氏和李原盘算着:“这厨房里得有一个桌子,四只板凳,得够四五个人坐。堂屋里放一张大些的桌子,以后有客人用是着。靠墙还得放一张长形高脚的茶几或是长桌,上面放着佛相、烛台。还得做三张床,两张书桌。咱以后等生活好转了,还得让义儿和灵儿读书识字。”